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研究

2015-02-25 18:35
学术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离岸东南亚生产

伍 庆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亚非欧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交通路线网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离岸文化中心逐渐兴起并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向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对象东南亚地区,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离岸文化中心, 对于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水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文化全球化与离岸文化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 金融机构由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发展到从事外币的存贷款业务, 离岸金融市场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即非本地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交易的市场逐渐兴起,并逐渐形成了离岸金融中心。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离岸金融中心已经受到很多关注, 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离岸文化中心也正在兴起。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深化, 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生产和消费全球化的特征。 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者对具有外国元素的文化产品同样产生浓厚的兴趣,跨国、跨文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品生产的分工不断深化,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生产者联合创作与生产日益增多。 文化生产能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以生产本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 还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外的文化资源和要素, 生产具有异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投向全球更广阔的市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离岸文化中心。 根据离岸文化生产的目标市场和辐射范围, 离岸文化中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层次和形态。

(一)面向国内市场生产异国文化元素的产品

离岸文化生产的出现, 往往伴随着不同国家文化联系密切与交流深入, 而产生对多样化文化产品的需求,文化产品生产者开发异国文化资源,生产具有异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地缘的因素,相邻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更多,因此成为离岸文化生产的重要来源。

日本由于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文字也相通,日本国内民众对于中国文化并不陌生, 因此生产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 在深受市场欢迎的同时,也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 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充分利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围绕中国三国时期的文化要素,出版书籍、漫画、游戏等文化产品。 一般日本人说到“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 而是指日本国民作家吉川英治创作的小说《三国志》。 以三国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有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等。 日本的动漫产业发达,三国题材的作品也层出不穷,横山光辉绘制的漫画深受读者欢迎, 后来日本东映企画制作出品动画《三国志》,耗资14 亿日元且在中国大陆实地考察,历时四年有余,于1991 年12 月制作完成, 可谓三国题材动画版作品的巅峰之作。 游戏厂商光荣公司在1985 年推出了电脑游戏 《三国志》, 之后还有在PS 平台上的 《三国无双》。 现代漫画家还结合青少年亚文化的潮流不断创新,创作出将三国人物女性化的动漫如《一骑当千》,并延伸出大量周边产品。 日本三国题材的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中国市场, 也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三国题材的动漫和游戏更是风靡一时。

在这个阶段的离岸文化生产中, 文化厂商生产外国文化要素产品主要仍是面向国内观众和市场,但是,由于生产国具有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制作的文化产品质量精良, 同时由于文化产品复制传播比较容易,有很强的溢出效应,这些文化产品也可能会返回到文化资源的来源地, 引发当地消费者的兴趣,也同样受到欢迎。

(二)面向特定国际市场进行离岸文化生产

因为地理的便利,以及移民聚集、文化相似等特殊因素, 有些地区与国外的经贸往来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由此凭借发达的文化产业,针对国外市场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 逐渐具备了面向特定国际市场进行离岸文化生产的有利条件。

美国迈阿密所在的佛罗里达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由于历史原因聚集了很多来自拉美地区的移民,与拉美地区的联系也比较密切,逐渐集聚发展起以西班牙语为工具, 主要面向拉美地区市场的文化产业。 迈阿密具备了多项的优势,首先地理位置极佳,对往来穿梭于拉美、欧洲和美国的旅行者来说,正好是一个汇聚和中转的枢纽;其次,由于拉美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程度远逊于美国,迈阿密比拉美很多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同时在经济上相对稳定, 而又有拉丁美洲的城市风;再次, 迈阿密与美国国内其他拉美裔族群聚集的都市相比,生活消费相对又最低。 因此,迈阿密吸引和聚集了文化产业各个环节的公司和多种技术性的生产服务,例如众多的作曲家、编曲家、制作人、编剧、设计师、翻译等,还有供电影、电视以及摄影的场景地点,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迈阿密成为众多企图打入拉丁美洲市场的音乐、娱乐、网络公司设立总部的地点,大量文化娱乐产业公司在迈阿密成立,当地的开发商还积极吸引洛杉矶和拉丁美洲的公司到迈阿密来,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主要面向拉丁美洲市场的文化娱乐制作和传播基地,被称为“美东好莱坞”或“拉美好莱坞”[2](P124)。

这种针对特定国际市场开展离岸文化生产,形成了区域性的离岸文化中心。 作为异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的枢纽, 区域性离岸文化中心聚集了较多的文化企业大规模地开展离岸文化生产,其主要目标市场已经侧重于国外, 但是由于辐射范围有限,主要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其国际化程度仍然是区域性的。

