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龙
基于时间和空间观探讨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研究
陈飞龙
(福建师范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文章旨在从时间和空间概念探讨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本质与特性,以时间和空间为理论基础,并通过大学中非同步教学课程学习者的调查,比较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反思网络学习的特性及与教室学习的差异。同时,也检验新的概念应用于网络学习的效果。最后,期望本文提供读者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找出多元的网络学习研究取向。
时间;空间;网络学习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新时代,这一代的孩子成长于电脑通讯科技的环境里,使用电脑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学习模式甚至包括娱乐和与他人互动等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网络学习成了多数孩子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其优点之一,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想法,可是却缺乏深入地分析与整合时间、空间、网络学习三个概念的文章;从以往的研究主题来看,很少文献从社会学中时间、空间概念探讨网络学习的本质与特性,新的研究取向应该会带给教学者不同的思维,这是本文的目的之一。此外,David Harvey在《后现代状况》一书里提到,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概念,必然通过物质实践与过程被创造,这些实践与过程再生产社会生活,因此时间和空间不能脱离社会行动来理解。况且,新空间形式与过程之浮现,背后隐含有资讯社会的特殊性。网络学习是社会行动之一,在网络世界里学习者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必然不同于实体世界的空间感和时钟时间观。本文即以空间、时间为理论基础,并通过大学中非同步教学课程学习者的调查,比较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反思网络学习的特性及与教室学习的差异。最后,期望本文提供读者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找出多元的网络学习研究取向。
一般人对于时间概念以时钟时间为主,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规律的生活作息、准时、时间就是金钱等理念的规范。近代的时间观是种进步观,在追求进步的理念下,时钟时间随着社会化过程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且有反过来束缚着人们的现象出现。然而,时间社会学却告诉我们,时间是社会的,时间是个社会制度,每个地方的时间架构都不相同,例如非洲的努埃尔人没有时间是资源的感觉,当地人觉得时间是可以浪费也可以节省的;Lash和Urry也指出,某些社会有三天一周,也有八天一周,随着市集的时间而定。此外,时间被认为是一种资源,例如我们常提到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也是可以有限度分享的,例如轮流照看大家的孩子;或时间是可以储存和交换,例如分时享用度假房的所有权。
在网络学习中通过资讯分享、资讯公共权理念的落实,学习者分享彼此的时间;可以说,网络学习具有共享资源的优点外,也拥有共享时间的特点。Castells的时间观指出,时钟时间是地域性的,聚焦于正在浮现的社会架构,也是可以度量的、直线的、可预期的;但在网络社会里,这种线性的、不可逆转的、可以量度的、可以预测的时间观正在被粉碎。与此说法相近的是Bataile,他以原始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脱离时间的秩序和限制,比喻一种独特的时间观,在独特的时间状态里,非量化的时间,也不是接连继起的时间,反倒是以人为主体,内在经验质的时间观。在网络学习经验里,Lash和Urry的看法说明了网友在网络世界里没有时间制约,看似一种没有时间观的情况。他们认为21世纪的四大改变之一是对自然中时间的解读,个人会发展出时钟时间,即时间也具个人化的特色,时间和身体纠缠在一起,人们不加思索地就度过了时间。无论是无时间感或是个人化时间,都是网络学习的特征之一。在时钟时间观里,这两个特点常被视为是负面的、没有效率的、不会进步的。然而,这是网络世界的特色,我们无法予以操控,且如同Heidegger所说,此存在的意义是时间性,足见时间性的重要。Castells也指出,超文本的无时间性是文化的关键特色,塑造了新文化脉络里受教育孩童的心灵与记忆。网络学习中的网络资源将此特色发挥得一览无遗。最后,与时间、网络学习有关的则是专家系统。在网络世界,时间和空间感是由活动来界定的,最早是专家系统的兴起,通过技术的利用,使得社会关系脱离了地域的纠缠,即使得时间和空间予以搁置。但是专家系统的使用依赖信任,这样的信任不是源自个体,而是抽象系统或职衔。
Lash和Urry曾指出,现代社会是处于流动中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中心思想就是流动,其主要表现在旅行,旅行中的人们是在不同的空间里流动。这种流动性可理解为一种通称,包括各式各样的运输模式、上下班模式、旅行模式及流动性,与各种交通形式的相互关系的本质。Castells以流动空间的逻辑来指称人们对资讯社会的想像,一方面空间是分散的,另一方面空间却是集中的,分散或集中由网络的连结与运作及个人的感知而定。Castells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社会是环绕着流动而建构起来的,诸如资本流动、资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之流动、影像声音的流动。流动空间乃是经由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电脑网络通讯形成了流动空间的第一个物质基础,第二个基础是由节点和核心构成,具有社会、文化和实质环境与功能特性。第三个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的空间组织,他们操纵了使这些空间得以结合的指导性功能。Castells的流动空间观,并非专门用来形容网络世界的特色,比较像在形容超越某范围物质环境的空间限制之网络特色,这个网络的范围可能是有限的,人们通过通讯设备或交通设备,人身在空间里流动;或是话语,即信息在空间里流动并与他人互动。Castells也将权力观放在这个网络里,形容其对这个流动空间的控制力。
笔者在此以流动空间概念来比拟网络学习的现象。网络学习者在网络上运用超链接功能,在网站间流动;在学习平台上发言回应是另一种在空间流动的形式;网站如同网络里的节点,被热门造访的网站或资源,形成了网络里的强连节点。就网络与权力关系而言,虽然很多文章已举例,如网站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于一般使用者。若以本文网络学习的议题而言,最明显的是数位落差,它反映的正是一种权力的不平衡。例如经济贫穷者因为电脑和网络使用的限制,对他们而言,网络学习很难实现,更不用说进一步的网络学习需要电脑和网络使用能力了。流动空间观看似乎没有空间的限制,然而,每个人因为认知、知识背景和习惯等等因素的影响,流动的点和路径其实仍是有限的,甚至是固定的,可说是在一个无形的有限空间范围内流动,社会关系虽可能改变,也可能有于个人的视域与习惯,而没有太明显的变化。所以,Lash和Urry指出,社会距离的新形式必须在有限的流动性背景下学习。以当前我国的大学开设的网络学习课程来看,无论是同步或非同步课程,即便是多所学校共同开课分享教材,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在有限的时空里养成;反而利用超链接的探索式学习,较能体验穿越时间感。
