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5-02-28 06:29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机遇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机遇、挑战及对策

于颖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大数据时代,难以量化的数据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德育要把握机遇,创新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个性化德育,优化德育评价体系,但同时也要直面大数据带来的各种挑战,正确认识大数据,提高数据辨别、提取能力,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学校德育;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5年2月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3.8%”。①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随着云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其背后所蕴藏的海量数据信息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2008年《科学》杂志中的一篇专刊对大数据这样定义:“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数据集的规模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②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是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③大数据时代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学校德育身在其中,老师、学生在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当这些数据累积到一定级别,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处理,我们便可以从原本沉睡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或是总结规律,或是发现问题。大数据在学校德育方面的拓展充满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机遇

1.提供开放、自由的德育平台,创新学校德育形式。我国传统学校德育在实施形式上通常采取强制灌输式。德育场所局限于课堂,德育的传授则是在固定时间采取班级授课制,形成了枯燥乏味的“我说你听,不懂也背”的注入式德育学习。但实践证明,传统的德育形式不但没有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借助网络优势,学生不受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根据自身实际自由地进行选择性德育学习。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网络上展开交流,网络的数字化与符号化消除了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年龄、学历和性别等引起的紧张心理,让学生能真实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报告》指出:“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青少年群体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积极性最高,其中10~19岁占50.2%,20~29岁占46.6%”。①表达看法积极性最高的10~19岁和20~29岁两个年龄段几乎涵盖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是学校德育的黄金期。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使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束缚,自主式、参与式的德育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当代青少年思维跳跃,好奇心强,善于探索的个性,学生将从“不得不学”转变为“我要学”,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会使学校德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2.数据更新快,信息量大,德育内容广泛多元,获取方便快捷。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数据信息,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各方面,地域横跨美、日、英、俄等各个国家,学生能够即时查阅大量信息,开阔了思维和视野,体味社会百态,实现和世界的零距离交流。如2015年3月11日上海司机拖死交警一事在发生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里,网络上便出现了该事件的详细报道以及9万余条评论,学生在浏览新闻的同时,实则是在阅读一个真实的道德案例,通过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共同呈现的案例会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更加深入人心,更有说服力。而评论中的各种观点也会给学生带来启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数据整合分析,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重视因材施教。道德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受教育者每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其知、情、意、行的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是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的……这就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多种开端的规律,开辟多种渠道,有的放矢地使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几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④正是由于道德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端性,我们在数据中挖掘有关德育的有价值的信息才显得更有必要性。大数据的高效预测功能同样适用于学校德育,借助互联网和监控技术对学生浏览过的网站、参与的热点话题交流、发表的微博日志以及生活中的点滴道德行为等进行捕捉记录,当把大量数据累积到一起,我们便能从中透视个体行为的发展趋向。一方面,教育者能发现学生潜在的德育问题,可通过谈话、暗示等方法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纠正道德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教育者通过数据掌握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包括进步、停滞、退后或是在某方面存在的困惑等,熟知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同学“量身定制”自己的道德教育方案,弥补传统学校德育集体教育的不足,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4.大数据突破情感、意志等因素的限制,改变传统德育评价体系,帮助学校德育实现理性的自我量化。随着教育的改革,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暴露出指标体系不科学、价值标准单一片面等弊端。首先,“学校德育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这既要诉诸认知的因素,更要通过情感、行动的经验去实现;⑤其次,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无法捕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更难以对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德育影响做出科学判断,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犯罪现象足以说明德育落实在分数上与落实在行动上是不一致的。徐子沛在他的书中提到:大数据,将成为我们下一个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帮助德育实现自我量化,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各种新的电子便携感应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活动、心情等。⑥有关研究人员称,只有用数据来记录、分析、研究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更客观的认识。来自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评价都存在感情因素,且理性思维也存在局限,人的直觉和印象无法与事实存在的数据比拟,数据是相关德育范围内数字的积累,结果会更全面准确,更科学实效。

二、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知识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使学校和教育者权威优势受到冲击。“学校德育的公信度遭遇普遍怀疑和在人人都是网络信息主人的境况下,教育者道德话语的‘霸权’同时受到了各方面的监督与质疑,其后果便是因普遍怀疑而产生新的信仰危机。”⑦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界线,使学生能自由地,即时地获取海量信息,学校不再是固定的德育场所,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传授者。德育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传播信息和接收信息可以同时完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限逐渐淡化;教育者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强烈减弱,学生对于学校和教育者的依赖性变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不再明显,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2.信息多元化、复杂化,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遭遇挑战。大数据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在网络上交汇、碰撞,网络非主流文化以其新奇另类,大胆自由的表现形式成为青少年热衷追捧的对象。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决定其内容的不可控性,火星文、炫富和恶搞等一系列非主流文化有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情感叛逆等特点,营造出的虚幻氛围使人得以释放压力,逞一时之快,但同时也让自制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儿童难以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混淆了原有的价值观念,易在道德十字路口迷失自我;一些发达国家则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散布不实历史,宣扬他们的民族习惯,文化理念,导致很多学生出现盲目追捧外族文化,而冷淡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现象。儿童的心智判断能力参差不齐,面对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内容,他们难以抵制好奇和诱惑,对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3.数据信息多、乱、杂,德育环境的净化受到威胁。人们通常在虚拟的网络中隐藏真实的自己,使用虚拟的名字、身份甚至是模样来与人交流,交往。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人们获得并不真实的“安全感”,为了发泄压力,发泄不负责任的言论;为了所谓的娱乐,散布不切实际的新闻;为了博人眼球,吹嘘炫耀,夸张搞怪。青少年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效仿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他们很容易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这对青少年儿童诚信观,务实观等理性思维的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增大了数据信息把关的难度,信息的多乱杂严重威胁了德育环境的净化。