(三)面向全球市场进行离岸文化生产

在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 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触角伸向多个国家, 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的文化生产、传播和营销能力,因此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发利用不同国家的文化资源,并销往各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出现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离岸文化生产。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 其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对世界文化资源的吸收与再出口, 从各国不同的文化中吸收有用的成分,融入自己的文化,加工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 洛杉矶聚集了大量影视娱乐公司, 吸收利用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源和元素,制作了大量的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文化商品。 尤其是动画片这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很多不需要借助真人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超越文化沟通的障碍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著名动画制作公司迪斯尼以及其他电影公司利用世界各国的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等文化资源,创作了大量的动画片,并在世界多个国家热销,例如取自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的《阿拉丁神灯》。 中国观众更为熟悉的是根据南北朝民歌《木兰辞》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在中国和全球都取得票房佳绩。 甚至在动画片《花木兰》之后,由中国人编剧、导演、演出的真人版《花木兰》电影却受到冷落,从观众喜爱度到票房,真人版《花木兰》都比不上迪斯尼的动画版《花木兰》,这颇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说迈阿密是面向拉丁美洲的区域性离岸文化中心, 那么洛杉矶吸收利用文化资源的范围之广,以及开发全球市场力度之大,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性的离岸文化中心。 全球性的离岸文化中心具备更强的文化资源调配和开发能力, 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将生产的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多个国家,所以其海外市场往往超过国内市场,而海外市场也更加多元化而不是依赖于特定国家或地区。

(四)离岸文化中心的内涵

根据离岸文化生产的演进及形态, 我们可以借鉴离岸金融的概念, 总结出离岸文化生产的内涵:吸收和利用非本地、非本国的文化资源,生产出面向外地、 外国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并实现对外传播输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岸文化生产的特点。

首先,与离岸金融相比,离岸文化生产同样也是利用和处理外来的资源, 只是离岸金融中心处理的是外来的货币,主要面向非居民的客户(混合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同时也向本国居民提供服务),而离岸文化中心处理的是外来的文化资源, 面向的是国际市场(或者同时也面向国内市场,但是海外市场所占比重更大)。 但是实物商品的使用价值很少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货币作为最抽象的商品更是具有最高的通约性, 可以看作是抽象价值之间的交换,因此可以畅通无阻地实现交换。 相比起来,离岸文化生产面临的挑战更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商品的生产和传播需要面对文化折扣问题, 因此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的难度远远大于离岸金融中心。

其次,与一般的文化对外贸易相比,离岸文化生产同样也是面向国外市场。 但是一般的文化对外贸易是生产创作纯粹的本国文化产品推向国外市场, 离岸文化生产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文化对外贸易,不仅市场面向国外,更重要的是其利用的文化资源也来自国外, 对于国际文化资源和市场的开发要求同样高。

最后,与实物商品的加工贸易相比,离岸文化生产同样也是“两头在外”,实物的加工贸易是接受外国订单, 材料购自境外而加工成品又销往境外,同时料件保税获得加工增值。 但是抽象的文化资源与实物的原料有着巨大的差异。 离岸文化生产尽管所需的文化资源来自境外同时产品销往境外,但是需要更主动地策划、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资源,同时离岸文化生产的“加工”环节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实物原料的加工, 所以其增值也远远高于普通的加工贸易。

离岸文化中心聚集离岸文化生产和贸易的企业, 面向国际市场承担着利用国外文化资源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的功能, 在一般意义的文化中心基础之上, 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也不断扩大,在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离岸文化中心,对于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顺应文化全球化趋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世界各国之间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必须充分利用全球文化资源,积极参与跨文化的交流。 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明显成绩,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文化领域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离岸文化中心, 能够更多地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 将中国文化元素与外来文化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创新, 创作出更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 同时,也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把握各国消费者的文化心理特点, 适应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市场需求,更广泛地实现多种形式的文化走出去。

(二)加强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共同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 国际文化产业价值链条也正在全球重新配置。 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联合制作、离岸外包等形式参与国际分工, 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开展合作。 但是, 从东南亚国家的实际来看,大部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但并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文化资源并进行广泛传播的能力。 我们在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合作的同时, 也要通过建设我们自己的离岸文化中心,加强与东南亚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融合创新, 共同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 帮助东南亚友好国家的文化向国内以及国际市场实现更广泛范围的传播。

(三)凝聚东南亚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血脉

华侨华人遍布全世界, 具备了海内海外两种视角,连接起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两种文化,其文化需求也具有双重特性,因此,针对华侨华人的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具有跨国传播的性质, 又具有文化内传播的性质。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就有华人奔赴南洋, 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以上, 但是很多国家的华文文化产品相对较少, 与大量华侨华人的文化消费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设离岸文化中心,将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当地文化的特色相结合, 生产更多文化产品满足海外华侨华人的双重需求, 既是凝聚华侨华人的有力支撑, 也是将中国文化产品传播到更加广泛地区的便利渠道。

