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专业性”的思考

2015-02-28 06:08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

张 倩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信息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18)

关于深化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专业性”的思考

张 倩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信息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18)

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虽然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对于计算机行业从业者而言,在研发、应用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之前,几乎所有的技术都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情况。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倾向过强,同时专业深入度不足,因此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中受到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因此,该研究将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展开,分析如何调整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计算机行业之需求。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深入;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明显存在相对市场需求滞后的问题,2012年信产部报告中指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每年增长量约为百万人,而每年从高职高专输出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数量略高于此,但IT行业仍然存在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院校人才输出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因此,出现了诸如:学生学成毕业发现所学知识已经落后,在就业时几乎无用武之地;企业招募人才时以现阶段最为流行的标准(编程工具等)选择人才时却发现应届生的知识相对落后,虽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还需要重新学习新知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输出和市场需求存在明显断层,究其根本,还是院校在课程设计上的不合理所致。

一、课程设置专业性不足的表现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存在内容混乱,科目过于分散的问题。例如一些院校中,应用专业课程覆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而且是作为主要课程进行教学。虽然高职课程内容不强调系统性,但仍然要有一定涉及,计算机专业领域的高速革新是众所周知的,系统性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形成类比型的学习方法,例如了解C语言的原理能够更好地进行C++的自主学习,了解HTML语言的原理就能够更好地进行.net的学习等等。高职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人才定向培养,不考虑通用型人才的培养,但专业课程设置本身就是系统化、类聚化的形式,忽略了专业课程的深入度,过度重视全能培养,不但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还会拖累学生的学习效率。正是由于院校忽略了专业化的深入,导致课程设计分散而且相对陈旧,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负荷社会岗位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

(二)课程设置种类较多,深度不够

上文提到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上过于分散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2000年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细化说明,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基础,目标在于向社会专业领域输出应用人才,教学和培养目标应该以某个特定应用领域为主线,辅以系统化理论知识,毕业学生要具备基础的系统化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强于专业院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知识面宽,针对性领域的知识能力深入。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问题是课程设置过多,专业对口课程的深度不够,呈现出课程体系臃肿,种类繁多但没有做到专业定向深化,对口专业课程深度不足。

(三)行业需求的超前性影响

计算机产业是为数不多的技术革新速率较高的产业,相对应的计算机教学领域也应当进行及时的课程内容革新。目前高职计算机人才输出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所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已经落伍,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例如早年网页设计以HTML语言为主,多数院校则设计此类课程并沿用至今,而现代网页设计语言多种多样,许多语言相对传统HTML语言有了较高的进步,例如JSP、PHP到2012年再度复苏的HTML新产品HTML5,可以说技术时代的进步影响了产业应用的倾向,而职业院校也应当注重这一问题,及时的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特征。课程内容要突出一个“新”字,要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补充、更新课程内容。

二、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专业性”改革的思考

(一)导向思考

首先,应当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第一导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产业的变革,同样也提升了大众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速度。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老师,笔者能明显感觉到目前年轻人的计算机知识甚至能够媲美7-8年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果课程不进行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将荡然无存。再看一下各大招聘网站计算机专业人才招收要求,涉及了大量.net、j2ee、PHP等专业能力要求,反观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分布,此类新课程尚未全面普及,可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效率与时代的脱节。

其次,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参考指标。产业人才培养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导向,将人才培养作为“知识型产品”的生产,当其“产品”无法满足产业需求时,院校就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二)方案思考

第一,以学生就业为基础,开展订单式合作及定向认证。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落后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行业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定向培养,采用类似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直接培养企业订单人才,或者培养在某一时期内具有就业能力的认证人才。首先从订单式培养方面来讲,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开发直接与用人单位直接关联,以用人单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如此一来,院校课程设计不再由院方单方把控,加入了行业最具人才诉求地位的用人企业,双方同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良课程内容,同时可以最快速的调整课程设计以适应时代变革。其次是特定周期的专业化认证,专业认证通常具备一定适用期,这就能够大幅避免人才实用性的问题。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认证通常代表了应用技术的前沿,例如微软认证、思科认证、华为认证、国家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认证等等,这些认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时代需求,针对此类认证要求进行定向课程设计,也能够规避教学内容与时代过度脱节的问题,在此类定向认证培养模式下,人才的行业适用性至少在特定的周期(一般为3-5年)内不会过度下降。另外,在没有企业合作和定向认证培养的情况下,院校也应当合理调研当前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沿。课程本身并不是持久的特定知识载体,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课程组织应当以专业定向为中心,并向系部内相关联的专业渗透,缓慢形成渗透,从而达成全才培养的目标,这种全才培养同时注重了人才的专业性和知识的全面性。课程的重点要求在于新,符合时代特征,随技术发展水平同步演进,及时添加和调整课程内容。

