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选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等职业教育“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
刘志选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等职业教育“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课程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从课程管理模式的内涵入手,就模式形成与完善过程所引发的一些思考以及创新点做了深入地分析,以期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完善策略。
高职教育;课程管理;模式;多要素;差异化
众所周知,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上,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法规确保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以及李克强总理“重职业教育,破解中国就业难题”的指示精神,使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对我国1 279所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跨越机遇,虽然内涵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教务教学管理过程中课程管理的最优化是其最为关键的难题。“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课程管理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乃至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就是基于传统的“单一主导,单极管理”模式予以创新而形成的,即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课程标准、教学时数、课程学分、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场所、实验实训、课程教师、课程环境等都是课程管理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要素,这些要素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各自的主导地位,当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管理过程的差异性的存在。以专业课程为例,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校的班级课堂是第一选择,专业管理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企业现场教学是第一选择,企业管理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由此可见,这种模式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主导不再是一个主导体,而是由多个主导体组成,此外主导体的范围与层级也囊括不少,内涵极为丰富。所以,该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过程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要素都可能成为活动的主导体,并且这些主导体也有可能同时起主导作用。差异管理也由以往的单一化,变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级,不同要素,管理方法与方式就有所不同,与教育学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处。
事实上,高职教育课程管理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质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课程管理趋于科学化的根本保证。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结构在设计上的趋同性。如思想政治、人文素养、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第二,课程管理权限的规范化问题。基于校级、系级、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明确规定了各级管理权限的规范化,特殊问题必须经过教学工作委员会决定。要做到这点,必须强化文件制度的效力,不能以个人行为代替政策机制。如课程性质界定、实验实训设备配备与维护、课程考核权限划分、课时费标准等。第三,课程管理平台驱动运作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这是课程管理过程的关键之所在。课程是教学环节最主要要素,从课程的选择、确立、教学实施、场所的分配、考核、成绩管理等都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因此,可操作性与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第四,课程管理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复现象的解决是课程管理运作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在课程家族中,统一化与重复化是课程失去价值的毒瘤。根据高等院校的调研结果来看,同一门课程,只要对它进行有效的分析,其复杂度不言自知。就教育学课程而言,全国的版本多达600多种,但同一版本的教材,使用的对象囊括了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层次,其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即使版本不同,但内容的重复度也达80%以上。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对课程内容重复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足课程,创新之上,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与有效化的根本。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办学模式以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1]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课程管理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课程管理的专业属性。同一课程,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如英语课程在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强化口语教学,而在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则强调书面语教学。第二,强调公共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针对性的组班教学。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学校在全校范围实行统一教学,按基础班、常规班以及高级班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重新组合,学分和成绩统一,但学习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在高级班的内容中,数学建模内容占较大比重。第三,课程管理引进俱乐部机制与社团机制,主要体现在体育和公共艺术课程的责任制管理上。为了确保学生终生拥有健康体魄以及艺术爱好和终身受益的教育理念,设立羽毛球、拓展等十多个俱乐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在三年学习期间任意选择1~3个俱乐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此外,学校对学生社团实行了竞赛成绩替代选修课程学分制度。第四,证书教育替代课程学习与考核成绩。学校成立专门机构为学生的证书教育搭建多种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证书教育的学习与考证活动,凡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经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可以用证书直接替代课程学习成绩,从根本上实现课程管理的“以证代考”机制。第五,赛场竞技奖项取代课程学分的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就业能力。学校出台了《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教学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教师与学生广泛参加政府机构、行业指导委员会以及民间团体等形式的技能大赛活动。事实证明,“以赛代考”机制的运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知名度和声誉不断攀升。第六,互换学分机制的运作是课程管理灵活性的充分体现。凡在籍在册期间,参与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国际、港澳台地区高校交流的学生,实行相同课程和相近课程学分互换机制,对调动学生参与高层次学习以及学校合作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日益向科学化和共享化发展。“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模式的实施必须牢固树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立足校企一体化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即学校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体,企业以实验实训课程为主体,从根本上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实质性作用。第二,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以职业人培养过程的要素为主导,依据课程性质、教学条件、课程教师、教学对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落实管理权限。第三,这种模式探索以来,其试点主体的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效率明显提升,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高职教育学术会议交流,部分做法已被一些高职院校所借鉴。该模式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与内涵建设的先决条件,确立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的模块架构。二是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类型,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实质性落实的关键。三是课程运行差异性标准的确定与有效实施,这是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2]以部分课程为例,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制,俱乐部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包括出勤率、技能技巧形成、竞技表演、俱乐部荣誉成绩、社会服务等;[3]思政类课程实行专题讲座,主要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课后阅读、知识竞赛以及活动组织等进行综合评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实行“以证代考”或者“以赛代考”、企业评价以及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等多种方式评定。四是课程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化的重要标志。教务教学管理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分类管理,如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由教务处统一管理;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由开课系或教研室负责;实践类课程一般由行业企业负责。总之,在课程管理模式上,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用、实用、够用、顶用”的理念,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出发,努力实现高职教育课程管理的最优化目标。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创新的今天,课程的管理创新与完善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一定程度上给高职教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具体策略表现在:第一,高职教育应该确立以实践过程和创新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第二,全面配置课程资源、实验实训、师资队伍等核心要素,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第三,规范高职教育课程管理,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第四,建立和健全专业课程评估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共同的作用,使课程管理在动态中得到不断完善。第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具有部分共性问题的政策依据,尤其是课程管理的权限划分体制与机制,从而使课程的管理工作高效化和便捷化。第六,平台管理的层级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管理的应具有一体化机制。[4]第七,传统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管理将发生许多实质性的变化,如体育课程的俱乐部管理、计算机课程的证书管理、英语课程的层级管理、思政课程的整合管理、数学课程的分段管理、就业指导课程的体验管理、专业课程的企业管理等。
透视高等职业教育“多要素主导,差异化管理”课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办学模式的“双主体”引领了课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学校办学标志性成果的不断涌现,尤其是许多院校的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在全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充分地说明了课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闫金龙.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时空,2014(5):90-92.
[2]肖文蔚.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差异性”教学[J].华章,2013(17):66-67.
[3]赵子亮.探索“双主体”职业人培养模式 建设现代服务业育人基地[N].陕西日报,2013-06-19.
[4]王平.护理专业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25):38-40.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Mode of“Multiple Factors Leading and Differential Management”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Zhixuan
(Shaanx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Xi'an 710119,Shaanxi,China)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mode of“Multiple Factors Leading and Differential Management”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innov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management model,an in-depth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pattern 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process triggered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to continue so that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management;pattern;multiple factors;differentiation
G717
A
1672-2914(2015)04-0103-03
2015-03-08
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Z44)。
刘志选(1962-),男,陕西礼泉县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科课程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