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测度研究

2015-02-27 05:29宋迎昌倪艳亭
关键词:测度城市群类别

宋迎昌, 倪艳亭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 100028; 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3.北京蓝色智慧管理咨询中心, 北京 100025)

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测度研究

宋迎昌1, 倪艳亭2,3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 100028; 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3.北京蓝色智慧管理咨询中心, 北京 100025)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8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度量,得到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并对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每一城市群内部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不均衡性,城市群按照一体化总体发展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体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今后一体化发展的侧重点和具体策略应具有差异性。

城市群;一体化;测度;不均衡;类别分析

引 言

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城市群一体化是城镇化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19世纪末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就已受到重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国内学者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集中在从整体上构建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构建一体化测度指标、借助因子分析法对某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和测度等方面,如:冯意刚(2004)认为应该从城市实体、行政区划和城市功能三个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1]冯茜华(2004)分析了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建立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和测度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模型。[2]多数学者还运用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如:曾鹏、罗燕、于渤(2012)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选取了10个城市群,从金融、市场、税收、交通和公共服务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入手,构建了20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将城市群一体化按程度的高低分为3个区域。[3]林森(2012)从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经济区位商三个方面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辽宁省城市群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测度和评价,通过建立城市流强度模型和经济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城市流强度和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4]李雪松、孙博文(2013)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软件YAAHP5.2,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体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的程度并进行了比较。[5]鲁金萍、杨振武、孙久文(2015)运用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各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6]上述研究各有所长,但多数属于个案研究,对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行总体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我国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城市群发展五个方面的一体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范围

(一)研究方法

1.因子分析法

2.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方法分为针对测定指标的R型聚类和针对样品的Q型聚类,本文选择Q型聚类,对城市群进行分类。具体选择动态聚类法进行分析,主要采用K-Means法,将样品进行初始分类,用这K个类别的中心作为初始凝聚点,采用欧氏距离测度样品间的远近程度,将每个样品按照距离K个类别中心距离最近的原则,归入离中心点最近的一类,形成一个新的K类,完成一次迭代。然后重新计算新的K个类别的中心点,以其作为新的类别中心点,再进行迭代,直至达到终止迭代的条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8个城市群[8-9],包括171个主要县市(见表1)。*城市群范围参考各政府网站以及方创琳(2010)、姚士谋(2006)、曾鹏(2012)等的界定。

表1 本文研究的城市群及其范围

二、城市群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城市群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参考冯茜华(2004)[1]和曾鹏(2012)[3]的研究,选择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空间等五个方面的相关指标组成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1个目标层、5个控制层和20个指标层(见表2)。

表2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①这里采用标准离差来表示一个城市群内部人均GDP 和人均绿地面积的差距,且这两项是逆向指标,分析时先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

(二)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时主要运用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2013年统计年鉴、各省2013年统计年鉴、城市群包含的各市、县的2013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国民与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中用到的各指标具体值都是在相关年鉴或统计公报各统计数据基础上整理得到,对统计数据有缺失的个别指标,通过线性插值、求平均等方法将其补充完整。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上面列出的各个指标,对18个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首先对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各个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涉及的5个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各数据进行KMO及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50,球形Bartlett检验的渐进卡方值为28.469,自由度为10(见表3)。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需要做因子分析。得出因子分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和累积方差贡献表、负载矩阵和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表5)。

病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临床案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在硕士生(非中医)方剂学教学中,对疗效确切的临床常用方可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对止嗽散的讲解,先引出病例,并提出问题,可以请前置专业为西医学的学生从西医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病例的认识,而后讲解中医对该病例的认识,顺利成章地引入对病例病证的治疗与所用方剂,从而从理、法、方、药方面详细讲解止嗽散。

表3 KMO统计量和球形检验

表4 因子分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和累积方差贡献表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5 负载矩阵和得分系数矩阵

由此得到两个主因子的表达式是:

F1=-0.291ZX1+0.599ZX2+0.122ZX3+0.129ZX4+0.412ZX5

F2=0.650ZX1-0.269ZX2+0.174ZX3+0.379ZX4+0.064ZX5

经济一体化指数得分为:F=(36.421F1+34.904 F2)/100,代入数据得到各个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指数得分及排名。同理可求出18个城

