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点化,一材多用
——谈议论文课内素材的迁移与运用

2015-03-01 09:30林庆江
现代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纳谏李密邹忌

◎林庆江

巧妙点化,一材多用
——谈议论文课内素材的迁移与运用

◎林庆江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的作文往往显得内容单薄,空洞无物,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能够有力地表现和佐证中心的材料太少,或者材料陈旧,缺乏典型性。为此,学生往往归结于考前学习生活紧张,课外阅读贫乏。其实,写作时我们不一定非要选择课外资料,在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点化,许多材料都可以一材多用,巧作论据,同样可以使作文内容充实、意蕴丰富。下面以历年高考作文片断为例:

1.山东省高考材料作文:双赢的智慧

以退为进的智慧

拿破仑说,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远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笔者说,双赢的智慧不在于永远向前,而在于以退为进。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李密以《陈情表》一文名垂千古,向后人展示了他双赢的智慧。他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家供养祖母终老。后来他因孝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词,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情。“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辞感动了皇帝,得以报达祖母养育之恩,且避免了拒任新朝的罪过。李密机警善辩,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

2.湖北省高考作文话题:买镜

以史为镜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可能事事经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为镜,在每一个人的事业和人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祖母用关爱为李密打造一镜,成就了李密天下至孝的美名。李密自幼痛失双亲,伶仃孤苦。祖母刘氏悯其不幸,躬亲抚养;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苦心教导,至于成立。祖母的关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骨肉之情、仁厚之心,使李密恳切尽孝的孝举千载流传。祖母的关爱不就是栽培李密成才、成全李密美名的一面宝镜?以君子为镜,可照出高尚品德,给人一个对镜自省自勉的机会。如果韩愈以刘氏为镜,那么该不会有愧对十二郎的遗憾吧。现代的家长们,如果也以刘氏为镜,那么养育出多少有为人才啊!

3.浙江省高考作文话题:一枝一叶世界

李密之苦情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以一句谦卑之词,结束了向晋武帝的陈情,却激起了笔者心头的浪花。“犬马怖惧”“拜表以闻”,李密卑躬屈膝,胆战心惊的形象跃然纸上。为臣本甘为犬马,然伴君如伴虎,做官如履薄冰。况晋武帝篡位立晋,虽标榜纲常名荐,屡被征召,仕途险阻,安知福祸?虽以供养祖母为由,辞不赴命,然君心叵测,喜怒无常。若触怒龙颜,则命不久矣,谈何供养祖母?李密内心惶惑,怎”怖惧“二字了得?诗云:“一叶落而知秋。”李密一言而知其苦楚。

以上三个作文片段的取材均来源于《陈情表》,而且与所要表达的观点结合得严丝合缝。因此,要写好考场作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利用课内素材作论据是一种聪明的抉择,问题是要掌握材料的优化使用方法。

在初学写议论文时,许多人把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狭隘地理解为倾向和指向跟观点完全一致的材料,而忽视了材料的多面性。如果说某些材料只能用来证明某种观点,那只是一种思维定势;而我们有时认为某些材料不能证明某种观点,这也是一种思维定势。我们要认识到,使用材料不仅可以是正面的,还可以是反面的,甚至可以是侧面的。“不一致”的材料并非不可援引,关键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充分理解话题的含义,辩证地分析材料,你就会找到话题的切入点,然后通过例后解说、假言因果和析因推果等方式使观点和材料紧密相扣。接下来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谈谈在不同的文章中怎样一材多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邹忌借用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就会发现这个寓言能够印证多方面的事理:

1.感情的亲疏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这让他有了与城北徐公比美的自信,而妻、妾和客人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和客人却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比徐公美?这就有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由于三个人的身份和心理不同,她们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妾的回答,有些拘谨和勉强,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则明显流露出应酬、逢迎的态度。这些都说明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跟2003年的高考作文不是不谋而合吗?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判断。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你身居高位,面对一片片叫好声,你是怎样对待呢?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部门或地方的领导,对于奉承话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发现问题;而作为国家领导人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百姓乐业。

3.沟通要讲究语言技巧。邹忌进谏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弊甚矣”。这种以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已及人,以小见大,以事喻理的劝谏方式,不仅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而且使威王易于接受。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定要讲究语言技巧。借用中国移动公司的一句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和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含蓄委婉的说话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必定顺耳,达到预期的对话效果。

4.广开言路,兴利除弊,可以兴国。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后,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终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这种完美的结局源于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更源于齐威王勇于接受劝谏、大胆推行改革的远见卓识。试想想,一个国家如果有无数个邹忌这样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谋士,又有齐威王式的开明与魄力的领导人,国何以不兴?

曾连续多年担任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蔡建明老师说过:“一到高考,屈原重新投江,项羽再次自杀,陶渊明又采菊东篱下……”写作素材始终是那几个人、那几件事,难免让人厌烦。自然,广泛阅读,积极运用具有时代感的鲜活素材、典型素材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课外阅读量不多的中学生来说,巧妙化用课内素材,旧材新用,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如果能够将旧素材灵活运用,与时新素材巧妙结合,做到“新旧搭配,新详旧略”,则是素材运用的至高境界。

(林庆江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学 363604)

猜你喜欢
纳谏李密邹忌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邹忌劝齐王纳谏
邹忌比美
论《左传》关于春秋霸主重耳的纳谏叙写
太宗纳谏
栾书纳谏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试论李密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