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光
(江西日报,江西 南昌 330000)
借得东风好迎“新”
——看江西日报如何借力新华社改革应对新媒体冲击
张海光
(江西日报,江西 南昌 330000)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积极应对。作为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也于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新一轮采编改革。而作为各级党报时事新闻版主要稿源地——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几乎同时启动新一轮采编改革,加大了对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热点新闻的报道力度、改进了报道方式。本文从如何聚焦新媒体时代读者关注热点、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影响力以及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等三个方面,展示了江西日报如何借力新华社改革,共同应对新媒体冲击。
纸媒;新媒体;舆论;影响力
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
笔者认为,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至少面临三大挑战:如何聚焦新媒体时代读者关注热点、如何提高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影响力以及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作为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也于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新一轮采编改革,此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时事新闻版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版合并为“天下”版,以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为主,并保持一定的新闻信息量;另在B1版新辟“视点”版,以国内外发生的、同时又是读者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为基础,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析、集合式报道,以增强可读性,从而将“视点”版打造成为吸引读者的必读版面。
而作为各级党报时事新闻版主要稿源地——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几乎同时启动新一轮采编改革,加大了对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热点新闻的报道力度、改进了报道方式。栏目设置上,在原有的“中国网事”基础上,新设“新闻调查”、“网闻求证”、“今日关注”等栏目。
不谋而合的改革,使得江西日报在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网民深度搜索欲望和能力强,“关联性”话题层出不穷。例如,郭美美炫富事件、7.23动车事故、周久耕等事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调查显示,互联网已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第一信源,2/3的信息来自互联网,仅1/3信息来自传统媒体。
和大多数省级党报一样,改革之前的江西日报时事新闻版一直按新闻发生地划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这种划分,对于编辑来说很容易,但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关注热点的变化。
什么是“重要”新闻?在以往的观念里,只有事关全球、全国、全局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事件或地震、空难等重大灾难,才会被列入“重要”新闻之列。更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关注的领导级别越高,越容易被界定为“重要”新闻。然而,新媒体时代的读者心中的“重要”新闻,必须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往往一个看似无关大局的小事也能迅速成为网上关注热点。
对此,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做出了重大改革,放下“架子”,关注并积极挖掘社会新闻,特别是对已经在网上形成一定热度的社会新闻,迅速关注,快速反应,调查、求证类稿件源源不断。社会新闻,特别是已经在网上形成了关注热点的社会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俨然成了新闻“富矿”。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关注热点的变化,化解“有新闻无版面、有版面无新闻”的尴尬局面,江西日报此轮改革主动变阵,将原来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版合并为“天下”版,以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为主,并保持一定的新闻信息量;另在B1版新辟“视点”版,以国内外发生的、同时又是读者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为基础,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析、集合式报道。
改革启动以后,时事编辑积极转变选稿思路、拓宽选稿范围。2013年5月份视点版所选稿件以主题论共34条,其中政治新闻3条,经济新闻7条,社会新闻24条。8月份视点版所选稿件以主题论共25条,其中政治新闻3条,经济新闻2条,科技新闻1条,军事新闻1条,社会新闻则有18条。较好地聚焦了新媒体时代读者的关注热点。
在新媒体时代,全媒体格局已经形成,而且已经形成了两大舆论场: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体制内舆论场包括党报、国家电视台和网站新闻;民间舆论场包括口头舆论场、网络和“自媒体”。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尖锐指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每天发生大量新闻、随之产生海量观点,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做好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工作,主流媒体责无旁贷。主流媒体如果想在新媒体时代继续保持舆论影响力,扩大两个舆论场的重叠区域,就必须加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新华社做出了积极努力,江西日报也做了有益尝试。我们认为,有两个切入点:重视观点传播,积极有效设置议程。
(一)重视观点传播
