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品质的基本特性

2015-03-01 10:132154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9期
关键词:句式言语语言表达

江 苏 太 仓 市 经 贸 小 学 ( 215400) 冯 洁

江苏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 (特级教师)王晓春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特殊的系统;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表达(说和写)和理解(听和读)的行为。因此,言语品质是指学生能正确地解读对文本主题构成支撑作用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并能在言意转换中,用规范、贴切、丰富,具有审美性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既是学生语言文字系统的不断发展,也是学生精神的不断生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能关注一些文本语言有特色的地方,设计一些相应的言语训练,但我们也会发现学生有话却不会表达,或者说表达不够规范、清晰,有些则是言语表达苍白,一句话概括,就是表达得还不够精致。究其原因,在于这些“言语”只不过是一些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感触,仅仅是一种表达意念而已,或者说是“非言语的、无意识的或前意识的认识”(S·阿瑞提),它还没上升为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我们精致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言语表达体现出规范性、贴切性、丰富性、审美性等特征,不断提升学生言语的品质,以求凸显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本质特性。下面就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言语品质的四大特性展开探讨。

一、言语表现的规范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言语表达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言语表现要注意规范性。我们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种文体,其语言表达往往具有独特性。如,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散文的语言则是自由灵活、优美凝练并具有明确的主题,同时意境深邃、情感真挚。因此,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体现文体特征的精彩语言进行精读精讲,以培养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对描述李时珍的语言品读,可以和《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语言进行对比。在对比品读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对李时珍的描写虽然生动,但如果在说理性文章中每一个例子都这样来描写,课文就太长了。在巧妙的对比品读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说理性文章语言表达规范、凝练的特点。

同时,精致语文重视从文本中提取语言表达的形式,并有梯度地开展言语表达练习,让学生把言语表达规范化。如《孔子游春》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泗水河边景色和孔子眼中的水时,体会这令人神往的课堂。孔子的课堂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一半是看到的,一半是想到的。这水也有秘密:一半是孔子看到的,一半是孔子想到的。然后,再请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完成“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的练习。这样规范句式的训练,从文本的表达形式入手,在仿写中让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将文本的语言内化,又使语言表达层次清晰,学生的言语品质得到提升。

二、言语表现的贴切性

吴忠豪教授曾指出:“小学生学习并掌握新语言的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等多种方法,将语言信息存储在自己的记忆系统中,并在适当的言语表达中提取相关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明明心里有想要表达的思想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在写作中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言意转化时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内在意蕴,造成不能很好地解决说什么和用怎样的语言来说的问题,这是言语表现缺乏贴切性的表现。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就必须将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理解和积累为基石,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来展开言语训练。比如,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仅需要学生深入把握词语内在的含义,而且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意象,便于学生在言语表达时能贴切地运用。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对描写阿炳内心的一组短语“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先让学生从字面进行理解,并引导学生做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会;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表达。在朗读时,学生发现自己的情感自然地从低沉到高昂。这时,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这四个短语在顺序上能否颠倒。学生发现这四个短语正好印证了阿炳的人生历程,巧妙地表达了阿炳在不同时期的心声,语言的表达是多么的贴切。就这样,在教师层层深入的点拨中,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词语内在的含义,同时也在比较中充分地感受到言语表达的贴切性。

三、言语表现的丰富性

据不完全统计,6岁儿童的词汇量可以高达2500~3000个;进入小学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多,积累的词汇更多。但在课堂的口头表达与习作的书面表达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言语表现却是几个常用的词语,句式也是比较单一的。有时在言语训练中,几个学生的表达基本相似。因此,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形象化和动态化的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大学生语言认知图式,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意象,使得言语的表达趋向丰富。我们知道古诗的语言凝练,往往只言片语就能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了一幅大红大绿、精美绝伦的荷花美景图。在教学时,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我们经常设计的言语训练内容。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言语表达受诗句结构的影响,并没有多少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分解言语训练的难度,在理解并感情朗读后,让学生说说透过这两句诗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选择其中的几样景物构成一幅画面并写下来,并在交流中不断丰富言语表达;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优美景色,请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这样言—意—言的转化中进行想象,看到了画面。同时,层层推进的言语表达丰富了画面的颜色,让学生的言语品质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精致语文课堂在设计言语训练中,充分挖掘文本中典型而灵活的句式,有梯度地开展系统化的言语表达练习,以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丰富性。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中,为了积累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位教师充分运用“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这样的句式开展系统的训练。课始,他让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读感悟中,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简单叙述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课尾,教师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运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自己了解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言语表达,每一次要求都有所提升,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不断地丰富。

四、言语表现的审美性

审美是一个带有实践性质的动词。美学大师康德把审美归纳为鉴赏判断。鉴赏与判断就是人的意识反映,意识反映就是一种态度,因为它取决于人的思想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名家名作。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的独特效果,作者在表达上往往另辟蹊径,即通过形象的语言来间接地表达意义,借助拟人、比喻、象征等方法来启发人们的想象。这都为语文课堂提供了优质的言语资源,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但我们的学生有时却入得“宝山”而空手归。因此,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在细细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言语审美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鉴赏、判断能力,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写荷花和送别是它的两大主题。一位教师在执教中,在学生感悟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景色后,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继续出示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学生在鉴赏和判断中感受同一种景物在同一诗人的笔下,因为观察的时间、角度、心境等的不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美。接着,教师又出示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学生品赏。学生在比较两位诗人的诗句中发现,同是送别之情,李白的诗句热烈奔放,而杨万里的诗则是含蓄内敛。这种言语的鉴赏不局限于文本,而是通过同类型作品的比较、品读,让学生触摸到古诗文的内在魅力,感受到言语的表达之美。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精致语文课堂的真谛在于借助文本语言开展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因此,在精致语文的语言训练中,我们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语言的内在意蕴产生独特的理解,把握语言所指向的意象和意义;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中达到规范性、贴切性和丰富性的统一,不断提升言语表现的审美境界。这是精致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句式言语语言表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特殊句式
关于冬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