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02-24 20:03姚学丽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心理学

姚学丽 张 佩



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姚学丽张佩

摘要国内外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都注重心理学、教育学等“如何教”课程的设置,非师范生充实进教师队伍是师范院校心理学课程设置面临的新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强烈渴望对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都提出了挑战。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编排教材体系;建立多元的教师队伍,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公共心理学的学习效果;激发大学生学习公共心理学的热情;拓宽非师范生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渠道。

关键词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问题及对策

国内外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都注重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设置,非师范生充实进教师队伍是师范院校心理学课程设置面临的新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强烈渴望对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都提出了挑战。在原有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工作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以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对师范院校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做出调整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师范院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已达到成熟水平,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较高,但辩证逻辑思维基础不深,在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容易脱离现实、片面、固执;由于与社会较充分的接触,大学生情绪体验表现得充分而具体;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在相对复杂而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在迫切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近年来,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体现了大学生的上述心理状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加之媒体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宣传使他们对心理学课程充满期盼。

“教什么”、“如何教”是师范院校在师范生课程设置上考虑的核心问题,公共心理学课程属于“如何教”的范围。在我国,公共心理学是师范教育类课程之一,作为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已有多年历史,这为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奠定了基础。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师范院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院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①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②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院校开始参与教师培养培训,充实教师队伍;师范院校长远规划,大多设立了非师范专业,满足社会对多种人才的需求。师范院校非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能性使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具有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强烈诉求,包括公共心理学课程在内的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亟需做出调整。

二、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生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体系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课程名称如何,国内师范类专业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高度一致,这些教材从体系上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以基础心理学内容为主;另一类是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高校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主要讲授基础心理学。有些师范院校师范类公共心理学课程使用的是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教材,实际只讲授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其中“心理生理机制”、“心理现象分类”和“心理过程”等内容占的篇幅较多。以此类教材为基础,公共心理学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概念、理论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早在1999年时,路海东等人的研究就提出了公共心理学教学的这一困境③,10多年以来,众多心理学教材的体系编排仍未能将心理学理论体系和师范生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2.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对心理学的实用性具有强烈的诉求,这对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受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影响,很多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难以站到一定高度,将知识融会贯通,用鲜活的实例讲解心理学知识;多数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师缺少与中小学联系的渠道,不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知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对很多理论的讲解是“纸上谈兵”,难以使大学生将心理学知识和实践建立有效的联系,难以对大学生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发挥指导作用;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知识的广度、社会经验的相关性会影响其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的选择,目前,多数公共心理学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其自身的知识条件密切相关。

3.师范生缺乏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动力。

和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师范生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制度和其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这种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未激起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知识的热情,师范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无故缺课、中途逃课等现象较为普遍。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与自身掌握的心理学常识不符。多数师范生在开始公共心理学课程之前,通过电视、书籍等媒介已对心理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认为心理学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一上课却发现,心理学远没有想像的有趣,甚至很抽象、枯燥。第二,缺少及时实践所学心理学知识的平台。很多师范院校都有校级和院级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有实习支教的方案,但心理咨询机构对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虽有帮助,却难以为人数众多的师范生提供学习机会,实习支教往往与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期相隔时间较长。笔者所在高校大一即开设公共心理学相关课程,而实习支教多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相隔时间太长,大学生难以及时实践所学公共心理学知识。

(二)非师范生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一些教育政策的出台,21世纪初,教育管理部门和师范院校开始考虑非师范生公共心理学教学的问题,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就新疆的师范院校而言,有的高校既未成立相关机构,更未开设相关课程;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但由于缺少师资力量,未开设相关课程。仅新疆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基础,以心理系教师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优秀辅导员为主力为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要上的课程,课程内容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如“新生适应”、“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恋爱”、“职业生涯”等专题,但课时非常少,很难让大学生掌握、应用心理学知识。可见,目前师范院校对为非师范生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实践还未形成多数人认可的模式,对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生公共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更未见有益的尝试。

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④这是为包括非师范生在内的大学生群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政策依据。 政策的保障加上大学生的强烈需求,近几年很多高校对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广州大学在对心理学课程重新设计的基础上向全校大学生开放,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师范院校,为非师范生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所在高校为全校大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师范生多开设《教育心理学》和《中学生心理辅导》两门课程。师范院校具有较丰富的从事公共心理学教学的队伍和经验,在增加了对非师范生的教学工作之后,如何从整体上深入规划和改革公共心理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结合师范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编排教材体系。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将师范院校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分为面向全校大学生的通识课和面向师范生的必修课两类。笔者认为,通识课教材应该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技术,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生活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的心理问题。师范生使用的必修课教材在讲述包括个体和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等心理学知识基础上,主要介绍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无论是服务于教师职前培养还是服务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编排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应该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理论。

(二)建立多元的教师队伍,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公共心理学的学习效果。

仅凭心理学专业知识难以取得理想的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加上师资队伍紧缺等因素,建立多元的教师队伍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师范院校有大量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监狱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弥补现有教师及其经验方面的不足。在多元教师队伍的保障下,公共心理学课程会出现讲座、案例教学、团体辅导、心理小实验和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授课形式,可以提升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三)激发大学生学习公共心理学的热情。

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之前,通常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具有极大的兴趣和期望,但学后往往不满意,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心理学课科学的教材体系设计、多元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相应的授课方式变化会拉近大学生与心理学的距离,缩小大学生的“不符”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心理剧、心理健康日和各级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在校园里形成强烈的氛围,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后,学校组织的心理剧等多种相关活动参与度大幅提高,大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切实感受到心理学的价值,这与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拓宽非师范生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渠道。

课程改革后,非师范生学习一般心理学知识的需求得到满足,但仍缺少深入学习与教师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渠道。这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通过扩大博雅课程的选择范围、实现大学生自主选课等渠道,满足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生的学习要求。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D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396032197360029150-0.htm。

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00106/130.html。

③路海东、李力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意向的调查分析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第43页。

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20/201106/xxgk_120774.html。

张佩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女)

〔责任编辑:贺朝霞〕

●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 姚学丽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女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文科基地“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XJEDU040513C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G652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5)06-0098-0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心理学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