(四)增强汉语吸引力,提升中文国际文化交流中介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许多国家的民众都希望更直接地了解中国, 造成了汉语的吸引力提升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需求的持续增长,“汉语热” 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普遍现象, 东南亚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更是明显增加。 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用中文作为工具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生产更多结合当地文化元素的产品, 可以为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文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中介, 让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中文使用者能够更广泛地相互了解与沟通, 特别是一些小语种文化能够借助中文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促进中文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地位的提升。

三、面向东南亚地区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的有利条件

东南亚地区与我国文化相近,经贸往来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具备众多有利条件,东南亚是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点合作地区, 也是最适合作为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的对象地区。

(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氛围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2003 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双方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合作的进程中,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程度也不断深化。 中国先后与东盟各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以及与文化相关的旅游、版权、影视等众多领域的合作协定[3](P56-57)。2005 年12 月,在第9 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将文化领域确定为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自2006 年以来, 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以论坛为平台,中国与东盟相继签署了《南宁宣言》《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3 个对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文件。在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的宏观背景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为契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产业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迎来全面开展双边、多边文化贸易的大好机遇, 也为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二)文化渊源深厚,华侨华人众多

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由于特殊的身份, 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成为中华文化与居住国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以广东为例,广东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的省份之一, 现有3000 多万海外侨胞,尤其以东南亚地区最为集中, 大量的粤籍华侨华人保留着文化上的共通性和认同感, 他们仍然讲粤语、吃粤菜、唱粤剧,文化交流非常便利。 大量的华侨华人有着多重的文化消费需求,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符合东南亚当地甚至世界华侨华人的需要。 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众多、文化交流便利的优势,也成为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的重要资源。

(三)民族同源语言相通的便利条件

语言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文化对外贸易需要解决的首要障碍就是语言障碍。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我国西南边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渊源非常深远,如西南地区的壮、布依、傣、黎族等少数民族,与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族,老挝的老龙、泰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是文化同根同源的民族[4](P89)。 很多少数民族所操母语与东南亚各国国语相同或相近,即使不借助翻译,也能顺利通话。 如傣语与泰国和老挝两国的国语极为相近,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的母语与柬埔寨国语互通, 广西京族的母语也与越南的国语互通。 此外,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与东南亚国家众多民族语种相通, 这些民族语种可以覆盖一千多万人[5]。 同源民族形成语言条件相通, 有利于建设离岸文化中心针对性开发利用东南亚各国相应的文化资源, 同时生产适应当地民众需要的文化产品, 也为文化产品顺利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有利的人文条件。

(四)文化产业合作有序推进

东南亚各国正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的一些电视剧、电影等文化产品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受到广泛欢迎, 双方文化产业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6]。 凭借与东南亚地区文化相近的优势, 我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产业合作也具备了良好基础, 尤其是部分地区借助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已经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具有离岸文化生产性质的合作。 例如在中国文化部和柬埔寨文化部共同支持下, 由云南文投集团投资与柬埔寨索玛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2008 年中国奥运会闭幕式创作团队创作的《吴哥的微笑》,是一台以吴哥窟的历史、风情为主题,反映柬埔寨特色的大型歌舞剧, 全剧选取吴哥文化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和元素, 结合现代手法加以表现。 自2010年11 月28 日公演,受到观众好评,并于2012 年被评为“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在文化产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 也为将来更多种形式的离岸文化生产积累了经验,有助于我国借助文化产业理念、技术、人才的优势,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开发文化资源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

四、面向东南亚地区建设离岸文化中心的对策建议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东南亚地区是重点合作对象。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已经与东南亚各国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合作。 广州、南宁、昆明、厦门、福州等重点城市,应当把握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 结合实际发挥各自特长, 主动调研了解东南亚各国文化市场需求,发掘优秀文化资源和题材,开发设计具有原创性的文化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争取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

