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釉的工艺掌控与操作技巧

2015-03-01 00:37张大强张瀚博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釉层窑变钧瓷

张大强, 张瀚博

(张大强钧瓷艺术工作室,河南 禹州 461670)



钧釉的工艺掌控与操作技巧

张大强, 张瀚博

(张大强钧瓷艺术工作室,河南 禹州 461670)

钧釉色彩绚丽,富于变化,流畅的纹路和各色斑点,给人以自然质朴之美,是艺术与工艺技术的结晶,是泥与火的天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泥胎、造型、釉面和烧成,构成了钧釉的四要素。钧窑施釉工艺有浸、浇、涂、荡、点等,各有操作要领。科学合理的操作,能避免产生缩釉、流釉、针孔、起泡等缺陷,同时也可以巧妙利用缺陷,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使缺陷产生独特的装饰效果,展现异趣与魅力,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残缺美。

钧釉;窑变;工艺掌控;操作技巧

“釉”是最能体现人类技术能力和人文情致的人工制造物。对中国人来说,它是巧妙利用和驾驭自然力的技术成就,是中国工匠卓越智慧和非凡能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我国商代发明了釉,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创造出的各种经典釉色,尽情地展示着造物与造化之美,谱写着中华陶瓷文明的乐章。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及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钧釉色彩绚丽,富于变化,流畅的纹理或纹路,给人以自然纯朴之美。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和窑变肌理,彻底改变了以往青、白、黑釉类瓷的单调格局,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钧釉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根据自己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试对钧釉的烧制工艺和形成机理做一点探讨。

一、掌控钧釉的基本要素

钧釉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泥与火的天成。泥胎、造型、釉面和烧成,构成了钧釉的四大要素。

(一)泥胎

钧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泥料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粗细、不同的可塑性、不同的烧成机理和不同的烧造温度,选择合适的泥料是作品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钧瓷泥胎制作,首选泥料为火石坡土(又称一和土),即胎料为一元配方,可单独成胎。由于SiO2含量较高,并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可塑性极强,使用这一种原料即可成坯体。火石坡土外观呈黄、红或青白色,为半软质黏土,多为片岩状,以含少量的白色小云母片为外观鉴定特征,是钧瓷坯体的主要原料。

(二)造型

钧瓷造型,古朴大方,简洁明朗,便于釉面的流淌。钧瓷釉层肥厚,覆盖力较强,能够把胎面充分覆盖住,只有凸凹线角处才能透出胎面。由于高温烧成时釉面的流动,不同部位釉层的厚度不一,形成了深浅不同的变化,尤其是线角处更为突出。于是,就钧瓷造型来看,凹线角处釉面转厚,颜色转深;凸线角处釉层较薄,透出胎体。形体坡度小的地方,釉厚色重;坡度大的地方,特别是垂直状的面,釉彩交错变化,构成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色。钧瓷造型就是要充分利用钧釉的“窑变”特色,采用手拉坯成型、泥条盘筑成型和泥片卷筒成型,使型与釉完美结合,彰显钧窑“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

1.手拉坯成型

手拉坯成型是利用轮子旋转,通过双手与泥土进行对话,在运动中赋予泥土筋骨,使泥土成为立体中空的形体,又赋予泥土“精”“气”“神”,塑造出丰富优美的钧瓷造型。

2.泥条盘筑成型

盘泥条成型是把泥搓成一根根细泥条,根据设计构思,一条条向上盘绕黏结起来,最终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盘泥条成型,可有效地发挥泥的可塑性,利用线条的粗细、长短及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3.泥片卷筒成型

泥片卷筒成型是将泥打成板状,后用滚压杆压出所要的大小,尔后卷、叠、摁、压成所需形体的一种成型手法。“卷泥筒”形成的空间也能发挥泥土的可塑性。一顶一压的塑造方法使作品形成各种肌理和裂纹,有一种天然的泥味和似乎风化了的自然残缺美。

(三)釉面

长期以来,钧窑一直以釉色窑变之美为世人称颂,其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釉质上看,钧釉浑厚莹润,色彩绚丽多变,周身遍布“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宛若花玛瑙一般美丽,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维妙维肖地显示出来,构成多种美妙的流纹和花斑,像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一样瑰丽动人。所以有人以“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釉的“窑变”之美。

以下谈谈钧釉部分釉面的装饰方法和蚯蚓走泥纹及兔丝纹形成的原理。

钧釉是底釉和面釉在高温下形成的复合釉,双层釉融合后引起釉层理化基础的改变,导致釉层的分相程度和釉面色调、纹路等艺术外观上产生变化,形成“窑变”。

1.里青外红。里青外红是宋代钧官窑釉面的装饰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施一层天蓝色底釉,然后在器物外面抹上铜红色面釉。器物里部涂上天青色面釉。

2.山水红。底釉为月白乳浊釉,面釉抹低温流动釉(含铜量较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通过釉面流动形成山水图景。

3.拉丝红。底釉为青釉,面釉为铜红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通过釉面流动形成拉丝红。

4.飘雪。底釉为月白釉,釉层较厚,面釉抹低温流动釉,在高温烧成中,釉面发泡大,恰似飘动的雪花。

5.鹦哥绿。底釉为月白釉,面釉抹高铜炉钧釉,在烧制过程中起泡,使铜点聚集形成鹦哥绿色和珍珠点。

6.星辰釉。底釉为蓝钧釉,面釉涂铜红釉,在烧制过程中起泡形成小点,仿佛满天星辰。

7.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是釉面形成一种状若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的自然纹路。形成原因是把钧釉细度研磨到250—280目,筛子内没有任何筛余物。釉层干燥后,颗粒之间结合更为紧密,釉层易出现不规则的自然裂缝,再施面釉的时候,部分裂缝将会被面釉填充,这样烧成后由于里边和周边釉层的成分差异,最终形成清晰自然的纹路——“蚯蚓走泥纹”。

