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浮华,回归本真——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浮华现象引发的思考

2015-02-27 16:59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二小学林和洁
新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浮华本真情境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二小学 林和洁

摒弃浮华,回归本真——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浮华现象引发的思考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二小学林和洁

【摘要】数学课堂如何摒弃浮华,回归本真?笔者认为追求实效也就成就了本真。文章尝试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追求实效、使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路径:数学活动要有思维含量;情境创设要有催化作用;合作学习要有科学指导;探究活动要有自主创新。

【关键词】摒弃浮华回归本真追求实效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踊跃”,“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轻松活泼。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可喜的变化,但冷静下来,我们却不得不去思考在这些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让课堂回归本真”已逐渐成为课改实践者的共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浮华现象

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为数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他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其实——

1.课堂活动重表现、轻体验。数学教学活动化,能激励学生的主动性,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时生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是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通过活动,必须让学生有所得。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案例】平面图形的拼组1。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来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一起来玩拼图好吗?

生(满脸兴奋):好!

接下来,教师带着学生从用正方形、用长方形,变化数量拼,还让孩子们给自己每次拼出的图形起个名字。这样一来,孩子们兴趣高涨,兴奋之情勿须言表。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看,教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教学活动,然而我们都很清晰地认识到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既感知不到两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拼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他们的认知还滞留在原点。与其说这是一堂数学课,倒不如说是一堂活动课。这种刻意追求形式上创新和突破的教学活动恰恰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真正把握,忽视了对活动的体验和反思,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的。

2.情境创设重“时尚”、轻实用。《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创设情境成为许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时尚”。然而,当我们抽丝剥茧、细细思索时,又能在这些“热闹花哨”的情境中找出多少真正具有实效的情境呢?相信有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曾经不遗余力地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明星们搬进课堂,希望借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动物明星们在被高调请出之后,与孩子亲密接触了一回、两回,就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再无人问津。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只在我们教师需要它出现时出现,那么它们是否真正有必要出现呢?它们的出现是否真对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只是我们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将教学情境理解为一种摆设品、点缀物,是课堂的一种外在形式。

3.小组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合作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中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然后,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再有就是一些小组合作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指导和合理的安排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

二、课堂回归本真——几点思考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略加分析就很明了,那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因而导致行动中产生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远离其本源——本真。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及时悬崖勒马,使课堂回归本真。本真课堂追求的是什么?不管大家从何角度去探索,最终都回归到了“实效”两个字上。达成“实效”,也就成就了本真。如何抛弃数学课堂中存在着的浮华现象,让课堂回归本真,达成实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数学活动要有思维含量。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思维积极参与其中。

【案例】平面图形的拼组2。

同样是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法认识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之后,再组织学生用两种材料进行拼组练习。在展示作品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拼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拼的图形进行旋转、增减部件等,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突破原有固定思维,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思维不断推陈出新。

2.情境创设要有催化作用。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习惯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比例应用题。

一上课,老师就端出两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分给两个学生喝。两位学生喝得直摇头,一个说牛奶沏得太浓了,另一个说牛奶沏得太淡了。

“是哪里出了问题?”老师问道。

有的学生就说:“没按比例配。”

老师接着问:“应以怎样的比例配制呢?”

这时有学生说1:2,有的学生说1:10,还有的学生说淡了加牛奶,浓了加水就行。这时,老师又拿出了一桶奶粉晃了晃,马上有学生喊出“看说明书”——上面说按1:8配制。

很多学生都想上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在这时,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才合适?”学生有的立马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则在动笔演算,整个班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3.探究活动要有自主创新。探究学习的根本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

【案例】三角形面积计算。

老师先引导学生说出用转化的办法去探究三角形面积,而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和思考。

活动目标: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活动建议:边动手、边想、边说。

活动思考:

(1)你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你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原来的三角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历了三角形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了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探究活动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四大本质特征,实现了探究学习的三大目标,教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具有实效性的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我们要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为数学课堂创出一片本真的天空。

猜你喜欢
浮华本真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锦绣浮华,生死契阔
浮华尽
现代进行时传承之旅收官站纪实 褪去浮华·拥抱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