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坤 刘志刚(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玉溪 653100)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研究
唐文坤刘志刚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 要: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定义,依据“保证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研究素质与能力”以及“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的理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实现条件三方面,提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实验教学模式更趋科学和完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验课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实验课程零散、实验内容重复、课时不集中,不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基于此,从整体设计的角度,结合我院实际,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进行全面地整合打通,合并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提出阶梯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教学模式,应当是用以传习知识的方法体系的稳定结构[1]。据此,运动人体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理解为:在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大量的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实验为基础,为完成特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稳定、简明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表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自主实验部分)
表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应用探索研究型”部分)
2.1“阶梯式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根据对阶梯式教学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构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实验教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程序和实验教学实现条件。
2.2运动人体实验教学基础理论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进入21世纪以后,联系各校的实验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如何处理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如何精选实验内容取得了一定共识。其中,“保证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研究素质与能力”、“理论够用,注重应用”就是主流理念之一。
2.2.1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运动人体科学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推拿与按摩、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其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验证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探讨运动训练(或锻炼)监测和训练效果评价,揭示运动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培养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体育活动中出现的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损伤等实际问题。
2.2.2“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理念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与应用创新典型特征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在保证基本技能与技术的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应该突出实践应用。联系实践中的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3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目标:“以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态度。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应用的需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目标为:(1)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学会如何选择、安装、调试和使用各种实验仪器,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条件的选择等;(3)能够对实验测量获得的数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4)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科学思维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和开拓的精神。总之,通过实验,达到的目的是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并善于动手、动脑的体育专业人才。
2.4阶梯式模式实验教学程序
按照体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在“保证基础,突出应用”的原则下,对运动人体课程群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资源进行整合,设置一门独立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该课程为必修课,2学分。该课程教学实施程序总体设计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2]。具体设计为:第一阶梯模式为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第二阶梯模式为“应用探索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第一阶梯模式是基础,第二阶梯模式是深化。
2.4.1第一阶梯模式:自主实验教学程序
(1)模式操作程序
1)学生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期进行自主实验预约;2)根据学生预约人数(如达到25-30人左右),在星期一~星期五下午第5~第6节课进行自主实验;3)根据实验项目填写实验器材领用单,领出相应实验器材或标本,进行自主实验,指导老师进行相关指导;4)自主实验结束后填写自主实验报告,将实验器材归还实验室;5)学生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第二阶梯模式学习。
(2)教学程序:实验预约——老师安排时间——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实验——自主实验报告。
(3)自主实验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从表1中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要求至少完成18个实验项目。
2.4.2第二阶梯模式:“应用探索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 模式操作程序
1)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开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选修课(注:该课程为必修课程);2)开课教师不少于2人,供学生选择;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时段自主选修;4)选课人数达30人左右可开课;
(2)“应用探索研究型”实验内容
在第二阶梯实验教学中,采取小班授课,要求完成的实验教学内容如表2。
(3)教学程序
学生选课→小班理论实验授课→教师提出研究专题→提供可采用的实验方法与实验参考方案→学生查阅专题文献→经过归纳推理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方案与实验流程→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经过验证形成概念与原理。
2.5阶梯式实验教学模式操作实现条件
阶梯式实验教学模式操作实现条件有:(1)学校给予政策支持;(2)院(系)里对实验改革高度重视,愿意进行相关的协调,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3)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器材设备能够基本满足实验的需要;(4)具有满足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5)协调好实验考核管理记录。
2.6考核与评价
作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它主要锻炼学生综合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因此实验重点考核实验技能、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方法的设计、方案的构思等。实验成绩评定时可采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质量、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建议:(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2)开放实验室;(3)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其中,自主实验部分成绩、 “应用探索研究型”实验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实践应用,符合时代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著.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128).
[2]张晓英.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4(11):83-85.
Research on the ladd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of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Tang WenkunLiu Zhiga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College)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of the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according to the idea "guarantee the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put forward the ladder experimental teachering mode of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from the aspect of teaching goal, teaching procedure and teaching conditions.hoping this study can promot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to be more scientific and perf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ying the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experiment; ladder;teaching mode
作者简介:唐文坤(1967—),男,云南江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
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412)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