8.兔丝纹。钧釉在高温下形成小液滴,小液滴在沉降过程中,受到釉中空气泡的阻碍和釉组织的不均匀性的影响,致使小液滴不能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从而改变方向形成自然弯曲、长短不一的兔丝纹。

(四)烧成

在钧瓷的创作过程中,火是一个统一性的环节,其他环节都最终在此由火连接起来,表现出最终的效果,它充满了偶然性和随机性。只有通过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钧瓷的光彩。钧瓷是材料质地、工艺技术、艺术表现三者融合的综合体。只有对其材料配方、工艺调控和操作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控,才能有效地完成创作。实际上钧釉烧制工艺上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同一个配方、同一个窑炉,烧成釉色效果会出现很大的差别。还原气氛的轻重,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氧化铜在弱还原焰中呈青绿色,在重还原焰中呈红紫色。这也是钧釉迥异于其他瓷种的典型特征,因此,只有经过反复的亲身实践才能领悟火的真谛,使钧瓷既体现火的创造性,又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性。

二、钧瓷施釉的工艺操作及常见的缺陷和解决办法

(一)钧瓷施釉的工艺操作

钧窑施釉工艺有浸、浇、涂、荡、点等,各有操作要领。

1.浸釉。先把釉浆量好合适的浓度,尔后把经过素烧的作品用海绵蘸水抹去表面的浮灰,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釉层厚度由釉浆的浓度和浸入釉浆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2.浇釉。把形体过大,经过素烧的作品放在转轮上转动,用盛满釉浆的舀子由上而下把釉浆均匀地浇到作品形体上。釉层厚度如不够,可重复浇釉。

3.涂釉。浸过或浇过釉浆的作品,釉层达不到厚度要求,经过充分干燥后,用毛刷在胎体再刷一层或数层釉浆,直到釉层厚度达到要求为止。

4.荡釉。又称涮釉,即用舀子把釉浆倒入作品空腔内,手拿胎体转动或摇荡,使釉浆均匀分布内表面,然后把多余的釉浆倒出。

5.点釉。在施过釉的作品上,根据需要在局部点涂低温流动釉或各种彩斑,在高温下和底釉相融合渗化,形成各种窑变效果。

(二)钧瓷常见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花费很大精力完成的作品,因施釉和操作不当,以失败告终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科学合理的操作,能避免产生缩釉、流釉、针孔、起泡等缺陷。同时,可以巧妙地利用缺陷,形成新的表现形式。

1.缩釉。釉浆浓度过高或施在脏污的坯面上,釉浆会收缩而露出素胎块面,形成滚釉。刚施釉未干,又涂面釉,也易缩釉。因此,胎体上釉前要补水,确保坯体清洁,有气孔处要压实填平。釉层在充分干燥后方可涂面釉。

2.流釉。釉层太厚、烧成温度过高、高温时间过长都可造成流釉。可在釉中提高石英和氧化铝的含量,提高釉的耐火度,或降低釉的浓度和稍降烧成温度。

3.针孔。升温过快,导致杂质未能充分氧化或釉子较硬,釉面易出现针孔。克服办法是升温慢一些,保温时间长些,充分还原一些。

4.起泡。起泡原因一是坯体烧得过高致使釉料中各元素反应激烈,部分成为蒸气浮在坯胎周围出现气泡。二是在烧制中氧化不彻底,坯体中的碳素释放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冲破变软的釉面形成“氧化泡”。因此,烧窑时升温慢一些,可以防止后火出现氧化现象。

5.缺陷的再利用。钧釉有些缺陷,从艺术审美角度看,经合理运用,反倒能丰富和增强艺术创作效果。如“裂纹釉”就是利用坯釉膨胀系数的差异和窑炉的温差,获得不同的裂纹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釉子的粗细、温度的高低、釉层的厚薄会产生多种意想不到的缺陷,而有些缺陷则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展现出的异趣与魅力,震撼着观赏者的心灵。如缩釉的《金蟾》、珍珠釉的《家园》、聚集釉的《道·玄》等钧瓷作品就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返璞归真的残缺美。

总之,钧瓷的工艺掌握和操作,需要熟悉其工艺性能,惟有按照科学技术与艺术规律驾驭钧瓷,才能使作品达到“型釉合一”的美妙境界。

责任编辑:师连枝

Crafts Control and Operation Skills in Jun Glaze

ZHANG Da-qiang, ZHANG Han-bo

(Zhang Daqiang Jun Porcelain Art Studio, Yuzhou461670, China)

With colorful, varied and smooth lines and colored spots, Jun glaze gives the pristine natural beauty.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and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mud and fire. Especially it is strongly practical. Unpainted clay idol, shape, glaze and firing constitute the four elements of Jun glaze. Glazing operation essentials are immersing, casting, coating, swinging, pointing and so 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peration can avoid crawling, flow glaze, pinhole, blistering and other defects. But it can also exploit the use of the defect to constitute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so that defects shall produce a unique decorative effect and show an imperfect beauty.

Jun glaze, kiln changes, crafts control; operation skills

2014-12-15

张大强(1968—),男,河南禹州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河南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首席陶艺家,张大强钧瓷艺术工作室主任、艺术总监,研究方向:钧釉的研制及钧瓷造型艺术;张瀚博(1991—),男,河南禹州人,河南省青年陶艺家,张大强钧瓷艺术工作室工艺助理,研究方向:钧瓷成型与烧制工艺。

TQ174

A

1671-9824(2015)03-0022-03

猜你喜欢
釉层窑变钧瓷
高白底釉、耐磨透明釉、耐磨全抛釉陶瓷砖及制备方法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