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若干问题的探析

2015-02-28 14:11:17刘芳玲王升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素质化学

刘芳玲 王升文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化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若干问题的探析

刘芳玲 王升文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本文探讨了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的结构及培养目标,对培养能力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看法。

化学学科能力"五重"创造性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已不仅仅是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关心的教育问题,而且也成为我国各科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者和教师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一些实质性问题,诸如中学化学教学究竟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什么?等等,在研究上尚欠深入、全面。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1.化学学科能力的构成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的素质的内在成分,又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一个人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靠单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须靠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中学理科教学应着重培养的科学能力包括3个方面:

(1)认知能力(智力):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

(2)实践能力:指实践中检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手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能力等。

(3)创造能力:是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为基础,为了一定的目的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观念的能力。它的2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科学素质的诸要素中,能力处于最高层次,它既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条件,又是科学素质的发展方向,而创造力又是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科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也受到科学观和科学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5种能力也就是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结构的5个基本要素。

2.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2.1 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起点。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科学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是:

(1)能根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仪器装置、物质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

(2)分清主要和次要现象,特别是能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进行精确的观察,并能对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

(3)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

2.2 实验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手段。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素质必不可少的成分。对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是:

(1)正确地使用常见仪器和进行基本操作;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表达及评价实验结果;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的安全问题;

(4)识别、绘制典型的装置图;

(5)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及探究化学规律(方法、仪器、试剂的选择及修改;技术和条件的控制;理论依据)。

2.3 自学能力

当今化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已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更多的知识要在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去充实。因此,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是:

(1)掌握适宜的自学方法:能顺利阅读化学教学参考书,较快地捕捉新信息;

(2)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加工新信息;

(3)具有独立应用新信息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新信息解决新问题;

(4)善用多种信息渠道积累化学知识,视野开阔,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5 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创造是人类的特征之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造力的竞争。把创造力教育摆在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让学生学会创造应当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创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外,情绪、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品质对创造力也有重要影响。

3.培养能力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1 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掌握知识的起点,是开发智能的心理准备。学生有了兴趣,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实践和创造。只有学习主体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力培养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首先注意的问题。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有赖于特定的成功的学习经验,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因此,教师的任务应首先是让学生“学会”,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五重”的做法可以让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培养能力的效率方面取得成效。

3.2 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表明,掌握学科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迁移知识和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化学学科知识结构中的知识是指构成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结构是指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有层次的。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就是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知识点之间有层次的联系。教学中明确知识结构,可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整体性,从而能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去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从微观的、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注意结构—性质—用途相联系等等。只有掌握了学科结构,才能形成学生自己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素质化学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奇妙的化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遵循轨迹 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