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 建立正确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主题教研教学案例反思

2015-03-01 07:28:00吴学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6期
关键词:平均数中位数号码

吴学坤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4100)

创设生活情境 建立正确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众数》主题教研教学案例反思

吴学坤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吉林通化 134100)

案例背景

“众数”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它既是一个教学难点又是一个教学盲点。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而安排的第三种统计量的学习。众数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新知识。它在统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班级选拔人数参加集体舞比赛,发现参赛选手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从而抽象出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众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

片段再现

情境一:

师∶ 你去商场买过服装吗?然后出示商场休闲服柜台休闲服的图片,标签上标有尺寸:均码,又出示鞋店号码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男、女鞋码的情况;

生2:男鞋号码大部分是38 、39 、40; 43和37号码鞋比较少;女鞋号码大部分是36、 37、38; 39和35号码鞋比较少。

师:为什么商家这样进货呢?

生3:因为男同志穿38、39、40号码鞋的人多,女同志穿36、37、38号码的人多。商家这样进货可以买更多的鞋,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

师:同学们分析非常正确。商家进货就是以众多人穿的鞋码为主,我们把这些出现众多鞋码数称鞋码数据中的众数。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众数的特征。

分析: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新知的学习,一方面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景二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32,1.33,1.44,1.45,1.46,1.46,1.47,

1.47,1.48,1.48,1.49,1.50,1.51,1.52

1.52,1.52,1.52,1.52,1.52,1.52,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分析∶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案例反思

“众数”这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观察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认识另一种统计量——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教材安排了例1:“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来完成以上任务。

众数和中位数是新增加的内容,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平均数是在一组数据内移多补少,假想各个数据变成同样多,用这时的数据代表一组数据的状态。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一个数,利用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表现整组数据的状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居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利用中位数,也能描述整组数据的状况。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内容,有些时候,它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有些时候则不然。课程标准新增了众数、中位数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统计量,初步了解对同样的数据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比较客观地描述数据的特征,从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从生活实际情景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节课始终围绕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这个主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观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来源于生活。并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是在教学实施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补充和总结。在例题教学中,我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大胆想象,结合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自己寻找答案。

三是在众数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有关奥运会的信息,目的在于再一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机会。通过射击比赛的案例,当平均数相同时,启发学生去寻找其他的统计量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三个统计量的意义,解决了众数的应用,还及时渗透给学生众数的缺点——不唯一性、也可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了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区别。

四是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相同,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中位数和众数都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这个案例的知识综合强,既体现了众数的不唯一性又联系到数据的波动大小(数据的稳定性是由方差来决定的)。在整个案例的深入挖掘中,已渐渐体现出了统计量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知识点的定位确实有深度,但是,这节课下来,我已经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广泛性和想象力的丰富。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创设了数学。数学是人类通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平均数中位数号码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说号码 知颜色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统计与决策(2018年9期)2018-05-22 13:17:41
说说加权平均数
平均数应用举隅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201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201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