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咏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得到推广。因普通话是我国教学的标准用语,师范类高校可谓是普通话培训测试的重镇。相对于其他院校,师范类院校的普通话培训整体而言学生基数大、任务重、难度大,遇到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笔者调研范围为长沙市三所师范院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就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的覆盖率而言这三所高校已达到100%。从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时间安排上来看,则存在着两类极具代表性的典型:短期集中式教学与长效性教学。其中,短期集中式教学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培训学生人数比例占九成以上,但暴露出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分析。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那种课时极短、不使用普通话指定教材、仅侧重考试题型和考试技巧讲解的短训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之内。
短期集中式普通话多媒体教学的“短”与“集中”是相较长效性普通话多媒体教学而言的。长效性普通话多媒体教学是“细水长流”的教学类型,它多以专业课的形式存在,将教学安排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课时量充分。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长沙师范学院的部分专业,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科等。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将普通话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将其融入到相关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普通话训练及教师口语》或《教师口语》中去,成为其前半程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普通话教学的部分在一个学期到一学年之内完成,每周1—2节,总课时量40-60学时左右。而短期集中式普通话多媒体教学,是将教学任务安排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段内完成。一般而言,一周之内(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双休日),用15-20课时进行短期的教学。
实际上,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用这样的课时量完成如此多教学内容是有相当难度的,即使完成也难逃“填鸭式”教学之嫌。但是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使得短期集中式教学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可能。多媒体教学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能将节余出的时间留给学生。并且“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比单凭听觉或视觉在理解、记忆和储存语言材料方面效果更好”[1]。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短期集中式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做到效果好又用时短呢?就调查情况来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
结合现状并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短期集中式教学现在突出的问题有三:
短期集中式教学的周期至多一周。短期内,语音方面的缺陷和错误的纠正难度相对较大。就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规则的把握能力而言,在一周内通过学习理解普通话的“规则”并没有困难。尤其是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错误,在知晓规则后,学生意识到和纠正相对较容易。但是,许多语音错误、缺陷却带有顽固性特点。比如说湘方言中比较多见的鼻边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调值不准确、轻重格式不对等,这类语音问题短期矫正的收效并不十分明显。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学习者使用的“地方普通话”可被视为中介语——“近年来,我国语言学者将中介语理论引入我国应用语言学领域。广义的中介语包括地方普通话这样的过渡语。方言向普通话过渡,就存在过渡的中间状态,我们称之为地方普通话,地方普通话就是中介语。”[2]根据中介语的特性,中介语偏误是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式地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折地发展。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有可能规律地重现”。“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或者‘化石化’的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3]这都说明,纠正“地方普通话”的偏误,尤其顽固性语音偏误并非短期之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说,纠正一个顽固性语音问题,需要连续操练5-7天。受时间安排限制,短期集中式教学往往难于攻克顽固性语音偏误。
短期集中式的教学进度比较快,学生接受信息的密度很大。调研中笔者发现:由于遗忘快、巩固不充分,培训结束后,学生的“回生”情况比较普遍。从心理学遗忘规律来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识记后的一小时遗忘率达到55.8%,以后就逐渐放慢,31天后遗忘率达到78.9%,到相当时期,几乎就不再遗忘。[4]这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它启示我们:速成学习最多只能增加短时记忆。人的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也称瞬间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当普通话学习中某个词语的音和形第一次被感知时,常以图像或声像的形式进行感觉登记:有的一闪而逝,有的则因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容量是很有限的,信息依次呈现后能在短时记忆中正确回忆起7±2个信息单位。典型的例子是人们拨电话时记住刚查找的号码,打完电话马上就忘掉了。短期集中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似识记效果良好,但实际上大多仅是短时记忆,遗忘很快,并未成为长时记忆。此外,还有很多学习者对短期集中式教学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十几个学时的训练能解决大部分的语音问题,以后无需再抓,或是可以等到考前再临时抱佛脚,这些都是造成“回生”现象的原由。
