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圆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西安 710062)
【教育教学研究】
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王笑圆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西安 710062)
在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本文立足我国家校合作实行中遇到的责任不明、方式不对、执行力度差等问题,研究如何改善家校合作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和谐教育。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和多元教育价值观的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面临许多挑战。学校希望得到家庭的配合,家庭又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和不满。而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尽其责,在明确各自任务与定位的基础上,达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庭模式和家长角色都有了改变,生活压力和教育观念的增长使得更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全部托付给学校。那么,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现今家长和学校所要解决的教育薄弱环节之一。
首先,父母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家长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了解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在教育内容方式上无法把握正确的方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无法正确分辨、筛选,以至于盲目进行教育投资,花了大价钱,却效果甚微。
其次,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态度不当。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但家长往往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过早地让孩子接受教育,以求赢在起跑线上。也有少数家长攀比心理太重,不正视自己孩子的现实状况,一味跟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做比较。这样一来,就会被从众心理所控制,盲目跟从别人,随大流,缺乏因材施教的辨别能力,给家庭和孩子的未来都造成很大的困扰。
最后,父母的教育内容存在偏差。许多事实表明,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越来越疏离,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无法抽出较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一旦沟通,话题也总是离不开学习和成绩,父母不会了解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多数父母不懂得称赞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表达自己的爱和期待,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一定会产生隔阂,认为如果不优秀,父母就不爱自己了。很多的儿童心理疾病正是因为想要引起父母的重视,或是为了引起父母的重视而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
笔者在陕西省某重点中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77份,有效回收率为89%。教师调查问卷是选取参加家校合作活动最多的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教师问卷40份,家长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份。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家校合作观念薄弱
调查发现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方式(多选)是:1.家长会(98%);2.家长教师孩子三方面谈(16%);3.电话联系(61%);4.家长访问学校(28%);5.平时接送孩子时交流(20%)。频率保持在非毕业班一学期1-2次,毕业班一学期4-5次。家长会的时间通常安排在周内,而79%的家长希望将时间定在周末。
问卷调查结果同时显示,100%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需要相互辅助,82%的教师大致了解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和内容,但在学校工作中没有施行过。只有7%的家长听说过家校合作这一模式,同样并未参与过任何的学校事务管理;表示对家校合作工作“参加不多、没有看法”的家长占44%,对于“学校有没有设立家长委员会”的问题,家长中表示不清楚的占62%,表示没有的占28%,说明学校的家校合作工作从组织宣传到工作实效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很多家长和教师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师范教育中,基本没有关于家校合作的相关知识和针对家校沟通方式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依旧是家长会、面谈等途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多样的教育需求。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方和学校的执行力度较弱,只有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不清楚家长委员会的职责。
(二)家长和学校沟通不畅
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双方关系良好的家长占40%;认为家长提出要求,学校努力配合,或学校要求什么,家长配合什么的家长分别占17%和24%;认为双方关系比较疏远,甚至互相挑剔的占11%。
现实中,家长与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很多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太希望家长过多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这无形中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了一种隔阂,不知道学校和老师到底在做什么;有的家长自己无法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将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却又无法完全信任学校和老师;很多家长及其“宝贝”孩子,受一点点委屈都不行,有点点磕磕碰碰都要跟老师诉苦很久,导致孩子上一年级了都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发展能力都低于别的孩子;还有的家长要忙着为班里作“贡献”,以换取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在社会上,一些媒体对于家校矛盾事件的夸大其词和不实报道给家校双方都带来了心理上和名誉上的伤害。
很多时候,家长对老师的尊敬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老师对家长的客气藏着“敬而远之”的心理,家校矛盾就来自这种互相的不信任上,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不透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对岸”传递着信息,但是又彼此互不信任,在不信任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桥梁”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三)过于重视成绩
在问卷中,笔者发现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主题多数只有成绩。72%的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成绩的关注是第一位的,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与家长联系的占 23%,总是在学生表现不好时和家长联系的占77%。多数孩子对于家长会带有消极情绪,在“希望家长和老师谈话的内容是什么”选项中,成绩的勾选率为0。可以看出在家长会和家访中,话题往往在成绩和孩子在校表现不佳等负面反馈中,教师解决不了的矛盾推给家长,希望家长能对孩子进行制约。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取决于家长个人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而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差别也很大。久而久之,不仅孩子对家校沟通产生抵触情绪,家长也会对这样的合作产生不满。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他们都是抱着满腔热情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但毕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难免会有做得不到位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从新人开始,如果连实践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又怎么会让他们成长呢?年轻教师思维开阔,对于新的知识和信息掌握能力强,与孩子沟通的距离更近,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未必没有好处,如果单单只从成绩去衡量一位老师是否合格,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初衷的。
(一)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要准确定位,将“爱”与“教”相互融合。中国传统家庭崇尚谦恭、守规、孝顺,但过于严格又易强化孩子的弱点,没有表达爱的能力;西方文化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可把握不当容易放任自流。父母在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将父母之爱与人生教育结合在一起。
因此,要将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规范相结合,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同时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教会他们如何与家人相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学校和家长相互合作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应发挥指导性作用,因此,家长与学校并没有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良好的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学校要提高自身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接纳家长、听取家长的意见;家长也应该发挥主动性作用,是最有权力为孩子的教育承担责任的主体,毕竟没有人能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为学校提供孩子的信息越丰富,教师对孩子的理解就会更多。合作首先要相互信任,抛开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将功利的行为转化为协调共赢。作为教师,更要抵制不良之风,了解家长的心态,合理部署工作,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三)统一认识明确分工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应该就孩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和学校合作关系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发展情况、学生近期的教育状况以及实际的教育理念告知家长,而家长也要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以便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步调一致。
当然,系统的教学工作依然有学校主导,但家长也要做好辅助工作,帮助孩子的心理、品德、兴趣和创新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寻求新型实际的家校合作途径,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讲座,针对教育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亲子关系的沟通以及如何完善素质教育等现实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其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双方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大众媒体等方式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并进行更好的平台创新。
(四)提高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层次
目前,在国外多见的“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支援小组”等方式在我国家校联系方式中几乎没有,现有的家校联系方式也较为单一,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内容也只有孩子的成绩和孩子表现不佳的方面。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需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开设培训课程、讲座或沙龙的。从实施情况上来看,单凭学校的力量是难以支持的,还需要政府在法律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由家长参与监督和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家校合作是协同教育系统的有效途径,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的状态发展。
[责任编辑 亦 奋]
An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WANG Xiao-yuan
(School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The importance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has been commonly recognized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n recent years. Besides school education, we need to bring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family, into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Based on current problems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develop harmonious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2015-10-12
王笑圆(1991—),女,陕西吴堡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G662
A
1008-777X(2015)06-0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