4.大数据的挖掘处理需要庞大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建设尤其引人关注。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和云计算有紧密联系,大数据的分析需要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台电脑这样庞大复杂的网络系统。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其350英亩的校园内,全部由10个千兆光纤骨干网相连,在任何时间,高达120000单个设备从服务器到交换机、无线接入点、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和监控器等都可以连接到网络,但在快捷方便背后隐藏着大量的IT安全风险和隐患,他们的信息安全挑战就是一个好例子。⑧另外,启用大数据工具存在经费高,数据信息保密难等困难。

三、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

1.加强宣传教育,正确认识大数据,科学运用大数据。大数据是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一场势不可挡的革命,接受学习它,发展与风险并存;逃避排斥它,则终将被时代淘汰。首先,教育者们应该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主动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学校既可通过组织书籍期刊研讨、名师讲座等活动增加教师对大数据的理论认识,了解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又可以带领老师去模范学校参观交流,体验大数据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变化,总结利弊,积累经验。其次,要强化教师的大数据运用技术。教育部门和学校可通过系统的技术培训,使教育者通晓数据的来源、挖掘、整合和分析,只有亲身实践,官止神行,才会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如鱼得水,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

2.提高数据辨别,提取能力,使最优化的数据资源为学校德育所用。大数据时代,面对难以量化的数据信息,受教育者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海量数据中迷路,因找不到方向而放弃对大数据的应用;另一种则是受数据牵制,不加判断选择,任凭数据信息占据学习生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辅助者的作用,对学生德育学习进行引导和帮助。首先,教育者在课堂中列举的数据信息要经过斟酌筛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辨别数据的重要性;其次,适当组织数据应用系列活动,安排大数据专题讨论,由学生制定班级的“数据应用守则”;举办数据应用竞赛,根据某一主题进行搜索提取,然后演讲汇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趣味与竞赛相结合,指导学生正确定位数据信息,提高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对数据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的数据信息关卡。

3.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建设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网络的热衷,加快了学校德育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步伐,建设独具特色的,能够扎实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值得深思的课题。一方面,采取用户实名制注册登陆,进行有效身份验证,教学平台实行半开放式,并设置敏感词语自动屏蔽系统,既让人们自由发表观点,使各种思想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又能保证网络德育环境的安全健康;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应设立多个信息版块,除各学科教学内容外,根据自身校园文化特点增设体育、时尚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版块,其具体信息内容要健康向上,发人深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又不失吸引力和娱乐性;最后,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上形成良好互动,无论是作业还是对热点问题的讨论都要及时反馈,尤其是在发现学生情绪异常、行为古怪时,诚恳与学生交流沟通,排忧解难。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知识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充满正能量的平台。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不能只想到逃避,更要学会武装自己去迎接挑战。

4.政府支持配合,严把网络建设质量关。政府应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背景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庞大网络建设难题。首先,政府应鼓励组建专家团队对大数据进行研究开发,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其次,在高校加强大数据的学科建设,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最后,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借鉴国外对大数据网络建设经验,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质量监督,为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质量过硬,安全放心的网络建设系统。

注释:

①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 //news.mydrivers.com/1/381/381898.htm,2015-02-03.

②GRAHAM-ROWED,GOLDSTOND,DOCTOROWC, etal.Big data: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 [J].Nature,2008,455 (7209):8-9.

③吴志荣.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命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3,05.

④王逢贤.学校德育过程特点初探[J].教育研究,1979(3).

⑤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⑥徐子沛.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畅想[R/OL].http://www. xljyjs.com/_d276679848.htm,2014-11.

⑦易连英,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⑧黄建荣,冯小宁.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德育发展关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育质量,并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的交流,以城带乡,向农村输入先进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农村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一味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若干年后又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因此我们认为“半城镇化模式”亦可借鉴。通过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捆绑发展,在当前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疏通资源流动,在未来亦可实现农村学校资源向城市的转移,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总之,乡镇学校的发展应与当地农村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作者简介:于颖(1991-),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98-03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机遇应对策略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