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

2015-02-21 15:08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沙 莎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约观念和环保意识,把生态意识体现到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专门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一次调研。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两方面内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6份。发放过程中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充分的题意解释,以期提高调查质量。

在对调查问卷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者现有的统计和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统计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修养,但生态文明教育整体不容乐观,主要反映为:在教育理念上,生态文明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教育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份量”;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相脱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责任感缺乏,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就

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经过不断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雏形。

1.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着重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从此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一项基本的国家政策。生态文明教育也已经被单独提出,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之中。教育部在2003颁发给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院校开设环保课程普及环境教育有关情况的函》中明确指出:“为了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将生态环境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所述“生态环境教育”指的就是“生态文明教育”。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高校现已开设多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高校简称“两课”,主要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及思想品德课,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教育》、《法律基础》等。当中很多课程都包含着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内容。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指出“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教育》中,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土地、山川、河流、海洋、矿藏,也就是热爱祖国的自然资源;在讲述“社会公德”定义时,指出社会公德的关系范围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都体现着生态文明的观点和理念,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已经渗透着生态文明教育。

3.高校当前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主要倾向于直接授予式教育,如在必修课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讲座等。此外,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由中央团委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黑龙江省教育厅开展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月”系列活动等社会实践,很多高校提倡“回收一次性电池”、“禁用一次性塑料袋”、“关爱地球,关爱人类,关爱动物”等活动,国内一些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在积极建设“绿色大学”。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教育观念上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是拘泥于形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推广速度较慢,内容较为单薄。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重复交叉严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机械单一,教材资料单薄滞后;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没有很好地研究和关心当代大学生思想,成为空洞的理论。大学生对抽象的思想教育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紧密结合其他工作的开展,这样就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有形的体现出来,无法在教学、执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落实。

高校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管理层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高校知名度往往与传统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关,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一般都把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传统专业教学和科研当中。而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来说只能算边缘教育,其教育情况对高校知名度影响不大,所以大多数高校虽然在各种场合、各种文件中屡屡提及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但经常只是口头上做文章,实际操作起来不了了之。有的高校虽然在教学规划中设计生态文明教育,但也只是迎合政策,或者盲目跟风,实际上根本没有动力,只是简单应付。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也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但教育理念不稳定,可能这一年重视,但是下一年可能就更换教育思路不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观念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高校管理层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

传统的中国教育通常都只重视知识和技术教育,“素质教育”也只是近十几年才有的名词,“生态教育”更是不成气候。迄今为止,生态文明教育根本没有一整套由浅入深、适应社会需要的完整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零散且凌乱。尤其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文理工科专业设置很细,并且在就业压力的驱使下,专业课设置繁多,学生们忙于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很难再有时间系统、深入地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这就更加制约了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播与普及,难以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大环境。即使对于环境专业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也多局限于数据罗列的科技课程,人文思想教育薄弱,谈不上高层次生态思维、生态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文明教育份量不够

生态教育被边缘化,被忽视。就课程自身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丰富的生态教学资源,在学生生态意识培养和生态价值观形成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家、佛家、道家的深邃生态智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偏于简单,理性说教多、情感体验少,收不到实际教育效果。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配置滞后,教材不正规资料缺乏,更没有针对各专业特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在教育形式上生态教育泛意识形态化,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内容泛意识形态化。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认知教育。然而,现实中,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被一种单一政治性、工具性的话语色彩所笼罩。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它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种教育,通过有目的的意识形态干预使其社会成员形成本阶级或政治集团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但是不能一味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唯利不图。尤其在生态危机四伏的今天,关注生态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使命。在调查资料总结,传统的生态文明教学模式更多采用的是注入式、填鸭式,这种单一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既不生动也缺乏灵活性,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发展,使教育双方成为一种单向凝视,这种单向凝视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即教育者往往以知识的占有者自居向被教育者灌输,导致人的主体性的失落。生态教育不仅仅是知性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学生不仅从书本、课堂上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还受到外界的影响,为此,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方法,如知识性讲授、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实地体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4.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相脱离

