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西文化”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5-02-28 08:45刘利杰
现代语文 2015年23期
关键词:河西中职资源

◎刘利杰

目前,中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一、中职语文现状与问题

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程主干学科之一,在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但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客观上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语文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内容与形式较为陈旧,各专业学校所用教材种类繁杂,在实施中有周期性和滞后性,甚至个别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距离感,逐渐给学生造成了“中职语文课可有可无”的“恶性循环”。但语文课又是基础性主干学科,而且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将更早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根据各地实际,更新理念采取新方法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因为目前中职教育新课改方兴未艾,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各地区各专业学校才都刚开始关注到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探索和尝试,较高等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新课改而言,并没有现成的、成熟的体系模式来使用和结合。那么,如何找寻到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成为了聚焦推进中职语文课改及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中也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3]由是显见,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注重地方性、强化灵活性”,以及语文课程本身“人文性”特点,这必将成为今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主题和原动力,所以在注重中职语文教学语文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结合本地区实际并注重地域文化特色,把本地域文化纳入到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扩展课程资源、丰富和优化课程内容、使语文课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加生动直观地培养其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显得弥足重要。

二、“河西文化”简述

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该地区在地理上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市,北连大漠,南靠祁连山(境内包括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四市);处于东西长达1000多公里,南北宽度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犹如一条天然走廊,又因在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下,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民族杂居,繁华的商贸流通,灿烂的艺术,独特的民间风俗等物质、精神遗产和历史文化积淀,使整个区域内逐渐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且具有历史传承的大文化综合体。河西文化也就成为“自汉唐以来以凉州、敦煌为中心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4]。

河西地区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且具备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可考的独特自然、人文环境和精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西文化”,所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如文学、历史、艺术、民族、宗教、民俗等,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所以,河西文化是“一门独立之学,它有自身的研究对象”[5],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深厚、博大、包容的本地域“河西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河西文化资源,尝试将其转化为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并投入应用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必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上结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际的现状,对河西地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产生积极意义和良好效果。

三、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资源。“河西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类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敦煌艺术文化、边塞诗歌、神话传说、书法绘画、民间曲艺、医药生物、民族民俗、饮食文化等。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多层次、多视角、分类别进行梳理加工和编辑整理,去粗取精,有效转化为课程资源,编写好课程设计,条件允许的学校可自行编写教材,以文本、音像、实物、实地形式,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课程和河西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二)组织教学。可尝试调整语文学习计划,保证安排固定的时间,专门制定教学计划,自主设计。如在“基础模块”中,对于文言文教学可在原有教材中课文的基础上,加入《河西历代边塞诗歌》的内容,把陈子昂、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益等边塞诗人歌咏河西边塞的诗歌,整理在一起进行讲解,同时加入欣赏、朗诵比赛等环节,学生既可以从身处的环境中体味到对歌颂家乡诗歌的亲和力,又可以与先前所学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三)体验实践。可尝试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注重进行实践教学,以加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如:在民俗风情内容中,用播放影像资料或是邀请河西民间艺人来现场演绎,以起到加强直观感受,加深记忆的作用。

(四)全面评价。尝试改进以往的教学评价,把仅以单一的考试手段变为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模式,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理解、感受一直到效果等多途径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表及档案,逐条逐项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找出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

(五)总结反思。在开发课程资源、制定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全面评价等过程中,对各个环节步骤都进行阶段总结和反思,以个人和教研组等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另一方面,广泛征询学生接受地域文化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巩固提高。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挥特色”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注入富有特色的“河西”地域文化资源,每个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出具有本学校本专业的特色来。如医药卫生学校,可在河西医药生物方面开发课程资源;在艺术类专业学校,可以在河西书法、敦煌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有所侧重。通过发挥特色,来使语文教学促进各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并不断实践反思,进而巩固提高,进行教学推广。

其次,可尝试在进行语文教学课改创新的同时,将“河西文化”转化为开发本地、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把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改进创新语文教学相结合,保证安排充分的时间,以达到资源共享、互为推动的效果。比如: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可以将“河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同时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与巩固,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难易度适中的问题。前面已经谈到,由于客观原因,普遍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接受、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须正视这个问题,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教学,由浅入深,逐渐加大教学内容。

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河西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有效进行语文课程资源转化,努力进行教学探索实践,创新教学方式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和效果,这既是对于语文学科教学创新的探索,又能激发甘肃河西地区广大中职学生学习热情,热爱家乡、了解家乡,树立“精神家园”的一次良好探索,在此层面上具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S].2009年1月6日印发.

[4]陈明.“河西文化”的概念及特点刍议[N].光明日报,2004-3-2.

[5]张涛.“河西学”的学科构建和初步设想[J].河西学院学报,2005,(3).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瑜章.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前言[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2008,(08).

[4]方步和.河西文化——“敦煌学”的摇篮[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5]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猜你喜欢
河西中职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