江西日报的时事报道一直在观点提炼上苦下功夫。“视点”版在选取焦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时,通常会配发一篇相关报道评论,以独特视角拨云见雾,引导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增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为主打新闻稿件配发评论,已经成了江西日报视点版的一大特色与亮点,精编配发评论几乎成了编辑惯例。以2014年8月27日视点版为例。当日版面主打稿件为《最高检出台新规要求六类减刑、假释案一律调查核实(引)严防以权‘赎’身花钱‘买刑’》,但稿件仅仅是就新规做了客观报道,配发了《700多名罪犯收监执行》一文也仅仅是案件披露,同时配发的评论《加强检察监督和社会监督杜绝“减、假、保”乱象》,内容不错但标题太肉,编辑对标题进行了修改“坚决杜绝‘前门抓进来后门放出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减、假、保”中的徇私乱象,此标题见报后被多家网站转载使用。
积极采用、精心编排新华时评、新华新语等评论专栏,也是江西日报视点版展现媒体观点,打造媒体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每天发生大量新闻、随之产生海量观点,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不可能对每一个热点新闻进行报道,但是会通过新华时评、新华新语等评论专栏做出回应与引导。这就对报纸提出了新的要求,视点版编辑每天需要关注近期网络热点,积极采用、精心编排新华社评论,以增强报纸的感染力与引导力。譬如,2014年8月14日刊发的新华新语《决不能让某些专家浑水摸鱼吃里扒外》直接回应了反垄断专家、社科院研究员张昕竹因收取被调查企业高通公司咨询费被解聘的社会热点新闻。
(二)积极有效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
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积极有效设置议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手段。同时,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往往借助新媒体中丰富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由头,形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议程良性互动,进而可以帮助传统新闻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更能站在“受众”视角上,从而使新闻更能贴近民意,提高发行量,并且可以提升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华社此轮采编改革,设置了全新的栏目——“今日关注”、“网闻求证”,并配合原有的“新闻调查”等栏目,组成栏目矩阵。其中“今日关注”栏目围绕一到两个主题,播发包括新闻、分析解读、背景链接、相关新闻、即时评论等在内的系列文字稿件,并配发相关的照片、图表、漫画等图片稿件。对当天发生的一到两个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不仅要关注,而且要发声。其中许多新闻事件,就是据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的当日最热新闻事件。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通过积极有效设置议程,首先与网络在内的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以期达到始终保持舆论影响力的目的。“网闻求证”栏目则是针对网络上的一些传闻,进行深度调查,辟谣言求真相,去伪存真,发出主流媒体声音,匡正网民视听。
而江西日报要做到的,就是用足用好“今日关注”、“新闻调查”、“网闻求证”等栏目,创新版面语言,重组版面编排格局,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积极有效吸引读者注意力,与新华社一起,巩固与扩大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在这样一个微博微信盛行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读者已养成了短阅读的习惯,读140字甚至都觉得多,面对动则数以千计的文章,哪有那个耐心?而没人看的新闻,再重要又有何用?因此,必须以“好看、易读”为总目标,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
江西日报“视点”版通过创新版面语言,充分运用图片、文字、线条、色块的排列组合,追求震撼力、提升表现力、营造冲击力,营造出跃然纸上、立体生动的视觉“盛宴”。在版面处理上,“视点”版面和以往的时事新闻版相比实现了由“静”向“动”转化,增强了视觉美感。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首先确定一张或一组新闻性、现场感强,有较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作为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然后根据人们阅报时的视觉中心和视觉移动规律,安排其他新闻图片和文字稿件在版面中的位置,使它们在版面上与主打照片形成依存和呼应关系,维持版面的平衡和协调。
以2014年8月11日视点版为例。8月10日,云南全省举行鲁甸地震哀悼日活动,版面最初构想是做哀悼日专版。但新华社当天播发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坚强的中国力量——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一文,经过综合考虑,当班编辑对版面做了调整:以此稿主题为版面主打标题,全文则删节于左侧使用,与之相配的图片则选了一张救援人员将遗体运下山的照片,图片进行了抠图处理,极具托举与力量的张力(此照片第二天同时被解放日报等5家省级党报作为此文配图)。版面正中则选用了儿童与医护人员的哀悼照片,下方则以“灾难中那些难忘的瞬间”为题精选一组救援与安置照片。版面右上方为两条简明新闻,右中则编排了新华社评论员文章《中国力量托举震不垮的希望》。整个版面动感十足、极具冲击力,昂扬向上、哀而有力同时给人以希望与信心。
近年来,新华社也非常重视新闻漫画的制作与播发,质量不错,发稿也挺快。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关键是如何将漫画做活。用活一幅新闻漫画,不仅能弥补了图片不足带来的缺憾,其效果甚至强于一张新闻照片。对此,视点版做出了有益探索。譬如,2013年5月8日视点版“超低价购车?连环骗局!”一稿,则是将漫画巧妙嵌入文中,既美化了版面,又分割了文章,方便了读者阅读。又如,2013年7月22日视点版“内涝,城市之痛”,则将漫画与图片巧妙结合,形象直观地对城市地下管道不畅带来的危害。
从传统互联到移动互联,从博客、微博到微信平台,新媒体层出不穷,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也是一波接一波,危机四伏。对于包括江西日报在内的传统主流媒体来说,何以解忧?唯有改革。只要改革对路,准确聚焦读者关注热点,积极适应其阅读方式,提高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影响力,主流媒体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新媒体冲击,牢牢掌握宣传舆论的主动权、主导权。
G216.2
A
1674-8883(2015)20-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