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灵性涌动于语文课堂

2015-02-28 14:11:17石志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灵性语文课堂生命

石志祥

(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蒋辛屯中心小学 河北廊坊 065400)

让生命的灵性涌动于语文课堂

石志祥

(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蒋辛屯中心小学 河北廊坊 06540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场所,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生命的灵性涌动于语文课堂。

语文 主人 教学策略 兴趣点 生命 灵性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成长的场所,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生命的灵性涌动于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草原》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再如: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会思考!”、“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语言表达能力真强!”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引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于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找,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烁着创造的光辉。这种涌动生命的灵性语文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灵性语文课堂生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2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