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鲁迅作品教学

2015-02-27 01:02刘晓莹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中学生

刘晓莹

(合肥一六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浅谈中学鲁迅作品教学

刘晓莹

(合肥一六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鲁迅的作品是中国近现代的百科全书。"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刚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故乡》、《风波》、《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秋夜》、《风筝》等。鲁迅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稳定、更替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一般都在十几篇左右,1978年以来,则增至二十篇以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居古今中外作家之首。

中学 语文教育 鲁迅作品

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新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鲁迅作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以攻克的问题。学生提到鲁迅就有点畏惧,教师也对此颇为头痛,鲁迅的价值慢慢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减退。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英雄而没有认识到的民族是一个更可悲的民族。”如何让学生认识鲁迅的价值,提高对其作品的阅读兴趣,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针对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瓶颈,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和历史定位影响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半个多世纪来,大多数的中国人就是通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以及教师的解读来学习、认识和感知鲁迅的,人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主要也是这样塑造起来的。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受着意识形态的左右,对鲁迅作品尤其对其小说的解读存在着极大的误区:一方面表现在过分强调鲁迅小说的政治思想意义,导致文本意义解读结果的单一化甚至曲解;另一方面表现在鲁迅小说丰富的文学元素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过于简单化了。也因此,人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被披上了“神性”的面纱,罩上了政治的光环。学生所了解的对鲁迅的评价,多数人一开口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旧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反对“人吃人”的社会现象;冷峻、深刻、不乏幽默……

第二,学生对鲁迅不感兴趣。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释:我们在进行阅读和教学时把鲁迅当作神而不是人;鲁迅生活的时代与现在有一定的距离;鲁迅的写作年代刚开始进行白话文运动,对于习惯了现代文阅读的同学们今天读起来有些吃力。[2]

是否鲁迅的作品就不适合中学生读呢?倒不见得如此,关键要看读什么,怎么读。鲁迅自己就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这至少说明不是所有鲁迅的作品中学生都能够看得懂,也适合中学生读,必须有所选择。接下来就是怎么读的问题了,鲁迅作品几乎全是课堂上的重点讲读课文,教师千篇一律地进行深入透彻的挖掘不但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甚至使有的学生对鲁迅“望而生畏”。鲁迅作品是要终生读,而且是常读常新的,因此,中学阶段读鲁迅,能够有点了解,有点感悟,这就够了。如何使中学生对鲁迅产生亲切感,愿意接近他,使“(老师)要我读(鲁迅)”变成“我(自己)要读”,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三,教师的教法和引导在中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教学仍然囿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的介绍和分析。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独特性、深刻性、丰富性、多义性等内在因素,使得鲁迅作品的课堂教学所达到的水平并不令人乐观。不少在其它作品的教学中能得心应手的语文教师在教鲁迅作品时却不得不满堂灌,由此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精心点拨、指导学生阅读、领悟,从而把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鲁迅作品的真正意蕴显得尤为关键。

二、不管在关于鲁迅的教学和研究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鲁迅的作品和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财富,要肯定他的价值而不是发出一些“鲁迅作品应该大幅度删减”,“鲁迅作品早已失去了现实意义”等等言论

虽然中学生课堂内外的鲁迅小说阅读情况都不太理想,但他们对鲁迅小说并不反感,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了解鲁迅,因此教师的作用是无论何时都不可小觑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和他的世界。语文教师要有“内功”,熟读鲁迅的著作,多多拜读一些大家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如果作为教师都无法对鲁迅的作品有透彻而正确的理解,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呢?

其次,教材的选排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考虑和巧妙安排的。现在的一些通用教材中,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做了一番功夫。在接触鲁迅作品前先感受鲁迅其人。通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引导学生走近鲁迅的“第一课”,让学生接触一个他们所不熟悉的鲁迅:那个发出“明朗”的笑声,“笑得咳嗽起来”的鲁迅,那个对女孩子衣裳的色彩高谈阔论的鲁迅。选编《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风筝》等文,将鲁迅的童年、儿时的一些小事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有趣的、新奇的、甚至带着感动的故事就把鲁迅就从可望不可即的高处拉到我们中间:原有的距离感、陌生感就这样自自然然地消除了。[3]

中学生课堂内外阅读鲁迅小说的情况都不太理想,除了鲁迅小说自身的原因外,可能还与教师的引导、学校图书馆的库存以及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应该设法加以改善。教师有必要对一些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看懂的地方“详加注释和讲解”,消除理解“死角”,调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中学生去喜欢鲁迅作品。我们的前辈,冯雪峰同志曾经倡导并亲自主持把鲁迅作品加以简明扼要的注释工作;李何林同志(鲁迅研究专家)除了在高校课堂讲授鲁迅作品之外,又曾多次到中学课堂在老师和学生中间讲解鲁迅作品,他曾指出:“首先要帮助多数青年基本上能够看懂,这就应该对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详加注释和讲解。”鼓励学生直接去阅读作品以及鲁迅的生平传记,以求真正切实地感受鲁迅及其作品,感受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育可以引导,但最后的接受,却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自觉选择。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读鲁迅的书,将鲁迅其人其文介绍给学生,最后学生如何评价鲁迅,是否接受鲁迅,则是他自己的权利,是不能强加的。

[1]钱理群.走进当代的鲁迅[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吉鹏、韩艳梅、刘洪梅.中学语文中的鲁迅[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鲁迅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