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式塔视角看《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反讽艺术

2015-02-27 13:42刘玉婷邵志洪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译本译者

刘玉婷,邵志洪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从格式塔视角看《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反讽艺术

刘玉婷,邵志洪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的各个部分,使小说整体的幽默反讽意味大于部分反讽效果之和。这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整即美正是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核心概念。试图在格式塔心理美学观照下,立足其三大原则,即整体性、凸显性、异质同构原则,以孙致礼(2011版)《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为研究语料,分析该小说汉译本中反讽艺术在主题,人物刻画及语言组织方面的转化和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格式塔心理美学;傲慢与偏见;翻译;反讽艺术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发轫于德国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派别,后在美国广泛流传和发展。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在美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阿恩海姆[1]。“格式塔”一词原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式和形状,但在完形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内涵,具有“通过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整体感知的基础,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各个部分再到整体,而是先感知整体,从而注意到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一块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3]。就翻译而言,任何翻译文本都具备相对独立的整体性,即格式塔质,它不是简单语言成分的叠加,而是言、象、意及其结构的高度整合。也就是说,只有把源语文本当成一个整体意象,才能在脑海中再塑一个完整的译语文本意象。以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核心理论和翻译指导思想为基础,学者们将人们形成视觉刺激源的方式分为整体性、闭合性、凸显性、简约性、连续性等几个法则及异质同构说。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曾说过唯有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为主线,共计描写了五段婚姻。《傲慢与偏见》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关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主题内涵,更在于其精妙的语言表达。作为能够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简·奥斯丁才华横溢,笔风真实自然,使得《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精彩绝伦。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主人公话语中流露出的幽默与讽刺色彩,而这种特点也成为了翻译当中的难点。格式塔心理美学的出现刚好为我们的翻译难题提供了指导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的研究内容正是如何更好地将译者的翻译活动与读者的审美活动结合起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从整体上欣赏作品,又能注意到作品部分的特点和美感。本文以格式塔心理美学中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凸显性、异质同构为理论依据,以《傲慢与偏见》及其汉译本为研究语料,重点研究《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在格式塔心理美学的关照下,如何逐步实现反讽手法贯穿全文的艺术效果,即如何做到心理活动与翻译活动的统一,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译和阅读效果。

一、运用反讽表现主题的整体性原则

格式塔理论的首要概念是整体论:受物理学场论的影响,格式塔学派用场来解释心理现象及其机制,场是一个有限的域,是一种整体的新的力学结构实体[4]。建国初期,焦菊隐在其著名论文《论直译》中便提出了“整体(全局)论”思想,即“篇章(语篇)翻译”的核心理论——“段本位”和“篇本位”思想。“整体”即指整体理解,整体传达、整体转换的思想[5]。整体论意味着部分由整体决定,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1]。当我们站在适当距离欣赏画作时,通常我们首先会看到这幅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进而关注到更加细微的线条、笔触、构图等等部分。格式塔理论即强调了各部分有机、和谐地组成整体的这一概念。“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成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6]译者通过对外物世界的知觉来感知,然后根据自己的方式组织既有经验及文字材料,从宏观上使自己的译语文本靠近源语文本。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故事,以男女主人公为主线,共计刻画了五对各有特点的伴侣,是作者最富有戏剧色彩,也是以幽默反讽贯穿主题的一部作品。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7]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8]

本句的翻译重点应该落在“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上,译者将其翻译成“举世公认的真理”。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有钱的单身汉和读者都同意这个说法;其次,这并不是一条真理,只能说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病态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爱情和婚姻难免与金钱和地位挂钩,两个人的结合更多地考虑到了现实条件,少了一些真情实感,而这实不该称之为“真理”。译者的“举世公认”和“真理”两个词语都是反语,起到了与原著一样的讽刺效果,揭示了作者不同的婚姻态度,又表达了对这类人的不赞同,利用反讽阐释了小说主题,聚合小说结构。

“I admire all my three sons-in-law highly,” said he, “Wickham, perhaps, is my favorite;but I think I shall like your husband as well as Jane’s.”[7]

“我非常器重我的三个女婿,”他说。“威克姆也许最受我宠爱。不过我想你的丈夫也会像简的丈夫一样讨我喜欢。”[8]

本句的翻译重点应该是“Wickham, perhaps, is my favorite”,作者将其译成“威克姆也许最受我宠爱。”实际上,威克姆花言巧语骗取伊丽莎白的信任,诱拐莉迪亚与其私奔,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会是贝内特先生最宠爱的女婿,无疑是一种反讽的语气表达他自己对威克姆的厌恶。由此可见,翻译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从宏观上看,本句位于整篇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贝内特先生之口,又一次说明了自己对于婚姻的态度,像简和宾利,伊丽莎白和达西那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好的婚姻,而像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以情欲、冲动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可取的,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符合整体性原则,达到了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二、运用反讽塑造人物的凸显性原则

