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华,王鹏燕,李 静
(1.邢台市人力资源考试中心,河北 邢台 054000;2.邢台市人社局失业保险处,河北 邢台 054000;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
国外“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新进展及启示
刘冠华1,王鹏燕2,李 静3
(1.邢台市人力资源考试中心,河北 邢台 054000;2.邢台市人社局失业保险处,河北 邢台 054000;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
“产学研”模式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更是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机制。“产学研”在国外出现了新的情况,就是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大学的出版权利和知识产权等。本文对“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实施必要性、国外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推广“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产学研;新进展;对策
对“产学研”(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而言,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就业质量,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特色,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生产实践环境的完美结合和互补,在生产中实现学习和科研是其独有的特色。其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产学研”等多个不同的教学主体的独特资源环境以及各个主体的培训和教育优势,实现学校的知识传授与生产、科研单位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
国外产学研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10年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力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之后,这种模式在欧美传播,并成为世界新型大学的一种样板,从此产学研便在世界所有的大学逐步推开。
首先,“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事实证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产学研” 结合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学、培训、研发、信息、服务、生产被最有效、最直接地结合为一体。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其次,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为学校更好的服务社会及促进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最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多赢”。“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学生的培养、企业的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促进,实现良性循环。按照英国西蒙·菲里宾(Simon P. Philbin)博士的说法,“产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因为共享科研成果能够为双方创造价值。[1]”充足的科研、实践机会可以极大地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极大地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同时,企业支付的科研经费或者劳动报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现状;学生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则通过引进高素质员工和高科技人才来最大程度的缩短理论知识和市场产品的转换时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辛辛那提模式和全人教育模式。辛辛那提模式主张在应用学科(如工程、建筑设计等)中开展合作教育,将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对就业方向的定向作为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时主张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实习企业要相对稳定。该模式一直在美国的教育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把合作限制在一个相对比较狭小的学科领域范围内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缺点。全人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安提亚克大学,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过程为“学习—工作—学习”, 通过这种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的定期转换,学生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社会生产领域参加工作,在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得到的最多的看法是:与辛辛那提模式不同,全人教育模式在多个工程实践领域中展开的合作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2]。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确保这种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规定了企业和大学共同的义务和权利,譬如大学需要至少对科研成果保密三年等等。
德国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典范是“双元制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是“双元”的,学生要分别在学校和企业接受教育;教育内容是“双重”的,学校的教学大纲、企业的培训条例共同存在和作用;学生教育效果的评价是“双方”的,不再是单一的由学校的教师给出学习成绩,而是由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及必要的第三方在内的考试委员会来实施。学生的求学进程是“双元”的,接受职业培训教育和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过程可以随时进行相互转换。“双元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学生同时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和单独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则是满足市场和企业实际生产对人才的需求。
日本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官方主导,也就是采取“产学官”合作的模式。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日本发展教育的原则之一。政府通过不断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实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化。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大学与企业开发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联合培训制度、联合研究制度、捐赠奖学金制度等;同时帮助许多大学组建了大学科学园,通过大学科学园这种具体的组织方式,将人才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等进行了有机地重组和优化。
加拿大的“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其一大特点是专业学习同实际工作的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由学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实习,学生可以从实习工作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获得劳动工资;企业则可利用实习工作的过程,对可能的未来员工进行面对面的全过程考核,在选拔新员工的同时还提前进行了相应岗位的培训工作,节省了时间和培训经费;学校则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习单位个数、实习工资高低、毕业生就业岗位数目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地对专业培养计划及培养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强化,进而促进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思想认识是前提。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同时,高等教育也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实践新的办学方法。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之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推广“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
其次,法制建设是关键。换句话说,合作各方的责权利的分界线必须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明确的划分。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历程会发现,将法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的国家,往往其“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广得非常顺利,发展得也非常快速。最近,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通过立法手段保障产学研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出版权、知识产权、保密规定和大学及其教职工的赔偿等四个方面[3]。这是国外产学研结合模式中出现的新特点。法制建设应主要明确两个问题,即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中谁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企业是否需要负担部分教育的费用。实践证明,我国在推广“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法制建设未能同步进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法律依据来明确参与人才培养的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和责任界限,从而对保障“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最后,选择原则要明确。“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订单培养、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共建二级学院、顶岗实习、由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组成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在选择适合本地、本校的具体形式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原则不能动摇。一是要坚持为培养学生服务,不能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高校的核心任务决定的;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质量。二是要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这是“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4]。学校与企业之间,良性互动是前提,相互参与是手段,合作双赢是目的。三是要坚持灵活务实的原则,勇于创新,这是由“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新颖性和发展性要求的。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不断地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教育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感,创新教育改革的思路;同时,“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生产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1]Simon P. Philbin.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through a Process Methodology/Industrial Sector Approach[J]. Journal of Research Administration,2010,41(3):51-68.
[2]张恩栋,杨宝灵,姜健等.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3):196-197.
[3]Jean C.Brannock, Amanda M. Denny. Basic guidelines for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elationships[J]. Society of Research Administrators,1998,30(1-2):57-62.
[4]蒋文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保障机制的创新——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0-11.
New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Model
LIU Guan-hua1,WANG Peng-yan2,LI Jing3
(1. Xingtai City Human Resources Examination Center, Xingtai, Hebei 054000, China;2. Xingtai City and Social Council, Xingtai, Hebei 054000, China;3.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The model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students for improving the personal quality and the win-win mechanis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world,the model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ppears new conditions.The governments ensure the benefits of the university by law such as publication right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nfidentiality provisions and indemnifi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its faculty and staff.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necessity and foreign implementation of this educ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on the promotion of this education model.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G647
A
1008—6129(2015)03—0022—03
(责任编辑 鲍东杰)
2015—04—05
刘冠华(1988—),河北邢台人,邢台市人力资源考试中心,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