(一)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

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对外贸易取得显著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在面向东南亚建设离岸文化中心进程中, 各地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动漫游戏、图书出版、电影电视、演艺娱乐等重点领域甚至细分领域进行突破。 动漫网游不需要真人演出,文化折扣相对较低,非常适合作为离岸文化生产的先锋, 支持畅销的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产品针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用户喜好,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包装制作本地化的版本, 并实施本地化销售推广策略。 加强创作培育,鼓励动漫企业关注东南亚文化题材,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等具有跨国沟通优势的题材, 适当增加和体现多元文化要素, 逐步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内涵、面向东南亚市场文化需求的动漫游戏精品。图书出版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为离岸文化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要利用信息化服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的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将传统剧目、舞台表演、音乐、美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等文化内容以及产品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影视产品是文化产业核心产品,但是文化折扣相对较高,对离岸文化生产来说,最有可能率先开拓的细分领域是纪录片。 我国的纪录片整体水平提升很快, 鼓励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拍摄反映当地非物质遗产、城市文化、民俗风情等等的记录片,利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契机,每年邀请一个东南亚国家作为主宾国, 举行优秀纪录片回顾展演,并宣传推介国际合作成果。 演艺娱乐行业整体而言在对外交流中成本较高, 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也要求较高,但是木偶剧、杂技剧等表演形式的文化折扣相对较低, 可以发挥国内相关文艺院团的优势, 支持推动院团和艺术工作者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艺术机构、 文化艺术工作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 综合利用多种文化元素,共同创作面向东南亚市场、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精品力作,并策划开展巡演活动。

(二)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作为离岸文化生产平台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先后成立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7]。 文化部关于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 “走出去” 总体规划中提出, 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在重点口岸建立文化部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基地和服务平台。 广州、南宁、福州、厦门等地应当积极打造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内容、 技术集成平台和产品、服务交易集散地,以此作为离岸文化中心的重要支撑。 逐步发挥集聚优势,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影响, 吸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企业进园集聚发展, 鼓励企业开发针对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形成文化出口尤其是离岸文化生产的集聚园区。 在此基础上,鼓励推动将离岸文化生产的模式复制到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对外文化贸易园区,积极扩大离岸文化生产的规模。 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吸引国内外从事文化产品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文化采购商、文化中介公司、文化投资商等借助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与文化企业开展合资与合作, 搭建海外知名文化企业与国内文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桥梁。

(三)利用自贸区积极争取政策创新

充分利用广东和福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契机, 积极争取在文化对外贸易领域的政策改革创新,为建设离岸文化中心提供政策支持。 自贸试验区针对普通商品在物流和金融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创新, 广东和福建在自贸区建设中应在推广自贸区已经取得的经验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促进文化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改革创新, 为离岸文化中心的文化企业开展离岸文化生产和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例如为区内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文化企业提供经常项目、 直接投资和投融资创新相关业务的金融服务, 以及按准入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 更好地进行文化合作开展离岸文化生产。 同时,文化领域由于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在对外贸易中政策限制和审查较多,打造离岸文化中心要利用自贸区的特殊优势,积极争取文化对外贸易相关政策的改革创新, 特别是对不进入国内市场的文化中转贸易、 文化产品加工贸易等等, 适当放宽限制, 如针对国外的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在自贸区内进行翻译、改编、二次创作、版权贸易,对不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在内容审查、报关等手续进行简化。

(四)大力培育国际化的离岸文化生产企业

面向国际市场开展离岸文化生产的文化企业是离岸文化中心的最重要主体, 各地文化产业中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适时加快产业融合,以资产为纽带加快资源整合,围绕做强做大目标,通过多元融资、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方式,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动漫网游、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电影电视等行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经营模式新、科技含量高、产业辐射广的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鼓励重点文化企业加大国际化的力度, 瞄准东南亚地区积极吸收和开发利用国外文化资源, 发展针对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产品申报国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推动设立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专项资金,对入选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助。 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表彰奖励制度, 设立不同层次的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的认定和奖励, 跟踪和培育多层次多梯队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五)聚集国际专业人才创业就业

建设离岸文化中心开展对外文化生产和贸易需要大量法律、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 同时,由于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开发国外文化市场并不能将现成的文化产品原样照搬或者简单翻译, 要充分考虑当地人文条件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因素, 针对特定的海外目标市场进行定制或改造, 甚至相同内容也可能需要改变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对象, 因此需要大量精通双语甚至多语、 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国际化的人才。 中国的特殊优势是有遍布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他们也可以积极发挥文化中介的作用。 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 要充分利用华侨华人资源优势, 吸引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和优秀文化人才参与中国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进行创业就业。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国内教育规模扩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优势,与高校等机构开展合作建设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训基地, 针对性地为离岸文化中心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

[1] 蔡武.坚持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 J].求是,2014,(9).

[2] Toby Miller.文化政策[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6.

[3] 李红,等.国际文化合作的经济分析——以中国-东盟区域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 范宏贵. 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5] 吴正彪.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东盟市场的可行性[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1).

[6] 黄耀东.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可行性研究[ J].学术论坛,2014,(11).

[7] 杜俊义.中国-东盟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研究[ 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离岸东南亚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