格式塔理论中的凸显法则,即图形——背景法则认为,人类的感知系统并非均衡分配,而是有所侧重。我们倾向于将物体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把有些对象凸显出来形成图形,而把其他对象退居到衬托的地位而形成背景。图形与背景的区别愈大,愈可突出图形[9]。同样的,作为读者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感知系统也并非均衡分配,必然有所侧重。因此,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必然会赋予小说某个或某些凸显的特点,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该小说的一大特点便是由反讽幽默语言塑造出的鲜明的人物。在孙致礼的译本中,这一特点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杰作,《傲慢与偏见》通过精彩的讽刺性描述成功塑造了多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贝内特太太和柯林斯为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顺利完成初中学业,她帮忙给盘了个体育彩票站,能自食其力了。大家都夸她,她也很得意。

“The business of Mrs. Bennet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its pleasure was visiting and news.”[7]

“她人生的大事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人生的快慰,是拜访亲友和打听消息。”[8]

译者将“the business of Mrs. Bennet”译成“人生的大事”,“its pleasure”译成“人生的快慰”,后面分别对应“嫁女儿”和“拜访亲友和打听消息”,前后呼应,承接自然。既然人生的大事是嫁女儿,必然需要常常拜访亲友和为女儿们的婚事到处打听消息,也就是说她的快慰还是在为她的大事服务。译者仅仅用几个词语便完整地概括了贝内特夫人的终极人生目标:嫁女儿。通过其完全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可见贝内特夫人就是一个俗不可耐,荒唐可笑的小市民。本句未见译者运用讽刺的字眼,却达到了意象不到的讽刺效果,使贝内特夫人活灵活现的小丑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Her indifferent state of health unhappily prevents her being in town;and by that means, as I told Lady Catherine one day, has deprived the British court of its brightest ornament.”[7]

“不幸她身体单弱,不能进京城去。我那天跟凯瑟琳夫人说,英国王宫里因此少了一颗最绚丽的明珠。”[8]

本句是在贝内特夫人询问关于柯林斯她的女恩主凯瑟琳的夫人女儿德布尔小姐时,他的回答。原句中的“ornament”一词本意为“装饰,装饰物;教堂用品”,译者将其译成“明珠”,将德布尔小姐比喻成“最绚丽的明珠”。译者将词语的意义进行延伸,通过这个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柯林斯极尽夸张之能事,在凯瑟琳夫人面前自贱自负,毫无原则的阿谀奉承的令人恶心的嘴脸,同时这种高贵的圣洁的“最绚丽的明珠”的形象又和他自己这种装腔作势、狭隘浅薄的人物特点形成鲜明对比,以漫画式的夸张达到了丰富的人物反讽的效果,语言简洁,效果极佳。

《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手法,使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种基础的修辞手段跃然纸上。这种通过最简单、最稳定的艺术手法,实现了对小说人物最深刻、最复杂、最细腻的刻画,使小说成为一个易于读者理解的整体。

三、运用反讽组织语言的异质同构说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结构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力”的模式[10]。人们在外界见到的一些富有表现性的事物,如一片悲伤的秋叶、一弯欢乐的河水,便会触物伤情或触景生情;并非这些事物本身存在感情,而是悲伤的秋叶和腾跳的河水的力的样式与人在悲哀和欢乐时的心理结构达到了一致的原因。这种客观外物的力的作用模式和人的内在感情活动模式的相互吻合,就是所谓异质同构论[4]。也就是说,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能够与原作者的观点、情感、价值观达到心物对照和异质同构,甚至是心有灵犀,那么译者便能对原著进行完美的翻译。本文认为,能够实现这种“心物对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语言的组织和选择。好比父母将女儿称作“掌上明珠”,明珠是宝贝,捧在手心里的明珠就更是宝贝中的宝贝,而儿女对于父母来说便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无价之宝,在一定程度上,内心的情感价值和外物的物质价值对应,即实现了“心物对照”。

人物的对话语言贯穿小说始终,构成了《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内容。这些对话字面上并不包含讽刺的字眼,但暗含的意义蕴含无限的讽刺意味,而作者正是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要将这样既生动又深刻的小说翻译出来,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语言的组织和选择,如何使译本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原著的反讽特点,便要看译者是否具备与原作者心意相通的感悟,换句话说,要看译者是否具备异质同构原则下组织语言的能力。在汉译本中,无论是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针锋相对,还是柯林斯与凯瑟琳夫人之间的阿谀奉承和目中无人的奇异的和谐气氛,还是贝内特夫妇之间习以为常的争论都幽默生动,反讽趣味无限。