第二,将定向课程进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同时注意课程数量的适度。专业课程的高度模块化能够保证课程设计满足专业应用需求,同时可以加强专业内部课程间的关联。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应用倾向的区别,将模块化课程进行再度划分,例如可以分为高度定向化的培养模块和综合性的培养模块。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高度专业化的培养课程可以综合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设计等课程;综合化模块设计可以融合网页美工、图像制作等,并以网页设计应用为主要目标培养,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课程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和内容过度分散的问题,合理的跨学科课程模块融合,只是作为专业应用的“增色”知识,提升学生未来就业时的竞争力。当然,在此也应当注意课程的适度性,辅助课程的添加应当合理,做到量少而精,充分保证辅助课程的辅助价值,要将实用性作为基础指标。例如在多媒体设计专业,辅助课程可以为WEB设计,但课程应当能够保障学生的多媒体设计内容能够自主应用到WEB当中,如果课程教学结果无法达到此类目标,那么此类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应用的帮助就可以忽视,课程的实用性不足。

第三,丰富课程形式。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不仅迅速,也是多样化的,一些传统的应用于PC领域的技术内容已经拓展到诸如智能手机、智能电器等电子产品当中,依旧按照传统应用平台的课程开展形式对于学生实践泛性的辅助作用不足。因此,应根据专业方向特定的应用开设有关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不应只局限于课堂的讲授。应该多举办讨论班、特长班以及各种技能大赛,这些都是课程内容的良好补充,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强调专业性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建议

(一)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或专业认证模式设计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在校企结合的条件下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依照以下几点开展:首先,创新计算机专业特有的校企结合模式,计算机专业人才输出不同于工科专业,企业一次招收员工的密集型较低,因此院校可以考虑通过批量化的企业合作来提升人才输出密度,在批量化的企业选择时,考虑课程设计的统一性,尽量选择类型、模式相近的企业,便于课程设计的实现;其次,企业可以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合作,依托企业的技术优势,为学校提供更为有利的共享资源或平台,可以考虑说服企业将其项目作为学校的研究性教学课题,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体验了实践应用,一举两得;最后,可以聘请行业内知名技术人才在校任职,负责专业课程指导,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因常年从事教育工作而脱离技术发展时代的弊端,在不改变课程设计的条件下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二)实行“双证制”课程设置

在我国,高职院校统一实行“双证制”,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取得高校毕业证的同时,要拥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这一课程的设置,是由于我国多数行业都设置了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为此,教育部要求高校统一实行“双证制”。事实是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施好“双证制”,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在实施过程中要实行“1+1+X”标准,两个”1”分别是毕业证和英语等级证书,”X”是计算机职业技能证书中的一个或多个。在课程设置中,专门的认证课程可以不设置,但认证中涉及的内容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并明确指引学生所考认证需要哪些课程,有效提升引导力度,改善学生应用水平。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紧随技术的时代性特征

产业的加速发展促使知识的换代速度同步上升,院校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最新的版本。例如SQL2010相对于SQL2003的便利性提升完全属于质变。当然,也存在工作站、服务器OS依然沿用传统版本的现状。整体而言,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尽可能的选择新近内容,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现实应用现状,避免教学内容过于超前的情况。

[1]毛晓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胡廷章,胡宗利,涂昀等.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3]高源,刘力.市场需求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23).

[4]高宋伟.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科技风,2010(10).

[5]黄硕.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Reflection on“Professionalism”of Computer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Qian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engzhou, Henan 450018, China)

Althoug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dustry has greatly improve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for the computer industry practitioners, before the standard of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not yet been completely unified, almost all technologies face elimination at any tim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strong professional tendency and insufficiency of in-depth professional degree, the impact in the technology upgrading is more obviou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analyze how to adjus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design,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imes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uter indu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design; in-depth; the reform

G712

A

1008—6129(2015)03—0009—03

(责任编辑 李建武)

2015—04—21

张倩(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专业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