当今世界的教育形式已经不再是阶段性教育,而是趋向于终身教育,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介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生态教育建设上面临的困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阻力更多。一方面,在历史教训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意识到只有发展环保型企业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西方国家因工业革命的过度索取而导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另一方面,现实操作起来,各组织和个人因为种种利益的驱使却不能落到实处。各企业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逃避污染治理,简化环保配套措施,国家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只能成为一个口号。高校教育在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下,其教育理念往往只是局限于“认识论”,只是片面地认识自然、认识人对自然的改造,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对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力认识不够,生态意识薄弱。因此,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破除这种“实用主义”的实施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三、原因分析

1.工业文明后形成的社会固有价值观

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历史进入了新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运用科学武器控制和改造大自然,蒸汽机的使用、化工业的突破、汽车行业的兴盛以及原子核反应堆的投入使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得社会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人类在开发和改造自然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满足感,同时也成功实现了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和生活方式的迅速进步。工业文明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似乎只需凭借科学就足以征服自然,成为驾驭自然的主人。

工业文明形成的价值观即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对于自然是主动的,自然对于人是受动的。忽视了自然本身的独立性,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性,甚至忽视了马克思指出的:“人即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20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似乎并不是可以任自己摆布的工具,也不是可以无穷尽索取的资料库,人类的开发超出了大自然的承载极限时,是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的。工业文明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社会缺陷:失业现象增多、城乡差别扩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资源高消耗低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危机重重。

尽管如此,当今社会在工业文明物质化、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经济的“趋利性”仍然是一些社会人和群体的主要思想和目标。一些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仿效西方工业“先发展后治理”的轨迹,忽视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在选拔人才的方面,也是只重视技能,不重视道德,忽视生态文明教育。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社会整体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低,整个社会尚未形成普及的生态文明。

在社会大环境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高校教育也趋向于功利化。教育过度强调专业化和实用化,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培训,不关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以牺牲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代价,过于追求社会化教育。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不环保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我们要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能力增强,还有对终极价值观的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观是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校教育必须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生态价值观。

2.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方法单调

《21世纪议程》中提到教育对生态环保的意义:“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环境意识及解决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是大学生的集聚地,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然而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起步晚,教育现状并不理想,这里具体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和内容的不足。

我国现行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内容偏向于课程教育,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除却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比重不大,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稍微贯穿。教育内容没有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忽视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一部科学、系统、反映时代的生态文明教材对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其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阶段相匹配,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丰富的生态知识,还可以使他们通过实践感悟到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现。而迄今为止我国仍然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

同样受应试教育影响,教育方法单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新意,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生态文明教育收效甚微。目前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传授为主,是一种外在强化灌输型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真、善、美的真实感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始终只能停留在枯燥说教的层面上。

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内容结构已经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无力承担培养理性生态人的历史使命,必须顺应时代需要,丰富内容,提高深度,与实践相结合,多元化发展。

3.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责任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我国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起步,但整体收效不大。长期以来,在大学生的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忽视自身对自然应尽的义务。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高校扩招比例急速上升,在校大学生数量也急速增加,同时扩招时代大比例的高校入学率,在选拔高校生的过程中,相较于以前条件相对放宽,因此出现了扩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的下降。

大学生素质不高反映到生态文明教育上,具体表现很多。部分大学生在生态意识淡薄,缺乏善待生命、和平相处的慈悲胸怀。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凶杀案,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的泼硫酸事件,成都某高校大学生的微波烤狗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等等极端行为,充分体现出部分大学生生态善念的缺失。部分大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理论与行为脱节,一方面在课堂上推崇环保主义的进步和伟大,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不节制自己的行为,随意破坏树木花草,随地吐痰,追求高消费,铺张浪费。《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在对北京、天津等缺水城市高校调查的基础上,也曾报道过高校校园存在节水意识缺乏、宿舍浪费水严重等现象。

大量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尽管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个体在性格、心理、品质等方面还是表现得参差不齐,尽管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时间上表现优秀,但整体大学生生态素质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小有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教育相比,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落后。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