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2015-02-23 04:08孙丽娟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塘鲶鱼动物性

鲶鱼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孙丽娟

(哈尔滨市呼兰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150500)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鲶鱼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鲶鱼营养丰富,每100g鱼肉中含水分64.1g、蛋白质14.4g,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的人食用。鲶鱼所富含的营养功效,更是增强了其在市场和消费等方面的竞争能力,受到消费群体的重视和追捧。鲶鱼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普遍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欢迎的一个优良养殖品种。因此,鲶鱼养殖在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渔民养殖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缺点是耐寒性差,水温在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故在捕鱼旺季鲜鱼上市量高度集中,造成鱼货积压,售价低廉,效益不高。

1 饲养管理

1.1 合理密养,两级放苗

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且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cm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1.2 饵料投喂要“四定”

铒料投喂要以动物性铒料为主,以植物性饲料为辅,主要的动物性饵料有浮游生物、螺蚌、小杂鱼、蝇蛆等;植物性饲料有各种粮食及副产品。放养后首先投喂浮游生物、粉状配合饲料,然后投喂蝇蛆,蝇蛆可采用粪肥培育,也可在池塘边设些小粪池培育,还可将粪肥堆在池塘周围水岸处自行培育。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也可投喂各种商品饵料、植物性饵料及各种豆饼、豆渣、糠麸等,随着鱼体的快速长大,最好多投喂动物性饵料。投喂鲜活铒料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供给,是养金丝鲶鱼高产稳定的重要保证。但投铒料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饲料要保证充足,气温在22~30℃时,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气温在12~22℃时,要逐步减少投饵量,每日投喂2~3次。

2 疾病防治

2.1 链球菌病

病鱼发黑,离群漫游,鳍片下出血,离水后鳃丝立刻流血,伴有突眼、腹水、肛门红肿等典型症状。治疗可全池泼洒中仁金碘,亩用100mL(1亩=667m2),连用2天。病情较重时,可降低水位,泼洒利福平0.5~1.0ppm,4h后加水。内服利福平、免疫强肝素、维生素C拌料,连喂3~4天,每天2次 。病情较重时,加拌菌克2g/kg,泼洒、内服结合使用,4天后可愈。

2.2 赤皮病

鱼体表局部或大量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kg鱼重用药1g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2.3 肠炎病

该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体色变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不吃食或吃食减弱,并部分开始死亡。防治可用10~15g的土霉素粉拌100kg饲料投喂,连续3~5天。用鱼广灵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8mL/L浓度,每天1次,连续3天。

3 讨论

池中存在有病原体,能否引起塘鲶鱼生病,要看塘鲶鱼的抗病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抗病能力强,则鱼不发病,因此要采取措施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养殖户自繁鱼苗养殖有利于防止带入外来病原体,减少运输过程造成的损伤。通过在不同区域分别选择体质健壮、遗传性状好的雌雄亲鱼,可防止出现近亲繁殖,保证后代有比较强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大塘鲶鱼动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画卷苗乡——大塘
让鲶鱼慌起来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Space X会是搅局“鲶鱼”?
陷 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