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赞文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商缘相联、利益相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涵盖19 亿人口,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2004 年到2013 年,双边贸易额从1059亿美元增加到4436 亿美元,翻了两番多,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 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 双边合作更为紧密, 经济融合度加深,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1]。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近些年来,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发展迅猛,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日趋完善的公共交易平台使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电子商务正成为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和拉动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因此电子商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必将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全球电子商务迎来新一轮商业模式创新浪潮,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与全球扩张趋势明显。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商务环境机遇与困境并存,主要体现在: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人均GDP 近3 万美元,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4 个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人均GDP 还不到400 美元,两者人均GDP相差约70 倍,这表明东盟诸多国家尚处在一个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较低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以越南为例:越南目前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低, 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多数公民对网络电子购物不熟悉、不接受,习惯于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率不高,对网络销售商的诚信缺乏信心。 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商务仍处于市场的培育阶段, 需要时间慢慢改变消费观念,逐步提升电子商务购买力。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对基础设施、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信息、通讯等相关领域的服务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各国的协同合作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等还处于低水平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关和税收合作机制急需完善。 东盟各国不同市场上的关税、物流、通关等操作和监管都大不一样,建立互相贯通的高效合作机制有相当大的难度。 就以中国来说, 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往来具有小额、海量、高频率的特点,目前我国的通关和税收监管模式难以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发展的需要,海关、商检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都需要相应调整。 二是综合金融服务配套机制急需完善。 建立现代金融开放合作平台, 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支付清算一体化,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国急需创建沿边金融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以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为主线,探索资本项目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途径, 鼓励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将人民币以贷款方式投资, 支持有资质的东盟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 三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2]。 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货物主要通过公路和铁路等运输途径来完成交接,路网、专业市场、监管检验等基础设施落后,急需加大建设力度。 而空运由于运输成本高昂,运送量不大,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货物运输目前很少选择空运。
近些年来,美、日等国因经济不景气正实施自由贸易保护措施, 给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东盟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严重打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历经三十年飞速发展,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加明确了加入中国发展快速列车的前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和拉动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目前已有电子商务平台5000 多家,企业超过20 万家。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经突破10 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 万多亿元。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环境逐步优化,以广西为例,广西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已经超过2 亿吨, 已经建成高速铁路1067 公里,与东盟9 个国家开通了空中航线,与越南开通了货运直通车, 建成了运营沿海口岸的钦州保税区和沿边口岸的凭祥综合保税区, 正在力推与东盟国家47 个港口的互联互通。 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将惠及东盟各国人民并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注入活力[3],到2015 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将达到5000 亿美元,2020 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 万亿美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 更有利于加快电子商务在该自贸区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由于受各国国家政策、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面临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东盟各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一系列关于规范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如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及配套法规、马来西亚的《数字签名法》、文莱的“电子交易法令2000”、菲律宾和泰国的《电子商务法》等。 上述法律法规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对法律保障的要求。 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而言, 还缺乏具有一体化或区域性管辖权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导致电子商务纠纷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区域性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 建立一种确保电子交易信息真实性和交易双方身份准确性的机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高效而便捷, 故物流是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自贸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低成本、 高效率、适时、适量的物流系统,否则,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4]。 近年来,东盟各国的物流基础网络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自贸区内各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多数国家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信息共享水平低。 物流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物流统一用语、作业、数据传输等标准尚待统一。 跨国物流体系建设的滞后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还比较突出。
