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畜牧兽医水产局 163515)
夏季养猪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
王彦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畜牧兽医水产局 163515)
温度难降、湿度难控制。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因此,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猪的采食、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母猪怀胎率和产仔率、公猪的精子质量、仔猪存活率等生产繁殖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如不采取降温措施,各类猪群(除哺乳仔猪外)将会处于热应激状态,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母猪不发情,受胎率和产仔数明显降低,分娩母猪表现出烦躁,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失重较多,造成仔猪初生体重较轻,增重减慢,存活率低。
母难孕、仔难养。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精子活力明显下降,是导致母猪受胎率低的直接原因。其次,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也会影响配种和受孕。运动量小等,都可出现母猪的死胎和弱胎现象。另外,猪细小病毒病、非典型猪瘟、猪乙型脑炎、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子宫感染、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弓形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也是导致母猪难孕的重要原因。母猪难孕,将导致7、8月份配种,受胎率只能达到正常受胎率的一半,这将造成当年11、12月份产仔数减少,直接影响来年5、6月份育肥猪出栏数量。
疾病难控制。由于夏季蚊蝇多,难以控制,成为很多疾病传播的媒介,很容易造成夏季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猪乙型脑炎的流行,同时由于湿热的影响,霉败饲料增多,仔猪腹泻病无法控制。
营养性原因。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在环境温度超过30℃时失效更快,而这些维生素是维持母猪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维生素,由于失效而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是导致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原因之一。青绿饲料缺乏或不足,不仅不能补充维生素,还会造成公、母猪便秘,影响采食量和正常的繁殖活动。
环境温度高。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多在38~40℃,甚至更高。公猪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显下降,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运动不足。现阶段多数规模化养猪场种猪的运动量都不够充分,特别是使用限位栏(定位栏)的猪场,运动更少,母猪出现后肢乏力影响配种;公猪运动过少,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这也是农村散养的公母猪无论什么季节受胎率都高的原因。
①防胚胎死亡。母猪怀孕初期,禁止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慎喂菜籽饼、棉籽饼、粉浆、粉渣、酒糟及酸性过大的饲料,应适当给母猪喂些青绿饲料,大约每天1~1.5 kg,这些饲料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对胎儿生长发育和避免发生死胎有良好的效果,可按1∶1的比例加水拌成湿料,并加强饮水。另外,饲喂妊娠母猪应定时定量,每日喂2次或3次。②防机械性流产。夏季要注意合理安排妊娠母猪的饲养密度,例如,在7~9 m2床位的母猪舍内,妊娠前期最多养4头,到妊娠后期最多不超过2头,最好单圈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强欺弱,采食不均,造成胎儿生长不整齐,也避免因天热烦燥而相互撕咬和碰撞导致死胎增多或流产。如附近有草地,可经常让母猪去活动可增进母猪的健康,缩短产仔时间。③防热性应激病。对妊娠母猪除供给足够的饮水外,要有遮荫、通风等设备,防止中毒及其他热性应激疾病的发生。热天可向舍内、些凉水,但不要直接喷在母猪身上,在气温达35℃以上时,可采取安装空调、电风扇等迅速降温,以防造成死胎。④加强环境控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定期采用消毒药物百毒杀或次氯酸钠等,不能用生石灰或火碱消毒,因易使猪受到伤害。在猪的食槽内加喂湿拌料,尽量避免剩料以免发酸霉变,每天把食槽清洗后在阳光下晒干。⑤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夏季高温高湿,要注意饲料的存放空间,保证在储存和饲喂过程的新鲜度,建议库存时间控制在7天以内,保证通风,防止太阳直射到饲料,防止饲料结块和霉变。料槽在采食后应及时清理,防止积料时间长而变质,特别是湿料要在采食后半小时内清理干净。平常注意料槽的卫生,勤擦洗料槽的青苔和残余饲料。⑥正确处理好温度和湿度关系,合理的温度在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