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5-02-25 10:18肖国芳彭术连
学术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肖国芳,彭术连

2014年,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事业的基础在人,创新的关键在人。没有创新人才,一切创新事业都是空话,创新人才决定国家前途命运,决定民族未来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被明确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我们常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习近平也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指明了方向。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拔尖创新人才,既要才能拔尖,又必须具备德行情操。从大的方面讲,青年拔尖人才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青年拔尖人才是怎样的,未来的国家就会是怎样的。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对国家、民族、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对其个人成长也有巨大影响。尤其在人生前进方向动力、人格塑造、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影响,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一)有利于激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前进动力

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培养的人才热爱自己的国家,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当今中国更是如此。当前,我国高校把拔尖创新人才的价值观培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清华大学章程提出“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章程明确“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律、过程来看,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成才、成业、成功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奋斗为了什么?怎样才是人生的成功?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这些都是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描绘了拔尖创新人才为之奋斗的美好前景。如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拔尖创新人才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而奋斗,都是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科学定位。拔尖创新人才有信仰、有理想、有方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贡献度很大程度能反映其社会价值。对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和担当,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正如马玲所认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三大规律之一[3]。

(二)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塑造

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格塑造指明了方向。曹聪根据对9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背景资料和访谈分析,得出结论:“强烈的爱国情结”是作为中国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院院士的成长规律之一[4]。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底线,吃祖国的饭,砸祖国的锅的人,无论多么才华横溢,都无法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敬业、责任感、诚信是基本的从业和做人道德要求;反之,越是有才越是危险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份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调研报告指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产品更新换代快和高风险等特点,要求企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诚信、团结协作精神和意志力等,这对企业要求的人才来说可以说是第一位的[5]。友善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相处之道,刻薄犀利、冷漠无情、耍奸使坏的人,注定不受欢迎、郁郁寡欢,更不能为团队所容纳,离开他人支持帮助和团队合作,拔尖创新人才也只能空有虚名、无所作为。

(三)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导向,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作用、平等地位、自由权利,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大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追问、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在自由、平等、公正的环境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的成果能得到公正的认同和保护,自我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显现,平等理念彰显和弘扬,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特点及价值观挑战

(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特点影响其价值观塑造

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的家庭出生、教育教养、成长背景、生活内容、资源渠道、心理状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与以往不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6](P380)当下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决定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和价值观必然有新特点,其批判性、国际化、摇摆性的特征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构成挑战。

1.批判性。批判性思维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该人群的显著特征。90后大学生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较少,自我意识突出,对社会发展、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思考。他们通常反对外界强加的思想观念,对政治灌输有很强的抵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接纳、践行,有一个批判性的接受过程。

2.国际化。90后大学生成长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应该而且必须具备国际化背景和全球视野。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西之间学术交流、文化碰撞、价值渗透不可避免,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从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视角、思维方式下去思考和判断问题。

3.摇摆性。90后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优越,在家庭中具有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培养周期又处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力快速崛起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且对美好社会生活充满期许,渴望独立,但缺乏社会经验,在处于顺境的时候他们会给社会正面的评价,价值观往往也是向上的;但是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发生摇摆和偏转。

(二)国内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价值观塑造

当前世情、国情、社情、党情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党正面临着严峻的“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将诱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些人对中共执政合法性提出质疑,一些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紊乱,一些人乘机兴风作浪诋毁党及其领导的事业。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贫富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官员腐败、特权思维、道德滑坡,诸种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屡屡发生,现实与理想的严重脱节,令在校大学生常常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网络信息发达的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智能手机、微信、QQ、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传播,各种负面信息和社会阴暗面很容易被迅速聚焦放大,各种舆论思潮鱼目混珠,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强烈的冲击。

(三)国际敌对势力侵蚀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价值观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正在加快。中国越是发展,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挑战就越大。2014年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对中国政治思想构成威胁;二是西方国家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威胁;三是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四是宗教渗透对中国社会主义信仰认同构成威胁[7]。