目前, 东盟各国的电子商务存在着多种货币和支付方式,而每种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当电子交易中的当事人采用不同支付方式支付时, 双方就不能通过电子支付的手段进行款项支付, 从而也就不能实现因特网上的交易。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要有较好的基础网络支撑, 而且更需要一些公共的网络交易平台。 但支付方式的不统一、跨国交易中货币兑换问题也成为影响东盟各国电子支付的突出问题[5]。 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支付网络,将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统一起来,提供ATM、EFYPOS、 汇款等多种产品与服务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商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化、 黑客侵入日益猖獗化,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日益凸显,主要是网络协议安全性、用户信息安全性、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信息窃取、篡改与破坏、诚信安全、交易抵赖、病毒感染、黑客、特洛伊木马程序、恶意破坏程序、网络攻击等。 因此,怎样利用更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来为电子商务构建完整、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跨境电商、智慧城市、互联网经济”前景宽阔,但还面临贸易规则、通关及税收政策、发展模式、政府监管等诸多问题, 近期我国应该重点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着力实现政务协同。 政策与制度的对接与协同是有效开发合作的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建设电子商务网络贸易区,建立贸易区内的协调管理机制是关键, 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经济体之间有关网络贸易的商务谈判、组织协调及相关管理工作,要制定和完善网络贸易的准入条件,包括电子认证、交易、支付、物流、通关、关税等相关协议。 逐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个国家共同遵守的贸易规则, 建设基于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的通关、商检、结汇退汇等规则及其互联的管理或服务平台, 实现企业、商品、贸易单证等基础信息的交互与共享。 第二,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内采取半散装组装或直接组装、 成品组装的方式装配生产产品,获取原产地证书,可绕开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壁垒, 提高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联合中小企业通过电商组成产销联盟,共同组成生产线或“工业组合体”,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工业用地产权分割问题。 第三,逐步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 在探索口岸海关检查逐步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便利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推动边检部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争取实现“两国一检”,即两国口岸互相认证对方的查验结果,不再重复检查,实现企业所有通关手续一站式办结,提高通关效率。
电子商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业务和应用,因此要加快进行全方位的自贸区物流合作。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广西正在积极搭建“电商丝路”、“电商广西”、“电商东盟”战略新平台,今后重点是抓好路网和专业市场建设[6],例如中国与越南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路网工程中目前正在建设的浦寨-弄怀互通公路工程、 中国-东盟红木原木及半成品交易市场等。 同时还需加快建设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探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封闭运行、贸易自由”的外贸监管服务模式,推进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建立海外仓储。 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如何解决小批量、多品种甚至单个品种的配送问题极为重要。 作为企业来说,不管是快递还是空运,时间都较长而且成本也高,这对于价值比较低端的成品来说是不合适的。 而在目的国建立仓储, 把一半货物出口到仓储里再配送给消费者,不仅成本低,而且由于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和税收问题也会得到出口国的欢迎。 例如,越南中国商品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中国凭祥市建立了物流分拣中心,提供产品,利用当地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营销、直销、分销和配送,开展多边贸易活动,与中国建立了良性互动关系, 生意越做越大。 三是加快建设电商产业基地。 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建设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园区等平台基地, 建设智慧物流及其配送、 职能仓储、智能口岸,促进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融合,进一步集聚、壮大与东盟合作的电商产业。 例如近年来广西加大与东盟通讯光纤网的互联互通, 中国联通已经将面向东盟各国的国际通讯业务出入口落户南宁并正式开通, 将为企业建立自己独立的电商APP, 建立大容量的服务器提供空间运行平台, 目前广西正在推进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 绿地南宁空港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的建设,今后电商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部分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如2005年, 中国电信与柬埔寨邮电部、 越南万方数据VNPT 公司、泰国CAT 公司等共同签署了《GSM 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谅解备忘录》,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方面成果还不是很明显, 合作空间还很大,必须共同协商修订“信息高速公路”或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 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应针对网络技术标准不同的问题, 有计划地组织国际对话与协商,邀请有关国际组织、网络专家、厂商、企业共同研究, 联合开发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区域性的网络技术标准[7]。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学科所涵盖专业范围较广,既需要工科方面的学科基础,也需要管理、法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 东盟各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开发上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第一,应用型大学要开展与电子商务相应学科的建设,应联合计算机、 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共同建立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学科体系。 第二,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培养人才,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联合IT 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学时与学分,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加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技术、营销、市场、经营、管理、安全等相关问题研究,攻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共同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8],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优势。
目前, 东盟各国中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在不断变化的,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潜在的网上购买欲望及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好解决办法是将货币自动兑换软件集成于电子商服务器中, 实现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处理服务。 自贸区内的各国应重视网上支付问题,构建第三方支付系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实现跨国电子支付的有效解决办法。 目前,自贸区内活跃着中国阿里巴巴、 新加坡贸易网等多个有影响力的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他们正在为中国与东盟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中国第三方支付系统——支付宝为例, 它正在开发的境外收单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在海外网站购物时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为海外购物网站和国内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买卖行为提供便利。 如果将第三方支付系统这种新业务用于解决中国-东盟自贸区电子支付问题, 自贸区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 东盟各国应尽快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A 中心),在区域范围内成立一个既有权威性又具有独立性的非政府性认证机构。通过法律授权政府相关机构对认证机构进行管理,规定成立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法律上推定经认证机构核证的电子签名的证据力,还可以通过市场培育,发展社会中介性认证服务机构[9]。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必须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培育电商平台,在各国政府,各大、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共同打造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环境,共同促进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
[1] 张振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 梁海跃,陆弘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环境分析与对策[ J].东南亚纵横, 2000,(12).
[3] 张高丽副总理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致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 -09/16/c_1112506640.htm,2014 -09 -16.
[4] 邢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J].商场现代化,2007,(7).
[5] 吴凌娇.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支付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J].农业网络信息,2007,(12).
[6]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在2014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上的致辞[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409/20140900732978.shtml,2014-09-07.
[7] 胡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构想[ J].改革与战略,2004,(10).
[8] 刘电威.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9] 薛兴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亟待解决的六大问题[ J].通信世界,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