关于国防生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

2015-03-01 11:31马桂启赵璐璐佟学民
关键词:国防生军人部队

马桂启,赵璐璐,佟学民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04教研室,西安 710025)

【教育教学研究】

关于国防生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

马桂启,赵璐璐,佟学民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04教研室,西安 710025)

国防生是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事关部队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也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巩固与提升,而培养和提升国防生的战斗精神正是强化部队实战化训练效果、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应通过文化熏陶、思想教育和实践感悟等途径,大力培育国防生的战斗精神。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全面提高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军事人才,这对国防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1世纪初以来,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生已经成为我军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防生干部已经开始走上基层部队领导岗位。自习主席提出加强部队实战化训练以来,对官兵的战斗精神、军人血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防生已经在部队基层干部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那么他们的战斗精神如何,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精神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国防生的战斗精神,使他们既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具备军人的阳刚血性。

一、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养目标

战斗精神内涵深刻、外延丰富,是军人的信仰、思想、情感和心理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军人精神品格的基本面貌。具备战斗精神是军事职业对一名军人、一支部队的基本要求。就国防生来讲,其战斗精神的培养目标应首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牢固的军魂意识

军事服从于政治,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和战争观,在此基础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则是中国军队的特殊政治要求。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抓好铸牢军魂的工作。”这对国防生来讲尤为重要。由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国防生在地方高校学习,更容易受到“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更需要加强军魂教育,把爱国与爱党相结合、军人的职业自豪感与军人的政治责任感相结合,大力培养国防生绝对忠诚于党的思想基础。

2.激昂的军人血性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牺牲是军人的荣誉。古代军人就崇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就深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而董存瑞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则将革命军人的血性挥洒在了历史的天空。中国尚武的血性有其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但是现实的中国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将其激活。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更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某些偏差,使相当多的中国青少年缺乏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成长环境,反而多了些“骄娇二气”。国防生从校门到校门,不免也会有一些先天不足,更需要加强思想引导和实践磨炼,培养他们激昂的军人血性。

3.坚韧的心理品质

从部队反映的情况来看,国防生初到部队时对部队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和忍耐性稍弱,遇到挫折容易打退堂鼓,而现代战争强度大、节奏快,对军人的心理坚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通过认知教育和行为拓展训练,增强国防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训练场和战场的考验。

4.自觉的集体主义

以《诗经·秦风·无衣》的“同仇敌忾”为发端,团结一致就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这也是我军战胜强大敌人的历史经验,所以我们高度歌颂雷锋“集体主义放光芒”。不过很长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和高校用“团队精神”替代了“集体主义”。虽然这样做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但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团队精神”的说法更具普适性,弱化了政治性,而中国军人特别强调政治性,因此,应引导国防生把“团队精神”向“集体主义”升华,为战斗精神注入团结的力量。

二、国防生的主要特点

明确了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养目标,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培养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了解国防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具有理想与激情

国防生在选报国防志愿时还是高中生或大一学生,思想单纯,思维具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富有浪漫情调,这就使得他们献身国防事业的承诺带有较为纯粹的精神意义。这是培养国防生战斗精神、军人血性的重要基础。国防生在选报国防志愿后要经受各种考验,这些考验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又会激起部分国防生的审美崇高感,成为他们信守诺言的精神动力,具有了较为明显和稳定的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和决心,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为房子、车子、票子而努力奋斗的社会环境中坚守他们的信念。同时,他们生活在其他非国防生同学当中,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使他们更能够形成和体验作为国防生的自豪感、崇高感,从而使其作为大学生的理想追求、青春激情、热血情怀更为明显和纯粹。

2.重视学习与创新

目前,与军队签约的负责国防生培养的地方高校多数是重点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手段先进,信息交流广泛,知识创新能力强,人文底蕴深厚,学习风气好,教学管理正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生源质量比较好,是社会优秀青年聚集的地方。在这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国防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方法合理,态度端正,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整体较好。地方高校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较为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国防生在地方大学读书期间,可以参加较多的学生自主活动,生活空间较为自由,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有更多机会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富有创新活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学习与生活过程有利于个性抒放,这种富有活力的个性基础也是培养军人个性与血性的有益条件。

3.有一定的军政素质

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规定,国防生要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或体育课等时间完成一定学时的军政训练。根据总部的要求,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高校还成立了预(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生管理大队,以加强对国防生的训练和管理,还开设了《军人心理学》《军队基层文化》《军事思想》《军事法学》《军事高科技》《军队领导艺术》《队列》等军事类课程。国防生每学期都要接受一定数量和强度的军事素质训练,学习军政理论课程,坚持出操、会操,假期还要到部队见习或到军校参加军事强化训练。由于有了这些训练经历,经过四年大学的学习,国防生不但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具备了一定的军政素质,在纪律观念、作风意识、上下级观念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行为基础。

三、成长环境对国防生战斗精神培养的影响

虽然从整体上说,地方高校学习与生活环境对培养国防生战斗精神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客观上讲,地方高校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1.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干扰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剧。这对于国防生选培制度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和考验。由于国防生在文化开放的地方高校学习,容易接触到各种文化信息,受到西方文化渗透和影响的机会多,有些程度会更深,甚至还会受到消极和反面的不良影响。最近,《辽宁日报》刊发的一封公开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就批评了部分高校教师随意“描黑中国”、“追捧西方”的错误倾向。当然,开放的中国需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青年学生也应有开放的胸怀和眼光,但是外来文化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和良莠不齐的现象,会对青年学生包括国防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文化的方式应对文化的干扰,通过强有力的人文教育,将国防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引导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上来。国防生作为国家政权未来的基础力量,尤其要防止“西化”、“分化”对他们的影响。

