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2015-02-27 03:09刘立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刘立新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承德 068350)

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刘立新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承德 068350)

新课程背景下,双主体教学理念和多样化教学方式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阻碍因素。本文在分析主体性意识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效策略。

中职语文 主体性意识 双向互动

一、主体性意识的内涵

主体性意识指的是自身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中职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双向对象化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对象化活动的动力因素,课程内容是静态化的事物,是教师、学生对象化的载体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课程内容、分析教材、了解学生、习得教学技能,并内化为自己的主体内在性,形成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内容和教师的言行内化为自己的主体内在品质,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学习结果以作业、图画、实物等方式展示出来,来实践自己的主体性意识。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发展的因素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中职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与主体性意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从教学实践来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中职语文课程,促进了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从教学主体来看,由先前的教师中心向双主体教学转变,师生关系由管理与被管理、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向平等合作关系转变,这些对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中职语文受到传统知识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方面承认学生主体性意识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容量,并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出现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在观摩课和省级组织的竞赛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设计更多的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机械训练;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在逐步建立,在课余时间会有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是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权威者,仍然对学生会对学生进行惩罚。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学生的书面作业,都设定了所谓的参考答案,而这些参考内容经过教师的变相改变又无形中转变成了标准答案,教师常常对与答案一致的学生给予支持,而对与答案不一致的答案予以全面否定,这种方式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谨慎,学生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不敢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展。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地班级文化。师生关系是自教育和课程开展以来就提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师生关系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双主体的理念不断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知识上是授受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内容展开的讨论,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这种现象在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哪里学到东西。同时,在班级文化上,以合作互助、团结友善、敢于质疑、职务轮流为主题,为学生塑造积极地学习环境。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发展主体性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不再是教师支配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公开课教学形式丰富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高效的参与课堂活动,自主的学习新知识,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重要支架和重要工具,是学生主体性意识发展的重要基地。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作品,要想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文章的情感,需要首先明确林黛玉与贾府的关系和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境遇。因此,教师改变详细讲解文章结构和文章语言的教学方式,而是由学生自主学习画出红楼梦中主要成员的家庭关系图,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其中有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第一,林黛玉是到自己的姥姥家生活,为什么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第二,当寄人篱下生活时会有怎样的行为?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转化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与课程内容发生联系,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形成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自主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主体性意识得到了发展。

(三)丰富教学形式发展中主体性意识

传统课堂是被动的课堂,教师中心的讲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机械地记忆教师传递的知识,记录专家关于文本内容的解读,通过记忆和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解题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投入都处于低迷的状态。主体性意识的发展是要通过学生和教师、课程内容的双向互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融入新课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情境表演、学生展示等教学方式。例如,在《蜀道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PPT展示四川的地形、地理概貌以及当时四川一种独特的交通形式栈道,来体会蜀道难的情感;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在小组间展开朗读比赛,然后再由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朗读,对大家公认的朗读高手,要具体分析这名学生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读出了怎样文章语言怎样的情感。这样的多样化形式,将语文知识赋予了语文情感,而情感是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展,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程文化,需要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1]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44-50+59.

[2]凌新文.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03:92-96.

[3]朱成祥.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71-75.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