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训练急性高原病救治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建立及实践

2015-02-22 02:54蔡明春谭小玲田志军吴金春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原病高原考核

蔡明春,吴 玉,谭小玲,田志军,吴金春,黄 瑊

本着训练为了实战,贴近实战,使演练更加科学,针对性、目的性更明确,我校对2014 年“军事医学综合演习(卫勤演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明显的举措是制定各训练科目考核评估指标与标准,参演学员分轮、分组、分单元开展轮训,最后随机分组考核,检验受训学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卫勤保障问题的能力,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定性评价。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1],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 发病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柏维尧等[2]报道新兵快速进入高原发病率在32.5% ~95.55%。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其中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病情较重, 死亡率高,是威胁初入高原官兵生命,导致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3]。 本次演习是以“高原地区联合作战卫生联勤保障”为背景。 因此,围绕急性高原病预防救治训练是本次演习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先制定了急性高原病救治考核评估指标和标准,并对学员进行分组培训和考核,现将此次急性高原病救治演习训练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考核评价指标制定

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按照军事医学综合演习总体方案,由多名学员组成一个救治组为考核对象,以重点考核批量伤员到达后救治工作的安排流程、救治技术流程为指导思想,参考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文献[4]及《高原军事医学》[1],制定了《急性高原病救治- 军事医学综合演习训练效果考核评估指标与标准》。该标准主要由:组室工作安排、救治流程、医疗文书、回答问题4 个模块组成,共计100 分。

“组室工作安排”包括人员分工、合理布局救治室、接诊分治、合理调度4 个方面,共10 分,主要考核组长组织协调,各成员分工合作,合理利用资源有序迅速展开工作能力。

“救治流程”是本次考核重点内容,共计70 分,包括:急性高原反应(20 分)、高原肺水肿(25 分)、高原脑水肿(25 分)的诊断、医嘱、处置过程。考核学员对急性高原病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处置流程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关于高原肺水肿诊断,学员需要询问进入高原时间(1 分);了解有无咳嗽、胸闷,咳白色和粉红色泡沫痰(2 分);体检时听诊肺部有无湿啰音(2 分)等关键环节。 缺一项扣相应分值。

“医疗文书”包括野战病历、伤票、后送文书,共计10分,主要考核学员对病历书写、战时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掌握情况。

“回答问题”,共计10 分,考评教员通过考核标准预设问题,或根据实际情况随机提问。 主要针对组室工作流程、急性高原病分类、发病原理及诊断要点,考核学员对急性高原病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 本教学组还设计了几种急性高原病模拟伤员卡,主要内容有:近期从平原到高原的病史;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高原反应有头痛、头昏、食欲减退;高原肺水肿患者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高原脑水肿患者有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醉酒步态等颅内高压典型症状及口唇发绀等缺氧体征。 为模拟伤员学员提供表演脚本。

2 训练及考核

本次参演学员主要是大四医学本科生,有临床、预防、护理、高原等专业。 通过分组轮训、分练、模拟考核等实施训练,最后进行正式考核。

参演学员分组到各救治室进行训练,主要让学员掌握急性高原病分类、诊断及救治原则,了解发病原理。 其次,熟悉医院急性重症高原病室常规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了解装备功能,熟悉本室展开工作流程。在教员示范下,学员模拟病员及医护人员, 训练急性高原病诊治操作流程,包括询问病史、初步判断伤情、体检,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诊断明确后下医嘱,如一般高原反应需要休息、吸氧,对症处理;肺水肿患者需扩张支气管、降低肺动脉压力,脱水利尿;脑水肿患者需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力,保护脑功能;掌握急性重症高原病后送原则,对处置后病情平稳的需后送或转轻伤组。 带教教员根据学员操作情况,指出不足并纠正错误。

学员按名单分组进入组室后,在监考教员的组织下抽签确定考核角色,围绕伤病员救治开展相应工作。 考核以伤病员流为主线, 从参与考核人员到位后救治工作准备,伤员到达后接收伤员,救治安排,救治措施实施,直至完成组室基本工作为止。 考评人员根据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并当场对学员进行点评。