在舞会上,当卢卡斯小姐要求伊丽莎白弹琴唱歌时,伊丽莎白用幽默自嘲的语气回应了她,并在瞥了眼达西后,说道:

“There is a fine old saying, which everybody here is of course familiar with: ‘Keep your breath to cool your porridge’;and I shall keep mine to swell my song.”[7]

“有句老话说得好,在场的人当然也都很熟悉这句话:‘留口气吹凉粥’,我就留口气唱唱歌吧。”[8]

“Keep your breath to cool your porridge”的真实含义为:省点力气别开口,不白费口舌。作者直译成“留口气吹凉粥”,既可以与后文的“留口气唱唱歌”形成呼应,又能表达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和讽刺。

当伊丽莎白和玛丽亚离开亨斯福德时,凯瑟琳夫人和德布尔小姐去送她们,原文如下:

“When they parted, Lady Catherine,with great condescension, wishes them a good journey, and invited them to come to Hunsford again next year;and Miss de Bourgh exerted herself so far as to curtsey and hold out her hand to both.”[7]

“两人告辞的时候,凯瑟琳夫人纡尊降贵地祝她们一路平安,并且邀请她们明年再到亨斯福德来。德布尔小姐居然还像她们行了个屈膝礼,伸出手来跟两人握别。”[8]

译者将“with great condescension”译成“纡尊降贵”,在翻译德布尔小姐的行为时添加了“居然”一词,可见凯瑟琳夫人和德布尔小姐平时留给人的印象太过傲慢无礼、尖酸刻薄,此时有此种举动倒让人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伊丽莎白离开亨斯福德之前,柯林斯向她话别,下文为其中一句:

“We have certainly do our best;and most fortunately having it in our power to introduce you to very superior society”(Jane, Pride and Prejudice: 356)

“我们的确尽了最大努力,而且最幸运的是,能够把你介绍给上等人。” (《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2011:189)

译者将“superior society”译成“上等人”,既达到了讽刺柯林斯阿谀奉承又自贱自卑的可悲心理,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于凯瑟琳夫人和德布尔小姐这样所谓的“上等人”的不屑。

正是这些嘲讽的语调、反讽嘲弄的语言,刻画出了一群小丑形象,也为表现人物性格、人物间的关系、组织情节结构提供了载体。反讽的语言是译者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组织情节结构的重要基础,它使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汉译本全方位地体现出反讽特征。

四、结语

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每一部都堪称上呈之作,均受到读者的交口称赞。她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主题贴近生活,充满了英式幽默和讽刺,以诙谐机智的语言阐释其对道德和行为规范问题的态度。格式塔心理学则是重要的审美理论,为文学和文学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从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三大原则出发,对《傲慢与偏见》孙致礼译本(2011版)的主要艺术手法反讽在小说主题、人物塑造及语言组织方面的使用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探究,发现小说的汉译本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的创作意图和反讽特点。

[1]毛荣贵. 翻译美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Campen, Cretien van. Gestalt from Goethe to Gibson: Theories on the Vision of Beauty and Order[M]. Utrecht: Utrecht University Press, 1994.

[3]邵惟韺, 邵志洪. 格式塔意象在类比语篇翻译中的再造——以TEM8(2013)汉译英试题为例[J].上海翻译, 2013,(4).

[4]童莹, 顾飞荣. 翻译研究的格式塔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6).

[5]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6]高楠. 艺术心理学[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7]Austen, J. Pride and Prejudice[M]. New York: Bantam Dell, 2003.

[8](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1.

[9]潘为民.景点英译的格式塔诠释[J].中国科技翻译, 2006,(4).

[10]欧阳周.美学新编[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On the Realization of Irony in the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stalt Aesthetics

LIU Yu-ting, SHAO Zhi-ho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Jane Austen is a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in the 19th century.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her representative works. Irony penetrates into every parts of the novel, which makes the whole ironical meaning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 What’s more,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 or “wholeness is perfect” is exactly the central idea of Gestalt aesthetics. Based on Gestalt’s three basic principles, which are Whole, Figure-Ground and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mployment of irony in the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me, characterization and language organiz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novel.

Gestalt aesthetics;Pride and Prejudice;translation;irony

I106.4

A

1009-9545(2015)03-0037-04

2015-02-09

刘玉婷(1990-),女,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译本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英文摘要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英文摘要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