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旷辛豪
——由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苏辛词比较二人词风的不同

2015-03-01 09:30◎魏
现代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壮志旷达辛弃疾

◎魏 娜

苏旷辛豪
——由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苏辛词比较二人词风的不同

◎魏娜

词坛上关于词派的分法,历来有豪放、婉约之别。中学语文教学一涉及宋词,皆言苏轼、辛弃疾属于豪放一派;李清照、秦观则代表婉约风格。

后人将辛弃疾与苏东坡并称,视其为“豪放派”之代表。然二人词风严格地说,辛词更能得“豪放”要旨。东坡虽不袭柳七词风而变革词体,另开词境,“自是一家”开词坛“豪放派”之先河,然而东坡多的是一份“旷”,而辛弃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豪放”。王国维《人间词话》亦称:“东坡词旷,稼轩之词豪。”总的来说,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造就了两位巨擘不同的美学境界,一个豪迈旷达,一个苍凉悲壮。

一、个人经历

苏轼所生活的北宋(1037——1101)由于豪强兼并,边备松弛,官僚机构庞大而无能,正值社会发展由盛而衰的阶段。苏轼不安于北宋积弱积贫的局势,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出发,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江城子·密州出猎》所展现的积极用事、驰骋边疆、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是苏词之所以为后人评为“豪放”的诠释。

苏轼年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年少成才,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生性疏狂,于词作之中常流露出“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匡国济民的诚挚愿望。苏轼几度作官位重,又几度遭贬,反反复复、三起三落,每每挫折失意,则老庄思想上升,以帮助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作为一个很豁达的文人,洒脱乐观的个性让他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的词作创作高峰正是在被贬黄州期间。在这段期间,苏轼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不得意和暂时无法排遣的忧郁,使他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在白纸上真实地书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情感,一丝也不掺杂这种对有限生命难以把握和命运虚幻易变的消极心态。

然而这种灰色冷调子并非词人的主要生命色调,词人的人生态度是旷达的,是在人生困境中力求自我超脱、以最平常的心态来欣赏人生的风雨阴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一个“打”字,将雨之大力透纸背。在这大雨中,同行者皆狼狈不堪,而独惟词人仍有兴致,一边“独行”一边“吟啸”,以轻快的心情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豪言。稍后,在料料峭峭的春风里迎着山头快要落下的斜阳,回首看看刚才来时的风雨处,一声“也无风雨也无晴”,豁然开朗。只有历经宦海浮沉、生活苦难而又豁朗旷达的人,才能发出如此喟然之语。

辛弃疾(1140——1207)生活于宋金对峙时期,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但南宋统治者庸懦无能,歌舞升平,不思进取。辛弃疾出身行伍,曾经组织、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后从北方回归南宋朝廷,寻求报国之门。他“归正人”和北方人的尴尬身份,致使自己不被赵宋王朝信赖和重用,空怀一腔热血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自己一生崇尚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希望自己能具有孙氏般的雄才伟略,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作为一名行伍出身的将才,辛弃疾怀抱的是英雄情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慷慨激昂。然而这是一个十分需要英雄而又无法给英雄提供舞台的时代。辛弃疾报国无望、壮志难酬,只能把一腔热血化作篇篇词作,因而,前期的词作抒发抗金复国的理想,后期则是壮志难酬的愤懑,其立场交织着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便成为辛词的主旋律,故其词形成了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在辛词里,多出现战争和军事活动等一系列意象。“吴钩”“旌旗”“锦襜”“马上琵琶”等意象群在辛词中频繁出现,创作出一幅幅宏伟壮阔的军事景象,浸透一股股昂奋豪放的情怀激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剑”、“吹角”、“连营”、“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弓”等军事意象密集组织在一起,构成雄浑壮阔的审美境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急凑、跳跃的节奏唱跳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洋溢着男儿征战沙场、誓死不惧的豪迈。在这里,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铸就了辛词惯有的阳刚之美、豪放词风。

辛弃疾豪放的胸襟不逊于苏东坡,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对于世故的通透达观,辛弃疾远逊于苏东坡,故较之东坡的能进能退,辛弃疾则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两难境地。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志豪情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成为辛弃疾心中无法排解的愁绪,“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能将苦水往心里头咽。在进退方面来说,苏轼表现出与辛弃疾不一样的旷达。苏轼有着中年人的超越与达观,辛弃疾则有少年侠气与热血。苏轼能在逆流中明哲保身全身而退,辛弃疾却会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地呐喊。所以说苏轼则潇洒疏朗,旷达豪迈,辛弃疾则慷慨悲歌,激情昂扬。

二、思想内容

苏轼有浓郁的儒家文人士大夫精神作主体,但同时还兼具佛老思想,因此他的词作常徘徊于出世和入世之间。如最著名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阙侧重写景,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将浩荡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而“江山如画”引起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追忆:用五句集中塑造了卓异不凡的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前贤的追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然而词人“故国神游”后又跌入现实: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白发早生,功名未就。因此顿生感慨:“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将一腔热血、慷慨豪迈之情归于潇洒旷达之语,以期获得精神的解脱。就这首词而言,前面表现了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而结尾回归于道家的豪迈旷达、超然物外。又比如:《水调歌头》中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月的变化想到人世间的种种境遇,从而将对人世无常的思想升华到通透达观的境界,以一种平和的、祈祷的心祝福天下人“千里共婵娟”。

苏轼早年思想境界里已经融合了老庄之道,这为他后来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历尽坎坷,而仍然能坚定沉着、乐观旷达奠定思想基础。苏轼思想兼备儒、释、道三教,深悟实相,对人间世故练就了通透旷达的心境,“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所以在屡遭贬斥、身处逆境时仍能够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秉持开怀通彻的胸襟,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在政治上所受到的挫折,不至于和辛弃疾一般无从释怀。

而辛弃疾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向来以境界博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只化作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白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他的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慷慨悲愤的情怀宣泄于纸上,一气惯之,成就了浑然一体的艺术作品。世事变幻异常,昔日的“风流”也“总被雨打风吹去”。慨叹未了,词人笔锋一转,以自己的沙场经历再现当年刘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战绩。“望中犹记”两句说是在北固亭北望,仍记得四十三年前在扬州路参加战斗的事。过了四十三年,人已苍老,而壮志依然未酬,追思往事,不胜唏嘘。“佛狸词下”三句,表示自己隐忧:若不尽快谋求恢复失地,中原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可能要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词人人老爱国之心不老,用廉颇事作结尾便是明证,这是与苏轼不同的明显表现。今天,词人的满腔愤懑只有化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情绪如决堤的洪水直泻奔腾,洋洋洒洒不可拘束,凸显豪放气象。

辛词中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的雄心壮志,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的壮志难酬又有这“匹马黑貂裘”的抗战题材,他的创作较之东坡更痛快、更大胆,当他的创作欲炽盛的时候,他便尽情地写起来,所以有人说他是词坛上的“飞将军”。

因为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还是名军人,而苏轼始终仍是文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旋涡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所以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么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而辛弃疾则因国家民族仇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二人的经历与思想不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辛弃疾词不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苏轼词也不可能有辛弃疾词的豪放悲壮。清代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气。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李郭,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有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颦捧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魏 娜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830000)

猜你喜欢
壮志旷达辛弃疾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油田工人
破桩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旷达者
旷达者
旷达者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飞行员:唯有壮志可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