3 结果与分析

共有4 组学员,每组10 人,共40 人参加了急性高原病救治室考核。 考核成绩分别为67、78、85、88 分。 现就扣分较集中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组室工作安排方面,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组长指挥调度能力较弱,在分工、展开等工作上耗时过长;在病员流经过多时,不能合理分工、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治。 另外,组员之间协调配合不足。得分较高的小组,组长沉稳,应变能力强,进入救治室后整队报告信心十足,给考评教员留下良好印象。 总之,组长能力是决定该项得分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

救治流程是失分最多项目, 最大错误是诊断错误,个别学员仅凭前方伤票初步结论进行诊断,未进一步问诊和检查;其次是诊断要点、处置措施不全;另外,在问诊、体检、治疗方面不系统和规范。 反映出部分学员对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

医疗文书方面,主要问题有病历书写不规范、缺项等,表明学员在文书书写方面训练不足。回答问题环节总体较好,失分不多,反映学员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总之,通过随机分组,学员考核均达标,表明训练达到效果。但4 组成绩差距较大,除团队协作、考核评估系统本身因素外,在训练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学员问题: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和全面,实际操作能力严重不足。 部分学员对训练重视不够,未认真练习。 (2)教学方面,主要在前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 (3)组织方面,参训学员较多,训练时间不足。

4 讨论

通过本次实践操作考核,达到了3 个目的:(1)促进演练教学改革,使教学目标明确,更贴近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2)促进学员重视训练。 以往演练没有考核,最终演习表演时每个学员只承担一个角色,使学员对其他训练项目不重视,训练效果不佳。 改革后,由于增加了考核评估,并且考核项目是随机抽取,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3)通过考试结果反映训练水平,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次初步实践,发现有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4.1 学员基本技能训练需增强 在训练中发现,学员普遍对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缺乏训练,非护理专业学员缺乏对打针、输液等基础护理技能方面的培训。 而各专业救治组室也没有足够时间或专业能力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需要演习组织者对此进行系统设置。应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技能背景设置演练科目,使各组室教学训练内容能相互衔接而不重复。

4.2 考核组织实施方式需进一步规划 本次考核是我校卫勤演练中第一次尝试,由于参训人员多,训练模块丰富,时间有限,不能够对每个学员实行单独操作考评,只能分组进行。使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其次,以个人为评估对象进行考核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是耗时长;二是与实际工作状态脱节,体现不了团队协作处理问题能力。 笔者认为以小组的形式作为考核对象可以保留,但应增加小组训练磨合时间。 另外不同专业搭配是否更合理值得探讨。 如某组成员由临床和护理专业学员搭配,护理学员在医嘱处理过程中显得更专业和熟练,对其他专业学员起到了示范作用。

4.3 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急性高原病救治训练考核评价指标》是首次制定和使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一,考核评估指标模块设置需进一步调整,如增加急性高原病的预防措施考核指标。 预防是急性高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5]。 李素芝[6]对比研究了2007~2010 年乘飞机进拉萨新兵,结果显示,采用立体预防体系使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从21.3%降低到2.8%。 虽然我们在演习中设置了低压舱体验、阶梯习服适应等急性高原病预防演练科目,但现有的考核指标系统并未涉及,主要是不好操作,希望在以后修订标准时增加。 第二,有些指标可进一步细化,使考评更加客观和便于操作, 如组室工作安排考核模块中,“合理布局救治室”可具体细化。 第三,预设问题需更系统和科学。

总之,本次演习首次制定各演习模块考核评估指标与标准,并进行初步实践。《急性高原病救治考核评估指标与标准》在实施考核应用中可操作性强、客观,能对学员实际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可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使用。

[1] 高钰琪. 高原军事医学[M]. 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5.

[2] 柏维尧, 李红, 郑必海. 降低新兵快速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发病率的对策探讨[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20(3):201-202.

[3] 游海燕,高钰琪,李潇潇,等. 不同海拔地区急性高原病的疾病减员率回顾性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0)990-993.

[4] 吴天一. 确立我国高原病诊断标准的综合评论[J]. 高原医学杂志,1995,5(3) : 3-8.

[5] 董华平,周其全,高钰琪,等. 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4,57(1):81-94.

[6] 李素芝. 急性高原病立体预防体系应用效果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3):268-270.

猜你喜欢
高原病高原考核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内部考核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