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背诵内容选编研究

2015-03-01 09:30黄西洋
现代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篇目语感教材

◎黄西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背诵内容选编研究

◎黄西洋

一、选题依据

(一)背诵的价值

中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背诵完成,背诵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从长远角度看,背诵在对学生道德培养方面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价值不容忽视。

1.加深理解,提升记忆能力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创作会花费很多功夫,熟读成诵可以帮助读者感受作者炼字炼句的过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一个正常人的记忆能力强于计算机一百倍还多,背诵可以帮助开发这种能力,使人充分利用脑内巨大的记忆空间,从而不断地强化记忆,进而透彻理解文本。

2.积累材料,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和写文章时自然产生的模仿、推理和纠错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容易获取,背诵却可以起到作用。通过对佳作经典等的背诵,累积语言材料,材料刻在脑子里,形成巨大的参照体系。久而久之,潜在的语感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3.健全人格,助力成长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影响一生。通过背诵,不但可以积累大量的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同时也会把优秀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道德体系中。通过揣摩作者的心思,学生就会学到作者所传达的语言和思想的精华,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格。

(二)背诵的现状

中学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了背诵篇目,但背诵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背诵教学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得不到各界的重视,可以支撑的理论太少;其次,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误区。

1.得不到重视

升学考试直接考背诵的不多,背诵版块分值少,似乎仅限于古诗文和文言文,而背诵所花费的时间又很多,因此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背诵的价值,认为背诵的意义就是考试卷面上的那几分,不值得为了几分浪费大量的学习和教学时间。这种观点使得背诵教学的施行受到了很大阻碍。

2.存在误区

很多人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现在提倡对学生实施创造性的教育,背诵教学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还有人认为背诵只是为了应试。

二、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可以诵读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和现代美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切实贯彻这一中心思想,但在使用中这套教材也存在一些小瑕疵。

(一)合理之处

200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系列,必修系列教材中共计20个单元,每册4个单元,每单元3或4篇文章,共65篇,其中课后研讨与练习版块明确要求背诵的共计21篇,包括全篇背诵和部分背诵,充分体现了此版教材编排的合理性和对背诵版块的关注。

1.选文经典,具有人文性,教育价值大

入选的文章都会在学习型的基础上注重其深层的教育意义。需要学生背诵的这21篇更是从人文性和教育性两个方面入手,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沁园春·长沙》、《陈情表》等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劝学》、《寡人之于国也》等帮助我们读史明智,《滕王阁序》、《赤壁赋》等带领我们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雨巷》、《再别康桥》等现代美文让我们领略到文字的美学意义。这些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寄予的旨趣和作者抒发的感情,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文章韵味,领略作者的才华和品德,学习名家叙事抒情的艺术,文章中渗透的伟人的品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文言文诗歌按文学史顺序编排,便于学习

全书背诵篇目中有18篇古代诗歌和文言文,是背诵中的重头戏,这些文章在编排的时候按照文学史发展的顺序,如必修2第2单元的课文,是西周初年的《诗经》接战国时期的《离骚》到南朝和三国时期的《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第3单元中《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均创作于宋朝。纵观必修1到必修5背诵篇目的整体排版,大部分文章是没有偏离文学史发展这条主线的。按历史的顺承来学习文章,便于联系历史典故、时代背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诵难度。

3.选段背诵,难度降低

这21篇课文中,有5篇是篇段背诵,分别是《记念刘和珍君》第2和4节,《游褒禅山记》第3段,《过秦论》后3段,《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和《滕王阁序》中2、3两段。选段背诵,背诵的难度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厌烦情绪。

(二)存在问题

2007版教材最新一版教材,同旧教材相比,背诵篇目变化不大,仅是对个别篇目进行了小小的修订,但是依然存在问题。

1.时代感不强

教材中明确要求背诵的21个篇目中,现代诗歌和散文过少,仅是必修1中三首诗歌和一篇散文,共3篇,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雨巷》和《记念刘和珍君》(篇段背诵)。时代感在教材中体现得不够透彻。

2.注释数量少且过于简单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学生不能理解的词语,教材要给出权威准确的注释。教材中的注释量过少,不够准确权威。如必修2第三单元的选文《赤壁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教材中对“骤得”的注释是“数得,屡次得到”,可见,这里对“骤”的理解是不准确的,“骤得”应该是“突然得到”的意思,“骤”应该是“突然,忽然”的意思。

3.背诵篇目安排过于集中

教材每单元的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每个单元都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如必修2第三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但是这个单元的《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文章全都要求背诵,这样安排过于集中,会增加学生背诵的负担。

4.背诵要求太枯燥

基本的背诵要求无外乎两类,一是直接要求背诵的“背诵全文”,一是“熟读并背诵全文”这种形式,这种直白枯燥的表达使学生谈背诵色变。

三、选编建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试行时存在一些问题,教材编写者应与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分工合作,共同更正。

(一)与当代紧密结合

青少年时期是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记忆伴随一生,背诵材料时一定要选择经典佳作。教材中应增添时代性突出的文本,贴近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教育价值突出的文章。

(二)注释更标准

书下的注释是理解课文的最好工具,注释应有语言学根据,符合作者本意和文章逻辑,精准无误。学生理解欣赏文章,背诵时就不会吃力。很多教师和学生会借助参考资料帮助理解,但这些参考书毕竟良莠不齐,不准确的注释容易使使用者偏离轨道,影响分析。最好的资料就是教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文学界的各类优秀成果,深入文章,分析内涵,做到理解准确、表述清晰。

(三)分散篇目

背诵篇目过分集中很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高强度集中的背诵对背诵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再加上一些不可预估的客观因素,势必会对背诵产生不利的影响。教材在编写时应考虑到主观差异性的问题,分散背诵篇目,背诵的篇段贯穿整册教材,整个学习过程,以减少学生压力,提高背诵效率。

(四)要求生动化

鼓励背诵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教材编写时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委婉生动地提出要求。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仿写、游戏、示范、竞争等形式提出,以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受益终身。

四、结语

背诵可以加深理解,帮助记忆;积累材料,培养语感;健全人格,助力成长。但背诵教学实施时得不到重视且缺少相关指导理论。包含背诵内容的课文在整套教材的篇目中占到五分之一,这些文章选编的优劣直接影响整套教材的质量。需要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学者、教材编写者一同努力,提高编写质量,更正问题,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背诵的价值,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背诵水平,进而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波.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J].教学研究,2009,(2).

[2]伟志成.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谢淑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名篇背诵[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4]郑国民.关于背诵优秀诗文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04,(2).

[5]赵晔.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陈若愚.新编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文言文注释献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7).

[7]武亦文.浅说语文学习中的记诵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

(黄西洋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35000)

猜你喜欢
篇目语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