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充当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们是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示范者、启发者、参与者等等。但是在短期集中式教学的课堂内,一个教师要实现“评价”、“监听”职能有实际困难。实际上,教学的整体性和个体的不同实际需求这一对矛盾,在语音教学上显现得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语音缺陷难以做出准确地自我评价,语音偏误的判定、纠正显然只能一对一地进行,故而教师与学生面临的始终是僧多粥少的问题。短期集中式教学中这一问题更加凸显,教师不太可能在完成讲授任务之外还富裕大量时间去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监听和指导。课堂上,学生要自己实现语音监控是很难的,虽然作为成人他们学习规则的能力较强,但是知晓规则和记住且随时运用规则是两码事,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找到自己的症结。如果缺乏教师的监听和指正,那么学生的课堂操练虽然练得积极,但往往是相互干扰、重复错误的无效操练,获得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当然,在软件方面,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普通话语音操练的交互性应用软件系统。但这一系统还未被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仅是课后自学时使用教材配备的学习卡在专门的网站上进行语音操练。语音识别软件可判定语音的对、错、缺陷,部分地完成原先由教师承担的学生语音面貌的判定工作并给与学生“指导”,但这种“指导”是偏于机械的,只能做发音要点的“罗列”,难以替代教师的作用。
现实中,因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专业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备长效性教学条件的院校或专业十分有限,短期集中式教学因其机动灵活性、易推广性,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短时记忆容量是极有限的,教师输出的信息在学生短时记忆操作以后就会遗忘,而有保存价值的信息是需要进行编码处理或通过语言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加以保持。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若要提高短期集中式教学的效果,就需让学生的短时记忆更多地转化为长时记忆。要达到这一点,教学中必须要加强信息呈现的强度。要加强强度,需做到两方面:1.需要重复。大家都有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个新词需要重复多次。而普通话的学习往往不是记住新知识这么简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前的学习活动往往对现在的记忆保持产生影响,也就是旧的记忆干扰新的记忆。比如学生看到“老”字时,对发鼻音还是边音或是如何发出这个音左右摇摆不定。旧的记忆显然还在干扰,而新的语音记忆或发音运动技能的记忆又不深刻。故而,必须在难点处安排足量的重复性训练。2.需增加信息的生动度。实际上,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比孤立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记忆痕迹要深得多。拿一个绕口令举例,“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顶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响,风停藤定铜铃静。”对于湘方言区前后鼻音不分的学生而言,很难判断出这段话里哪些字读后鼻音。但因为这是一段有情景、有意义的信息内容,难点融入情景中,故而学习之后,这段信息、这些字词的正确发音极容易被学生深刻记忆。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加强教师把控的环节以外,还需要设备方面的提升。也就是,需要更优良的配备:一是硬件配备上,需力争实现能在一人一机的多媒体语音教室中授课,众多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里进行个人操练。期间,老师可对学生做有效监听和指正,最大程度地降低相互干扰和重复错误。二是,在软件方面,普通话语音操练的交互性应用软件系统应进入课堂,配备在学生端的电脑上,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操练中进行人机交互,完成学生语音症结的判定工作,从而节约大量“找出问题”的时间,把宝贵的时间留给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攻克难关,尽量不把困难留到课后。
短期集中式培训后学生的课后学习其实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没有科学的复习和重现,输入的信息很快会被遗忘。在没有条件做师生面对面地后续指导的情况下,教师应辅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要做到科学,需从时间、程度、数量三方面把控:在时间上,心理学规律启示我们,对已识记的材料应赶在遗忘以前迅速地、及时地进行巩固、复习、重复和运用,要经常复习,复习的间距由短拉长,才能把输入的信息长时间存储。在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程度的继续学习成为“过渡学习”,那么过渡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如10分钟能记下40个必读轻声词,则学习15分钟的保持效果最好。低于这一限度,记忆的效果就会下降;而超过这一限度,记忆效果也不再继续上升,成为无效劳动。应鼓励学生采用“过渡学习”的策略。最后,在量上,记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即使是有意义的材料,当识记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也会遗忘得很快。因而在复习中要掌握好“量”的度。每次复习内容要适量,不宜过多,采用分散复习的原则。拿朗读作品来说,每次练习的量控制在5篇之内,超过这个量,复习效果反而不佳。
当前,短期集中式普通话多媒体教学因其灵活机动、适用面广而被大范围地采用,它有诸多优点,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笔者分析其不足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后继的教学改进工作有所帮助,让推普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注释: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52.
[2]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81.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70.
[4]郑雪.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