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总论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5-02-22 20:51曹明媚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3期
关键词:总论病原体病原

曹明媚,潘 卫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病原生物学总论的教学改革探索

曹明媚,潘 卫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病原生物学总论部分的教学在整个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第二军医大学的课程整合模式,对病原生物学总论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学生; 专业,医学/组织和管理; 教育改革; 病原生物学

为顺应本校课程整合改革要求,原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2门学科合并成病原生物学,将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进行了有机整合[1-2]。尤其是对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与防治中的共性部分进行系统的融合,形成全新的病原生物学总论,这对授课提出了新的挑战。总论部分的课程是学习病原生物学各论的基础,学好总论对各论部分的内容学习至关重要,总论部分授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和蠕虫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对总论部分采取的授课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4]。

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讲授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抽象的病原生物学总论部分。如果教学设计不佳,教学方式单一、不生动,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熟悉的知识范畴,生动教学方法,引导思考,调动积极性,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提高授课质量。因此,在本校病原生物学的整合课程模式下,本教学团队对总论部分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 保留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举例法、故事法。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发展史中都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实例、故事,在总论部分的讲解中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和小故事,巧妙地将鲜活的科学人物和生动的科学实例贯穿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史中。例如,学生基本都知道预防天花的方法是牛痘接种,由此教师讲述牛痘接种法的发现,并引出我国早在明代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整整早了200年;从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巴氏消毒牛奶,引申出巴氏消毒法的来历: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解决酒类发酵中变苦的问题而发明;我国东晋时期就有治疗疟疾的方剂记载——葛洪(公元284~364年)的《肘后备急方》,由此又引出了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等等。这些真实有趣的故事上课伊始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又如,在讲授“消毒与灭菌”章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先讲述护士职业创始人南丁格尔的事迹,然后设问“为什么仅仅半年左右时间,南丁格尔就使伤病员死亡率从50.0%降到了2.2%?”请学生们思考、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最关键就是做好了消毒灭菌,由此引出消毒灭菌的概念和重要性。有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并且真正意识到在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的重要性。又据此引出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这个特性,利用无菌手术的创始人“李斯特”的故事:因为在手术室中采用喷洒苯酚及手术器械、纱布煮沸消毒,术后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从45%降低到了15%,加深学生对“有菌概念、无菌操作”的认识。

设问法的运用。在讲授“病原生物的生理”这一章节时,由腌渍食品引出问题“为什么我国古代用‘糖渍、盐腌’保存食物?”从而展开病原生物的物理化学组成,深入地讲解各种病原生物的生理知识。在讲授“病毒的基本性状”这一章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大家从出生到现在一年四季中得什么病的最多?”“感冒大多数是由细菌引起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与前面讲过的细菌相比较,病毒有什么特点?病毒的基本性状都有哪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相联系,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巧用比喻。例如,在学习“病原体的感染与免疫”时,可以将病原体的感染与机体的免疫比喻为两军对垒,通过介绍两军的对抗较量、战争的输赢,从而将相关内容引入,由这样一根主线将本章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做到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实际授课中,每次讲到这一章节,课堂气氛都尤为热烈,起到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

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灵活应用PBL教学,以临床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然后讲解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或者先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经典病例,让学生课后自学并查找资料准备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一改传统的“以病原体说病”为“以病说病原体”,从而更贴近临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5]。例如,配合“病毒的复制与变异”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背景,选择“甲流”“禽流感”等热门话题,安排学生分小组做专题准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积极查找资料,旁征博引,查古寻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重点发言,并从中适当引导、修正和补充学生理解中的错误和遗漏之处,最终阐明病毒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等内容。这种与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其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其认识到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而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自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信息的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加强,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可以运用“发热”病例,引出病原体中细菌、病毒、原虫感染均可导致发热,比较其发热的异同,从而导入各类病原体的概念,以及以上病原体各自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实验室检测之间的异同;利用“腹泻”病例,提出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分别有哪些,这些病原体既有细菌、病毒也有阿米巴、原虫等,从而引出这些病原体的特性、异同。

3 网络交互学习

网络具有拓展学员学习时空的优点,并且在热点问题和新进展的动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在原有医学寄生虫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6-7],补充进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病例资料等,完善了病原生物学网络教学资源,并积极使用即时通讯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建设,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协作、表达和信息处理能力。

4 其他教学形式

采用Sandwich教学法[8],在教学中,穿插学生交叉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及学习汇报等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沟通,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以及不断探索新知识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另外,还融入包括视频课堂、实验室见习等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以“第二课堂”、“本科生导师”等形式鼓励学员参与科室科研和教学改革活动,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知识,达到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

在2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的教师灵活运用以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PBL、Sandwich、交互式、小组辅导式、学生报告式等一系列优化组合的方法,着重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将进一步推广实践,争取更好得进行完善。

[1]郭晓奎,潘卫庆.病原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景涛.病原生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娜,李波清.关于医学微生物学绪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插4.

[4]余莉.关于医学微生物学绪论课的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8):49-50.

[5]陈伶利,李杰,卢芳国,等.基于TBL教学模式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2):1003-1005.

[6]曹毅,彭恒,张冬梅,等.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医学寄生虫学》PBL教学初步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60-1462.

[7]彭恒,李翔宇,朱淮民.基于网络的医学寄生虫学PBL教学问卷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620-623.

[8]黄亚玲,马建辉,彭义香,等.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8,21(3):55-5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58

B

1009-5519(2015)23-3661-03

2015-07-1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整合课程(BMB2014020)。

曹明媚(1976-),女,浙江金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方向的研究;E-mail:mingmeicao@163.com。

猜你喜欢
总论病原体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环境法总论课程中自主评价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