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纪凤
(沂源县第一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0)
谈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徐纪凤
(沂源县第一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0)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热情与关爱,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方法,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情感教育 教学 作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攀登知识的高峰。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比初中阶段更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比以前有所增强,他们渴望被关心但又不想被约束。实践证明,恰倒好处的爱与关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情感所独具有的激励、调控和感染效能使其成为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一般分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属于积极情感,而焦虑、抑郁、厌恶等属于消极情感①。如果一个学生受到过多的消极情感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一因素,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激发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情感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时时处处注意用自己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感化学生,以期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于。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通过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们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因斯坦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则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
注1:宋翠利,《有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2期(下半月刊)。
注2:刘宝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关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但是师生之间由于阅历、年龄、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一般在交流方面都存在“代沟”。但是,如果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互通,学生才会主动与老师接近,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反之,师生关系则越来越疏远。有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为了树立威信,安排班级工作或者与学生说话时的语气很是生硬,对于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也是狠心处罚不留余地,处处体现了严格,但是学生们见了老师都躲着走,不敢靠近,这就很难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来教育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惩罚、责骂,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这门学科,甚至把老师当作偶像,愿意听他的课,喜欢听他的课。老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喜爱,而更加热爱这个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交流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传递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与感情,可以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也无形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绽放更美丽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在这个信息千变万化的时代,过去家长式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学校,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要尊重学生。就是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老师教师高昂的情绪、亲切的话语、和蔼的表情、精彩的开场白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要关心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此,学习成绩差的亦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对于那些成绩不好或进步不大的学生,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找出他们的优势所在,鼓励他们。“亲其师,则信其道。”老师这种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而是个别帮助他们分析得失的做法会对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不仅会从中学会关心别人,也会重新建立自信。
要宽容学生。俗话说,三句好话,满山雪融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当学生学习成绩差或者违反纪律的时候,如果老师恶语相向,学生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厌倦情绪。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他们,以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口服心服。这样,学生们才能燃起熊熊的青春之火,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宋翠利,《有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当代教育论坛》[J]2009年第12期(下半月刊)。
[4]刘宝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J]201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