笔者于2014年对福州某所大学开设的网络学习课程进行调查,此课程为非同步远距学习课程,每周将教材置于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并书写学习单上传于网络上,每周于固定时间进行线上同步讨论,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讨论。每个月则有一周是进行面对面实体课程。本研究于学期末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全班52位修课学生(问卷填答者50位)的看法。此为大三班级,全班有一半的学生在大二时曾修习过网络学习课程,加上有一学期的学习经验,可对网络学习及与教室学习的差异进行比较。本研究根据文献探讨对网络学习特征及与教室学习的差异面向,设计问卷中开放性题目如下:请就您的学习经验,分别由时间、空间面向,比较学生认知的教室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异同。资料分析时采用质性研究的类属分析法,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及可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并归类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也就是抽取概念,给予一定的概念命名。以类属分析法,通过比较以突显出彼此间的关系及资料的异同。通过实验性调查结果概念分析反映在网络学习和教室学习的差异说明如下:
(一)时间
学生反映的多局限在时钟时间面向来看网络学习和教室学习的差异,例如学习(弹性时间)和对教材内容的疑问,提问和获得解答的时间不同,教室学习是一周一次固定时间,网络学习随时提问。在较短时间会有教师或学生或助教回复、是一种分散的时间。本研究指出的没有时间的时间感,或是巴塔耶的独特时间,学生的感知并不明显,虽然,有少数几位学生反映可以在自己想上课的时间(也许半夜)安静地在自己房间内学习。有位学生提出时间的督促性,教室学习固定时间上课带动学习动力,让自制力不足的自己学习效果较好。
(二)空间
除了实体建筑限制身体的活动范围(教室学习)和间接规范着学习动力外,也包括网络学习需有电脑网络设备的空间限制;此外,它更是指一种氛围,教室学习有学生和教师共处,形成无形的行为规范或是学习压力或是空间压迫感;网络空间则少了这种行为规范的气氛,它规范的是言语礼仪。虚拟空间让网络学习出现学生找他人代上课的情形;虽说教室学习也可能如此,但较容易被发觉。此外,空间带来的真实感也在学习上产生影响,例如网络学习学生间或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缺乏真实感,有学生形容教室学习有种临场感。教室学习具体的影像和声音,让学生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较明显,例如有位学生指出:教室学习有真实感与授课者交流具体的影像和声音,比较有存在感。学生也因相互交流形成更显着的良性竞争。
本研究目的的不在于从受访者身上发现普遍的行为规律,也不是要预测其行为方向,更不是要以实验调查结果验证或推翻理论,只是增加对网络学习的了解,和尝试从新的理论基础找出理解网络学习的新概念或方向。然而,就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相比较,有部分的一致性。例如就空间观而言,流动空间观及其带来的离散、多工的学习方式,都反映在网络学习中。只是,实证研究显示学习者将空间概念化为氛围及此氛围对行为的规范,是本文理论未提及的。但也发现,学生互动的网络范围在网络学习中扩大了,这与网络学习者的自我表达能力动机高和机会多有关。此外,本研究也发现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呈现动机较强,与Lash和Urry的看法一致。时间观而言,本研究指出的没有时间的时间感,或是巴塔耶的独特时间,学习者的感知并不明显。然而,学习者可以共享时间和资源,延伸学习教材的现象,确实在调查结果中呈现。此外,本研究仍有下列几点限制:学习者在不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是本调查最大的限制,比较的课程不同,教师特质、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都是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以后采用实验法针对同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量比较较为适合;本研究调查为非跨校或跨国的学习课程,在流动空间概念中的学习者凝聚成一个想像的共同体的观点,及这样的学习社群的互动对学习的影响,无法获得了解。
[1]彭文辉,杨宗凯,涂山青等.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及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2]荣华,华丽,张敏霞等.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李艳.高校学生网络资源使用状况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4]李莹,莫雷,王瑞明.记叙文中因果连贯对空间情境模型回溯建构的促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
(责任编辑 李建武)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earning based on the View of Time and Space
CHEN Fei-long
(Law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earning from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Taking time and space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non synchronous teaching learners in the university,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re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network learning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re refl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the new concepts used in network learning is examined. Fin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helping to find the multiple network learning approaches.
time; space; network learning
G434
A
1008—6129(2015)02—0052—03
2015—03—03
陈飞龙(1976—),福建福安人,福建师范大学,助理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