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光的反射”教学为例

2015-02-23 05:58林成国
物理之友 2015年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考实践

林成国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5)

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光的反射”教学为例

林成国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盐城224005)

名师简介:林成国,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盐城市名教师、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曾主持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编《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摘要:“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该策略提出的现实背景、基本构想以及对其实践与思考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构建高效课堂,意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1研究背景

教育心理学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问题的提出、解决、应用为主线,以学生的合作、展示、交流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策略.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提出,未来的学习着重于考虑、挖掘问题,及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近年来,在美国、英国、日本有不少学者提出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这一观点.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是常规性的,但对于学生而言则可能是创造性的.因此,问题化的教学策略受到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机械性,最典型的是教师讲、读,学生听、记、练这一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公式的应用,导致课堂教学出现重灌输、重讲授、重训练的状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特别是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正式写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在此影响下,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再到如皋中学的“活动单导学”等等,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启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以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以现代教学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并能解决问题.教学中,以问题的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

2“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策略,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起支持、引导或辅助作用,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努力,提出或发现问题,并能探究解决问题,实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根本目的.因此,该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重在四个基本环节:第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师生交流,方法探讨,探究并解决问题;第三,学生展示,质疑讨论,总结并反思探究过程;第四,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形成结论并加以运用.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3“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

“光的反射”这节课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光的反射是在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光的反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进行了创新,精心设计研制了“烟雾箱”、“三线共面”等实验.通过这些自制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对光反射有感性认识.因此这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学习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质疑和讨论交流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真正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家乡——盐城的风光.

课件:播放视频(盐城盐渎公园、聚龙湖、城市宝龙广场、海盐博物馆有关光反射的景色,如图2、图3).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清晰的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玻璃的反光现象,大家知道这些都是光的什么现象吗?

生:反射现象.

师: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光反射有什么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今天就让我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

从刚才的视频可以发现,光的反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你会发现物理就在你身边.刚才同学们观看了一些光的反射现象,下面再请同学来亲身体验一下光的反射.

活动1:体验光的反射

图4

师:将容器里蜡烛点燃,过一会儿盖上盖,再放一张纸在A、B点之间,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容器的A点射入,B点射出.请同学们试一试,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师:哪位同学愿意接受挑战,让大家给他记时,看他完成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生:展示光的反射实验(如图4).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若干问题.)

同学们问题还真不少,不过老师认为现在最需要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遵循什么规律呢?

小结: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并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前题.本节课突破传统的引入方式,通过播放日常生活中关于光现象的视频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接着的一个体验活动,又为学生自主提出、生成问题创设了情境.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对光的反射没有直观的认识,现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到容器中烟雾显示出清晰的光路,也充分领略了光的反射现象.

3.2 师生交流,方法探讨,探究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并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光的反射?有关光的反射的几个名词教材上是如何定义的?你能在黑板上用图标注出来吗?

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并在光路图上标注有关光的反射的几个名词).

活动2: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图5

师:如图5所示,现在老师在镜面上一点的上方竖直放一根细线,作为法线,用激光笔对着该点入射,改变入射的角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讨论,对光的反射时规律作出猜想.)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交流发现、提出猜想.)

图6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在刚才的实验中,清晰地显示了光在烟雾中传播路径,但不方便我们探究其中的规律,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更方便的装置,将它套在激光笔上,贴着光屏,可以在光屏上清晰的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如图6).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你将怎样用实验来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刚才各个小组都做得不错,下面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实验过程以及收集到的数据.(学生展示交流).

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小结:问题解决与结构化的知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互补关系,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光反射现象以及有关名词的含义,所以在实验探究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形成结构化的系统知识.接下来,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展开实验探究.课堂上真正把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因此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将要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教师灌输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3 学生展示,质疑讨论,总结并反思探究过程

活动3:归纳光的反射定律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光反射的规律.回过头来思考一下,发现有些问题.现在老师在这个模型上再模拟一下,以30度的入射角入射,你能帮老师确定法线的位置吗?你确定反射光线的依据是什么?

生: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师:可是这样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是30度,为什么不在这个位置?(将表示反射光线的那根针插在在另一平面内设问).

生: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师: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呢?如是,如何用实验验证?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你们得出结论是什么?

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在刚才的探究中,同学们发现这三线除了在一个平面内,在位置上还有怎样的关系?

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师:这就是我们一起探究的光反射的规律,称作为光的反射定律.

小结: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思考、反思、交流探究的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有的同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所在,有的同学在互相质疑,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同时,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做到信息沟通,成果共享.“为什么这两个角度也相等,却不是反射光线的位置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自然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除了角度相等之外,还必须满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这样,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掌握更加透彻.

3.4 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形成结论并加以运用

活动4:解释“倒影”

师:刚才通过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你能应用它来解释我们在视频中看到“倒影”的原因吗?(用课件模拟人眼看到平面镜所成的虚像.)

师:请同学们解释“倒影”形成的原因.

活动5: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现象

师:下面请同学来看个小实验:利用投影机的灯光,在屏幕上放一个平面镜,在侧面看,白屏和镜子哪个更亮?

生:白屏.

师:这是为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内容,试着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生: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白屏发生漫反射.(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师:(课件展示视频中的玻璃幕墙反光现象).这是属于哪种反射?

生:镜面反射.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但有时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

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节课通过光反射知识应用的训练——“倒影”形成原因、镜面反射、漫反射现象,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矫正错误、清除盲点、升华知识.课堂练习、反馈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使学生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对光学作图的注意点有了更深的印象.

4对“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4.1 课堂上教师要牢牢把握“问题”主线,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空间

初中物理课型有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题讲评课这几种类型.因此,“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并不提倡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有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因学而变,紧紧围绕课前预设的问题主线,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在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即要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课本,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答案等放手让学生概括.总之,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

4.2 课堂上教师要紧紧围绕“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重在点拨、引导,以点拨替代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形成结论.首先教师应当是围绕“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问题解决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的难度和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最后教师应当是小组合作学习及反馈的倾听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在倾听学生的展示、交流发言时及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指导学生完成归纳、总结与应用.

4.3 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问题”观念,积极参与对展示、交流活动的评价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很多方面将会在教师的预设之外,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太简单,甚至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不是问题;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并不是本节课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教学的主题等等.因此,“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树立正确的“问题”观念,呵护并善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生成、展示、交流、质疑等活动作出正面评价,营造一种良好的问题氛围.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自尊心强,易受伤害,教师要对学生多做鼓励性评价,培养其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一种努力奋发、积极向上的动力,最终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感想、敢做、敢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解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构建.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保证评价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促进他们通过参与和交流,客观地检视和评价自己,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名师论坛·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思考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