市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指数得分和排名(见表6)。由此可以计算得出每一个城市群五个方面排名的标准离差(见表7)。

表6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各方面得分与排名

表7 各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五个方面排名的标准离差表

将各个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各方面得分作为新的指标分别记为Y1、Y2、Y3、Y4和Y5,进行新一轮因子分析,得到各个城市群一体化总体发展水平的得分和排名。具体过程如下:KMO统计量和球形Bartlett检验显示,KMO值为0.861,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条件(见表8)。因子分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和累积方差贡献表显示新提取的因子能够包括原变量约79.441%的信息(见表9)。由因子负载矩阵和得分系数矩阵表可以得出城市群一体化综合水平主因子得分(见表10)。

表8 KMO统计量和球形检验

表9 因子分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和累积方差贡献表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表10 负载矩阵和得分系数矩阵

城市群一体化综合水平主因子得分为:

F1=0.229ZY1+0.197ZY2+0.235ZY3+0.222ZY4+0.238ZY5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最终得分表达式为F=0.79441F1,结果和排名如表11。

表11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

续表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结合表6和表7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较均衡且水平较高,二者各自在一体化发展5个方面的排名是一致的,分别都是第2位和第1位,发展水平居18个城市群前列。其余16个城市群在一体化发展的5个方面存在不均衡性。其中,发展最不均衡的是海峡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发展最好的是生态环境方面,排名第3;最差的是公共服务方面,排名第18。从表11可以看出,城市群一体化总体发展最好的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次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最差的是宁夏沿黄城市群。

(三)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因子得分结果,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18个城市群进行分类,整理得到以下分类结果(见表12)。

表12 K-Means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城市群按照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可以分为三类(见表13)。

表13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聚类结果

综合来看因子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吻合,表明前后的分析具有一致性,分类结果较可靠。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的类别,该类别城市群在一体化涉及的5个方面得分均为正值,发展最均衡,一体化整体发展程度较高。第二类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一般的类别,该类别城市群在一体化发展涉及的5个方面发展较均衡,但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方面还需完善。第三类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较低的类别,该类别城市群在一体化涉及的5个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且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基础设施较落后,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结论与启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两个城市群以外,其他16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5个方面之间还存在不均衡性。本文研究涉及的18个城市群可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一体化发展较高、一般和较低类别,前两个类别城市群以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为主,第三类别中除海峡西岸城市群属于东部外,其他10个城市群都属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是一致的。

未来每一类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侧重点和具体策略应具有差异性。第一类城市群各方面发展较好,未来的重点是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优化经济空间布局[10],深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层次的政府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群协调政府管理体系。第二类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是弥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空间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短板。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构建跨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防范和治理跨界污染;大力开展空间协调,促进城市群规划的一体化发展。第三类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更要强调均衡发展。首先是通过产业一体化发展政策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市际之间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关联,从而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其次是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间的通达性,加快建设城市内部和城际间的轨道交通,为城市群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支撑。

[1]冯意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调控机制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2]冯茜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规划师,2004,(9):101-103.

[3]曾鹏,罗艳,于渤.我国十大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程度非均衡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4):62-66.

[4]林森.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78-81.

[5]李雪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2(8):996-1003.

[6]鲁金萍,杨振武,孙久文.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5-10.

[7]刁丽琼,廖和平,等.基于因子分析的重庆“1小时经济圈”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193-197.

[8]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9]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4.

[10]安树伟.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沈松华)

A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s

SONG Ying-chang1, NI Yan-ting2,3

(1. 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8,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3. Beijing Blue Wisdom Management Consultancy Center, Beijing 100025, China)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18 urban agglomerations was condu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method. Besides, the study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tegration and measur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cores by SPSS17. 0. In addition, the cluster analysis was also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internal imbalances i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Three typ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ifferent strategic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Urban agglomer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imbalance; type analysis

2015-08-24

宋迎昌(1965-),男,山西大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倪艳亭(1985-),女,山东泰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

城市学研究

F299.21

A

1674-2338(2015)05-0116-06

10.3969/j.issn.1674-2338.2015.05.016

猜你喜欢
测度城市群类别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服务类别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