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是敌对势力拉拢和利用的重点群体。美国中情局提出的对华《十条诫令》规定:“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8]。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基金支持等手段竭力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蛊惑性,引起一些不明就里者的盲目崇拜。

三、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推进“四个结合”,构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四个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科学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四个方面[9](P8)。当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这四种力量没有有效整合和发挥。因此,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强调,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将教育力量结合起来,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要密切结合,切实把教书育人放在高校工作的第一核心要位,发挥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专业课程中有意识地潜移默化渗透价值观教育。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长的博耶提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必须要回答三个根本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本专业所要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来学习他们的专业。”[10](P64)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的所有课程,即使是非人文社科领域的课程,都可以而且应该把它放到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审视,从而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二)凸显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性,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设计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参与者、经历者和实现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认同、接受不接受、践行不践行至关重要。如前文所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思想上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自我性特点,其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需要凸显其主体性,必须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其心,外化其行。内化与外化相互影响、辩证统一,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深化和延续。内化是拔尖创新人才在经过感官、认知、筛选、批判基础上,接受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体系,并以此来指导、控制、约束自身思想状态和个人行为。外化是将核心价值观体现于实践和行为之中。从认知和实践规律看,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训练,有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自我意志力的影响。确保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的实效和长效,就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教育制度。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11](P9)高校应整合思想政治研究力量,成立相应机构,研究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途径和实效,使得核心价值观宣传有底气、接地气、有人气,提高说服力、引导力、穿透力。要依法加强校内、校外学生相关网络的管理监督,引导网络舆论,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使网络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二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制度环节。在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培养、就业、升学等制度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落实奖惩问责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的人格魅力;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制度化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爱国节日等重要时机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相对固化并对学生全覆盖。在学生守则、言行方面进行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实现治理效能与价值观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效应。

(三)尊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才需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嵌入日常生活

习近平强调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要融入其日常生活。所谓日常生活,就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12](P191-192)。赫勒对日常生活的特征概括为重复性、规范性、经验性、实用性、情景性[13](P8-11)。

日常生活的实用性特征要求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与其生活及成长成才需求密切联系,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着边际。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14](P103)毛泽东也曾郑重指出:“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15](P137)当年劳苦大众热烈地拥护并踊跃践行我们党的伟大号召“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其根本动力是“分田地”的经济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政治利益。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驱使着人们的观念和行动。当今90后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他们不仅关注合理性,而且非常关注对自己是否有用、有意义。

要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拔尖创新人才日常生活之间在利益需求、认知图式以及情感诉求方面的契合点。尊重大学生的正当利益和成才需求,提升他们的获得感。畅通学生意愿表达和申诉渠道,完善学生利益调节和规范机制,帮助学生实现或展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利益和成就感;用校园动漫、诗画、摄影、歌曲、相声等日常生活认知图式,直接、简单传播拔尖创新人才的行为规范,在喜闻乐见中明白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身边的故事、青春的榜样、仪式化活动、感恩培养等,激发情感上的敬佩与认同、积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大数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监测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大数据,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监测。在现有学生成绩、素质拓展、社会活动、公益服务、诚信记录的基础上,借鉴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贯通学校各个部门、家长、用人单位和深造学校的学生成长大数据,更好地做好群体定位、特征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趋势预测,检验和监测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多阶段地评判和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和效果评估,同时也为科学选才、育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1]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180138/1081 8652.html,1999-06-1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

[3]马玲.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特点及其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9,(5).

[4]Cong Cao.Chinese Scientific Elite:A test of the Universalism of Scientific Elite Formation[M].Columbia:ColumbiaUniversity,1997.

[5]郝克明,马陆亭.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7,(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报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总体稳定仍面临严峻挑战[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5-06/6136974.shtml,2014-05-06.

[8]李刚.邪恶“十戒”: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对华秘密战[J].国际展望,2001,(6).

[9]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组.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0]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衣俊卿.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3]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