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云南开放大学 学报编辑部,云南 昆明65022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现代化建设中,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重要任务。专业结构是中职学校的核心所在,也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结构好坏与否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十一五”以来,多次召开职教工作会议,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云南省中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66.91万人,与2005的32.76万人相比增加了34.15万人,相比普通高中多出3.6万人,中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已占据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2013年全省共有中职学校305所(成人中专除外),已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的52所,省部级重点学校66所,示范学校28所,合格级学校65所。
关于印发《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管理规定》的通知(云教职〔2010〕10号)指出:“从2010年7月1日起,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一律以教育部2010年新《目录》名称为规范专业名称。”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的分类标准,对云南省中职学校2013年招生计划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专业结构兼顾全局性和局部性。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职教育专业共分为19大类,共321种专业。云南省2013年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涉及19大类共210种专业,专业大类设置齐全。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与调整,要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要结合校情,根据各自学校独有的优势开设自主专业,实现全局和局部的有机结合。如云南省邮电学校开设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芒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的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咖啡种植)专业、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煤矿采矿技术专业等。这些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在满足各地、各行业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实现了全局性和局部性的统筹兼顾。
表1 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情况统计表
2.形成以主体专业为中心,相关专业为依托的专业集群。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应着眼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注重实现整体效益,着重布局1到2个专业大类,发展以主体专业为中心,相关专业为依托的专业集群。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以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和医疗卫生类为主导,所占比重分别为12.86%、12.38%、10.00%、8.1%、8.1%,合占总体规模的51.44%,呈现出集群式结构特征。
3.专业结构设置基本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特征。据云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云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构成为:16.32:42.33:41.35,第一产业最少,第二、三产业基本持平。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构成为:12.86:50.97:36.17,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与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构成基本相符合。
1.缺乏前瞻性,新兴产业专业结构滞后。《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6大重点发展产业。对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进行统计(表2),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专业都表现出招生人数小于在校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又小于毕业生人数的特点,说明这两类专业目前处于下降趋势。另外,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调试维护、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反应堆及核电厂运行等专业更是出现了零布点。数据表明,云南省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缺乏前瞻性,市场反应灵敏度低,新兴产业专业结构滞后,与规划中提出的六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2.专业结构过度重复。云南省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等问题,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片面追求就业率,在专业结构中过多关注短期热门专业的社会需求,造成专业结构过度重复,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从专业布局来看,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重复布点在100个以上的专业共有14种,其中,有292所学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19所学校开设会计专业、207所学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52所学校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办学成本低,招生相对容易,七成以上的学校都有开设,盲目跟风过度重复,对中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缺乏专业结构评价体系,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如前所述,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目前存在新兴产业专业结构滞后、过度重复的问题,加之近几年对专业结构审批权限的放宽,使得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导致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同时,受缺少科学论证、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学校专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云南省共有132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23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121所学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些专业在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中都普遍存在,中职学校与之相比劣势尽显。由于缺少市场调研,对社会人才需求、人才规格需求把握不准,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表2 2013年云南省中职学校学生分科类情况
中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发展定位和学生职业诉求密切相关,是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关键一环。专业结构的科学性与稳定性优化不只是教育系统单方面的责任,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要形成合理,协同共建、深度合作,切实体现中职院校专业结构的综合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实现中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针对上述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对策性建议,具体如下: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本质决定了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的过程中要遵循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规律,一方面要做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准确洞悉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社会生产发展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则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诉求,实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对接。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专业结构体系运行经验,遵循市场变化的前提是熟悉市场,熟悉市场就不得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应该包括人才需求调查、人才规格调查和专业结构分析三个方面。人才需求调查主要解决学校应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规模如何、开设多长时间等问题;人才规格调查主要解决社会需要的是哪个层次、什么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等问题;专业结构分析则是以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反思专业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兼顾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专业结构分析过程图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做大做强与云南支柱产业、低碳经济、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立技术产业职业教育联盟。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要以此为方向做好市场调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专业引导,推动专业优化工作稳步前行。尤其要把握好社会对于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通过宣传引导,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选择具有前瞻性或战略性的专业。
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运行并不完善的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要借助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得以有效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倡导产学研相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最佳途径是走产教相结合之路。《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建好12个区域性职教园区。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运作机制,促进31个职教集团内涵式发展。政府积极参与有效干预,可从推动校企合作和建立产教结合实训基地两方面着手。中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生经常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岗位基本技能需求;企业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性教学,传达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和用人信息;学校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可安排学生实践学习。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是促进中职教育和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职学校生存靠内涵,发展靠特色,中职学校要想办出特色离不开设备齐全的实训基地。2009年云南省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会上提出在“今年内在该省完成100个骨干专业和200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启动首席技师聘任制度”推动企业和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政府参与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政策层面,更多的要从资金予以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对涉及到新兴产业的新型专业,如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矿山机械运行与维护、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等,这些专业对实际操作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基础设施过硬的实训基地才能实现其与社会需求的高度融合,这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往往需要政府投入大笔资金。
职学校的专业结构要以先进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取经济、快捷、有效地方法来施行。发达国家专业结构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专业结构路径优化要以完善的评价机制和职业分析能力为基础。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时应从其是否满足职业分类体系的需要?是否满足学校专业结构规划的需要?是否满足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定位的需要?是否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职业能力分析引用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分析法:通过职业分析,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构成任何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而且能够确定相邻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联结点。
图2 专业结构优化路径图
归根结底,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就业市场来反映,个人的职业诉求也要通过劳动力就业市场来反映,中职学校也要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结构。在这种需求模式的驱动下,市场既是出发点也是终结点,据此,优化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路径可具体分解为八个步骤(图2)。以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出发点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人培养方向,形成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若可行就要从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专业规划。专业规划完成后到第六步专家论证,只有通过专家论证才可以上报审批备案,完成设计,最后用专业结构评价指标来检验专业结构的实施情况,进而促进专业建设,为中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于军.实施产胶结合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4,(2).
[2]汤光伟,秦辉.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研究[J].职教通讯,2012,(16).
[3]曹晔.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4]邓泽民,张扬群.现代四大职教模式(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项冬松.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驱动模式[J].职教论坛,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