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语境下高职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5-02-28 06:08那英志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观旅游

那英志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专业语境下高职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

那英志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针对传统人文教育抽象化、知识化、碎片化的弊端,应深入到专业的层面系统构建高职人文教育的内容与过程体系,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语境下参悟普适性的职业人文价值,基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经验将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特质,从而实现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养成。

职业人文教育;高职;人文教育;专业文化

西方世界的“人文”一词源自拉丁

文“Humanitas”,本义为人性、教养,中国所谓“人文,人之道也”,二者都是指“人之所以为人之道”。现代人文教育使人领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张扬人的主体性,以价值理性克服工具理性对人的“物化”,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理解与交往。高职人文教育则是以职业为场域的人文教育,旨在使人领悟职业之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形成职业意识,认同职业价值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成为创造性的工作者,而非只能执行指令的“工具人”。

一、世界职业人文教育的趋势

基于信息技术的后工业化时代对人才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全球企业的调查表明: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优先、能力取向优先之后,已经向素质取向优先发展。劳动者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已经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条件。职业人文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普遍将工作价值观融入教育课程体系当中。2011年新加坡教育部更是提出今后20年的新加坡教育将从“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人文教育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世界性的趋势。

二、当前中国高职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历史上,职业人文传统的缺失

我国历史传统中缺少对应用性职业的价值认同与规范性共识,导致工作者缺乏职业使命感与内心自律。要一个人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固然要有物质利益的激励,但更重要的是他认同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揭示了资本主义得以在18世纪的欧洲迅速兴起的精神动因就是宗教改革赋予了所有“职业”以神圣意义和使命感,当人们带着神圣感从事自己的职业,就充满了对自己生命和工作的巨大热情和忠诚敬业精神,努力去做最好的商人、最好的水手、最好的工人、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职员……

而纵观中国历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1],除了读书做官以外的世俗职业——“工、商”一直遭受贬抑,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历史上仅限于“士”阶层的共识与要求,而没能转化为恒定的、具有历史传承的“工、商”职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这就使得现代中国职业人文思想资源不足,这也是时至今日国内社会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的原因之一。

(二)现实中,职业人文教育的缺位

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倾向。近十年高职教育经历了从学科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型,但教育实践中对“能力”的理解显现出“技能化”、“工具化”的倾向,加之对“就业导向”的片面认识与强调,高职院校往往强调专业技能教育,而对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健康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文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逐渐边缘化[2]。

与此同时,现有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同质化、抽象化,远离专业背景,缺少职业特色,偏重政治价值观,而鲜少提及职业价值观;课程体系碎片化,仅仅开设若干门课程,而少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知识化”,理论脱离实际,忽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价值观判断能力与践行能力培养,难以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与认同。

三、高职职业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与实践

(一)构建通识性与专业性相辅相成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

1.通识性人文教育的纵向体系

当今旅游业已不再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日益偏重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千人一面的旅游产品、服务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提升旅游的人文内涵。通识性人文教育对于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人格完善成长的底色,是做人、做事的思想、行为指南,同时,也是山东旅游类专业的特色内容——山东自古人文鼎盛,文化是山东旅游的独特优势,山东亦是最早开放的沿海省份,中西文化融合荟萃,这就需要旅游业者以国际化的视野阐释旅游资源、产品背后的文化意蕴。

通识性人文教育从国学传统、国际视野、区域文化三个维度展开,沿着国学启蒙-国学经典-中西文化-青岛文化的路径循序递进,以国学经典《弟子规》、《诸子百家》面向校园与职场生活,解读人际交往与管理之道,奠定人文情怀;以《中西方文化比较》、《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再造》打开看世界的国际化视野,从他者的眼中反观自身与中国文化;从对《青岛文化》的切身体验中感悟中西融合的历史意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职业精神。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渗透到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学过程,获得人文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提升。

2.专业性人文教育的纵向体系

专业性人文教育体系包括自内而外、梯次递进的四个方面:青职学校文化-专业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

对内首先是在入学教育阶段导入青职学校文化的理念精髓——“技高品端”、“学教做合一”,从而明确青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如果说青职学校文化体现了各专业的普适共性,那么专业文化则体现特定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在使命、价值观、行为规范上的个性。旅游专业文化的使命定位于“传承文化,快乐旅程”,以服务、亲和、分享、关爱为专业的基本价值观,并通过编制《旅游专业文化手册》贯彻传播。有了能体现行业特质的专业文化价值观,高职学生的学业、职业发展就有了切实的目标引领和行动指针。

