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高亚军, 屈永才, 薛艺东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心脑血管病专科病区, 陕西 延安, 716000)
关键词:石杉碱甲; 尼莫地平; 血管性痴呆; 疗效; 安全性
血管性痴呆(VD)目前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导致精神及躯体残疾的主要病因[1-2]。有研究[3]称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变造成胆碱能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胆碱酶抑制剂可能对该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为了探讨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于该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作者对84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VD患者84例,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5.4±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58例,脑出血患者26例;同时合并高血压患者2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萎缩,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以及国际精神科学研究协会(NINDS-AIREN)中关于该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5], 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评分均在10~24分,属轻中度痴呆患者,Hamilton抑郁评分<17分,Hachinski脑缺血指数量表评分>7分。除外活动性癫痫、能够解释痴呆原因的其他疾病、可能干扰病情评级的其他疾病,同时除外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患者,除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外精神病患者。将上述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VD原因、合并疾病以及MMSE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患者入院前均停用改善智力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2周,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及吡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尼膜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10)30 mg/次,口服3次/d, 吡拉西坦(脑复康,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67)0.8 mg/次,口服3次/d; 观察组则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石杉碱甲治疗,尼莫地平用法用量均与对照组相同,石杉碱甲(双益平,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3)150 μg/次,2次/d。上述治疗均持续用药至少6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评估采用MMSE量表,对患者的时间、地点、计算能力、定向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视空间等30个项目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采用改良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R)对患者进行智能评价,评分越高智能越好[6-7]。
2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ADL评分以及HDS-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 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3讨论
目前认为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的缺血性损伤、伴或不伴小血管病变的皮质下白质的梗死、关键部位脑组织梗死、脑组织缺血性病变以及部分出血性病变等均可导致皮质下白质的传导纤维断裂,进而损伤中枢神经结构,从而影响中枢之间的联系,导致了痴呆的发生[8-9]。而近年来有人[10]提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后再灌注均可导致海马CA1神经元的损伤,而此后的几天将造成迟发型神经元死亡,也被认为是VA的发病机制之一。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石杉碱甲是一种特异性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延长乙酰胆碱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作用。研究表明,基底前脑中,胆碱能神经元广泛支配大脑皮层,在记忆、识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石杉碱甲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进而能够对胆碱酯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使突触中的乙酰胆碱浓度增加,并延长其作用时间,从而能够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11-12]。作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VD患者42例,并与使用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ADL评分以及HDS-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 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这一结果说明,采用尼莫地平与石杉碱甲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痴呆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智能等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未使用石杉碱甲的对照组[13-14]。另外作者对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胃肠道及头痛等反应,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也均未见明显改变。这一结果说明,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于VD患者的治疗是较为安全的,并未因石杉碱甲的使用而增加不良反应,也并未因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骆迪, 毕齐.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5): 423.
[2]曲艳吉, 卓琳, 王华丽, 等. 1980-2011年中国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中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的Meta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7): 533.
[3]张冬梅, 张艳.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评价[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21(1): 75.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4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1.
[5]翁映虹, 黄坚红.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J]. 广东医学, 2010, 31(14): 1881.
[6]刘人杰, 涂秋云. 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及研究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1): 139.
[7]徐猛. 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中国使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20): 15.
[8]Kalaria R N, Maestre G E, Arizaga R, et al.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revalence, management, and risk factors[J]. T Lancet Neural, 2008, 9(7): 812.
[9]Economos A, Wright C B, Moon Y P, et al. Interleukin 6 plasma concentration associates withCognitive decline: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 Neuroepidemiology, 2013, 40(4): 253.
[10]盖祥云, 赵瑛, 刘琳, 等. 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致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 7(11): 614.
[11]吴万振, 于恩彦, 廖峥娈, 等. 基层社区医生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诊治技术需求与了解调查[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2): 1932.
[12]韦进. 痴呆的老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2): 92.
[13]韩威, 姜慧轶, 魏胜男, 等. 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40(3): 598.
[14]朱峰.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防大面积脑梗塞的作用[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12): 1665.
通信作者:屈永才
收稿日期:2014-06-20
中图分类号:R 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7-121-02DOI: 10.7619/jcmp.20150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