2.生活方式与军营存在着差异

除文化观念之外,国防生进入部队之后还要受到严格的纪律、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和紧张的生活节奏等军队特殊性的考验。军队是高度统一的战斗集体,具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在工作特点和生活方式上与地方有着明显的区别;军队又是强调传统与稳定的组织,而中国社会却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与自由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明显的追求。大学处在时代文化的前沿,是新观念、新思想的领跑者。相对于军校而言,国防生在较为自由和独立的地方高校学习、生活,追求个性自由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明显。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但是还包括忠诚、合作、集体主义等精神要素。培养国防生战斗精神,就要考虑针对国防生在高校期间生活方式与军营的差异,加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四、国防生战斗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养,应以我军优良传统、优秀文化讲座和实践锻炼为基本途径,使他们在理解、体验、判断、选择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情操言行,从而培养国防生的战斗精神。

1.优秀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至今仍对人们的精神和情感起着重要作用。应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阅读经典、演讲辩论等方式组织国防生学习、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培养积极情感,强化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其战斗精神的认识基础。[1]

(1)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的动力和源泉。以屈原的《离骚》《橘颂》为发端,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口号,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有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是国防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国防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地方大学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在进行国防生军事人文教育时,爱国主义主题应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升华,相对于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予更明确的期望。如果说,爱国主义对一般青年来讲是一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情绪,那么对于国防生来说,就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国防生战斗精神的情感和认识基础。

(2)接受尚武精神熏陶。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文化元素,其中的军旅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对于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国防生来讲,军旅诗词更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投笔从戎”就是其中的主题之一。那些充满爱国正气和军人血气,折射着军人对战争和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壮丽诗篇,能够震撼人的心灵、鼓舞人的精神和陶冶人的品格。因此,应通过军事文化的学习,培养国防生的军事智慧,激励他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彰显英雄气概,从而锤炼战斗意志,培育尚武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1)尊重国防生的主体性。有意识地采取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的教育方法,减少灌输(但不否定知识和理论学习),调动国防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国防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样做能够增强部队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增加部队对国防生的吸引力,牢固树立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激发他们自觉融入到部队,增强他们培养战斗精神的思想动力。

(2)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将革命传统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革命人物与历史人物相结合、政治责任感与民族责任相结合,将文、史、哲、艺的内容充分引入到教育当中,增加教育的知识含量,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在进行战斗精神教育的时候,可以引入那些富有牺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和革命英雄的故事,尤其是青少年英雄的故事,以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还有结合近代历史和当前国际形势,尤其是结合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进行责任感教育,增强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提升战斗精神。[2]

3.军旅人生知行体悟

(1)注重日常实践感悟。国防生的军旅生涯从被选为国防生那一天就开始了。从这一天起,国防生要接受国防教育,要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生活,要参加属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活动,如出操、军训,暑假还要在军校或军营接受强化训练。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国防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应积极投身实践,又要勤于思考,不断总结,保持一种“身在实践”“心在体验”的积极状态,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兵味”、“军味”和“战味”。

(2)在军事训练中磨炼。国防生上学期间还要到部队见习,这也是重要的实践机会。在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的拼搏过程中、在汗水与泪水相和流的蜕变过程中,国防生从心理到体力都使自己的战斗精神增加了相应的硬度。毕业分配到部队后,国防生将参加部队的各种实战化训练和演习,这是最接近战争的实践环节,也是最能考验和锻炼国防生战斗精神的环节,应指导国防生全面深刻地融入到训练当中,全面提升战斗精神。[3]

4.军营文化浸润熏陶

国防生先后要经历两种文化环境,即高校文化环境和军营文化环境。从这个角度讲,军营文化环境既要与地方高校文化环境相衔接,又要有提升功能。这就需要部队文化环境既要有“书香味”,还要有“兵味和战味”。所谓“书香味”,就是军营文化环境应有相当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品位。这样有利于国防生在文化心理上从地方高校向军营的过渡,不至于因反差太大而出现明显的失落情绪。所谓“兵味战味”,就是说军营要体现尚武精神、有要实战之风气,从而塑造国防生的血性品格、担当意识和战斗精神。

国防生大学毕业后要进行为期半年多的军政基础和军事专业训练。这是从高校到部队一个过渡和转换环节,对国防生认识部队、适应部队并进一步培养战斗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这个阶段对于国防生战斗精神的生成和培育功能,营造军营文化环境,对国防生形成全方位的影响和熏陶。尤其是军校,既是大学又是军营,应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承担使起国防生在过渡期完成转变,增强军人意识和提升战斗精神的重任。

[1]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2.

[2]黄劲.高校国防教育中“亮剑精神”的培育[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徐麟.当代军人战斗精神的特征与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兰一斐]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he Fighting Spirit of Student for National Defense

MA Gui-qi,ZHAO Lu-lu,TONG Xue-min
(Department of 904,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10025,China)

The student for national defens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military cadres,is related to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oops,and also to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its combat effectiveness.While it is important initiative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their fighting spirit for enhancing combat training effect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It should cultivate their fighting spirit by culture influence,ideology education and practice perception,etc.

student for national defense;fighting spirit;cultivation

E251.3

A

1008-777X(2015)02-0097-04

2014-12-26

马桂启(1969—),男,北京昌平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04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思想教育研究;赵璐璐(198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04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佟学民(1980—),男,第二炮兵工程大学904教研室代职教官,主要从事政治思想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国防生军人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军人就该这个样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