专业性人文教育体系对外包括旅游文化和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强调对旅游资源、行为背后的人文内涵的深度解读,由此出发,超越吃住行游购娱的表象,直指顾客的核心需求,为其创造独特的价值体验。企业是高职教育的终端,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运作规律,将提升高职学生适应、改变企业环境的能力,也是为其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做准备。

3.通识性与专业性人文教育内容体系的关系

一方面,通识性人文教育为专业性人文教育提供深厚的背景支持,例如《论语》中孔子的人生哲学、态度、思维方式对理解旅游专业文化、企业文化都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而且其自身也与山东旅游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另一方面,专业性人文教育也为通识性人文教育界定了具体的情境化的解读视域,从而克服传统人文教育脱离现实的弊端。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知行合一”的人文教育过程体系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态度、价值观的习得方式是隐性的观察学习、亲历学习,而且群体分享对意义的建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探索构建了以“文化大课堂”为核心载体、传播-分享-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文教育推进模式。

1.传播

传播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定适宜、有效的传播载体与平台,将职业人文教育的内容传播到学生群体中去。旅游学院“文化大课堂”项目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设立了国学启蒙及经典、旅游职业素养、旅游文化等不同主题的系列讲座及公选课,每一学期一个主题,每两年一个循环,以使每一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创建“行知成长沙龙”,定期邀请旅游业界精英、专家、管理者开展访谈对话,使学生获得对旅游行业文化最真实、鲜活的理解;组织编制《旅游专业文化手册》,应用于学生管理并渗透入公共课及专业课的教学。

2.分享

建构主义强调主体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而实现意义建构。“文化大课堂”创建了多样性的自主参与、群体分享活动,包括社团读书会、观影会、辩论赛、网上社区交流等;同时将职业人文教育引入日常学生工作,如主题班会、“阅读工程”、顶岗实习交流等,从而形成了丰富、立体的分享平台。

3.实践

亲历学习是价值观习得的重要方式。旅游学院通过社团建设、“文化大课堂进宿舍”、专业志愿服务、环保公益宣传为学生创造实践专业文化价值观的平台。珠山书院学生社团不但组织运作每学期的校内系列讲座、读书会、辩论赛等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旅游礼仪专业社团每年都承担学院新生入校后的礼仪培训工作,还为亚洲沙滩运动会、青岛金沙滩文旅节、中国旅游交易年会等重大赛事展会提供专业服务。通过“文化大课堂进宿舍”活动,酒店专业学生将酒店企业文化的理念、行为系统应用于宿舍文化的建设。透过文化价值观引导的实践活动,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提升。

(三)构建职业人文教育的系统支持机制

职业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可能凭空完成,必须有系统的支持机制方能实现。从组织机制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组建了以领导班子为核心、以人文学科教师为骨干、以专业课程教师为支撑的“文化大课堂”教师团队,同时吸纳教务、学生管理、社团管理等多方面力量,负责职业人文教育内容与过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化大课堂”总项目下设置子项目,教师分别担任子项目的主题设计,团队成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并实施。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保障了课程开发的迅速、高效。以旅游类专业学生为主体,创建珠山书院文化社团,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社团的自主管理,探索自主式人文教育的改革。从科研方面,申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构建——以旅游专业为例》申报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与实践同步进行,借鉴组织文化、社会认知的前沿理论,为高职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开拓了更宽广的视野。从政策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文化大课堂”纳入学院工作总体规划,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项目活动、专家讲座、文集出版,将“文化大课堂”纳入公选课和新生入职教育,从制度上有力保障了项目的持续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构建高职职业人文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旅游专业为例》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文化大课堂”获得2014年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化价值观是当代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素质,要实现高职人文教育改革的突破,根本点在于转变观念,将职业人文教育视为高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实践中克服抽象化、知识化、碎片化的倾向,深入到专业层面进行教育内容、方法与机制的系统构建,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语境下参悟普适性的人文价值,在生活体验中将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特质,从而实现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养成。

[1]孔颖达.周易正义[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

[2]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Specialty

NA Ying-zhi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555, China)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that it only stresses the teaching of abstract and fragmented knowledge. In view of this defe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 and process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ty in a more in-depth and systematic way, to integrate humanistic educa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perceive the universal vocational humanistic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specialty, and internalize the values as their own personality traits based on daily learning, living and work experience, thus real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quality and spirit.

voca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manistic education; specialty culture

G710

A

1008—6129(2015)03—0015—03

(责任编辑 吕玉英)

2015—03—22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文化的建构—以旅游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1GZ062。

那英志(1974—),吉林磐石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观旅游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人文绍兴
旅游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