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战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根据美国Paul Rankin教授的统计,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实际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培养听力在语言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听力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很多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听力课的学时只占据很小的比例。“零课时”教学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听力课时不足的问题。
“零课时”是指某些有课程名称,有指导老师,有学分,没课时的课程设置模式[1]。“听力课时零化”指的是取消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课内学习向课外自主学习过渡和延伸,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指导学习过程,提供学习方法,监控整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效果做出科学的阶段性的评估[2]。
“零课时”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01年4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与教材国际研讨会上。在该研讨会的分组讨论中,来自四川、江苏和广东等地院校的一些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他们在听力课和泛读课进行的“零课时”试验。2003年汪红撰文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教师更多的是在课上辅导、检查,指导学生如何在课下进行听力练习。
起初,“零课时”课程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2001-2005年间相关的研究论文仅有5篇。自2006年始,对“零课时”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前者以探讨“零课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该模式下教材的使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等为主;后者则研究“零课时”模式在某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大学英语听力课,英语专业听力课、阅读课等。实证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展“零课时”教学改革和研究,其中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最为突出,先后有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等课程实行“零课时”改革。2012年,郑兰撰文全面详实地总结了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该教改活动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零课时”课程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教学改革的亮点[3]。尽管如此,总体上来看针对“零课时”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
听力能力是语言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听力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综观全国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不难发现,听力课程一般安排在入校后的前四个学期,总学时130左右,分解到每学期平均每周不足2学时。以step by step第一册为例,教学音频时长约为9小时,仅凭每周两节的听力课,教师根本无法完成书本教学内容,更不用提增加其他内容。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课后投入到听力训练的时间有限。原本有限的学时目前又面临课时压缩的境遇,这样的教学安排和时间投入,效果可想而知。
传统的听力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放音-讲解-再放音-对答案的方式,学生是被动的学,无法发挥自主能动性。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对于课后自主练习听力不知所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英语课堂,多功能语言实验室成为听力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资源,也为师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但是,教师还是简单的充当资源的提供者和音频的播放者,对学生课后的指导、辅导和引导不够。
通过“零课时”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在课上和课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更多更合理的听力材料,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听力水平。
为了更好开展“零课时”教学,笔者针对学生的听力习惯、听力水平、练习听力频率、材料的选择、不同学期听力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听力的时间明显不足,听力材料选择比较狭窄、不科学,听力方法使用不得当等。
经过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55名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48位被调查者认为听力“零课时”的课程模式很好或好,占调查总人数比例的87.3%;2位被调者持中立态度,占比3.6%;5位被调者认为不好,占比9.1%。从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零课时”课程模式,访谈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在听力课上实施“零课时”教学改革,自己练习听力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指导课上和课下相互结合,辅导因人而异,听力练习的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英语专业听力课“零课时”教学模式不同于完全让学生自学,而是指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过程来系统地完成相关听力任务,从而达到教学大纲对各阶段的要求,进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建构方案包含如下方面: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较传统听力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听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放音和对答案,而要担负听力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规划和整合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等诸多任务。这些大量繁杂的工作不是一个教师单独就能完成的,需要建立一个有丰富听力教学经验、有耐心肯吃苦、善于接受新教学理念、能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专业教学团队。
为了避免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专业指导教师有必要结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听力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本校的专业英语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制定编写切实符合学生需求、合理可行的课程指导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本课程的指导书明确各阶段的目标、要求、学习任务、课程考核等诸多内容,同时提供听力技能和听力知识的书面指导。
专业指导教师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平台、QQ群、微信、手机WAP等将最新的新闻和听力学习资源链接发布给学生,给他们提供鲜活的语料,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加强相互的交流,学生在完成每周的听力任务后,就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给老师留言,教师根据这些留言,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自主进行听力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也有助于指导教师系统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听力自主学习状况。
“零课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学生既可以到自主学习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平台、QQ群、微信、手机WAP等手段获取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听力材料等实现自主的移动学习。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监督和促进,要对学生的部分作业进行抽查、批改,并及时做好记录。各阶段也要根据要求设立阶段小测,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判断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或整体问题。结合学生的留言,建立、完善学生听力档案袋评价体系。通过建立这种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对自己听力水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自2010年起,专业听力教学团队开始在2010级学生中开展听力课程“零课时”教学改革。通过四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度很高,学生花在听力上的时间明显增加,平均时长从5小时/周增长到10-15小时/周。同时听力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如下表所示: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专业四级考试听力部分得分情况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英语专业2009级的学生四级考试听力理解平均分为8.91分,比全国平均分低0.07分;听写平均分为4.67分,比全国平均分低0.58分。2012年的专业四级考试中的听力部分难度较往年有所增加,全国平均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但我校英语专业2010级学生的听力理解整体平均成绩高于全国成绩0.05分;听写部分平均分为5.36分,比全国平均分高0.03分。2010级学生的听力部分整体得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8分;与2009级学生相比提高0.5分,零课时的教学效果初步显现。听力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专业四级的整体成绩和通过率。随着听力成绩的提高,四级通过率也随之提高。2010级学生的专业四级通过率比2009级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零课时教学模式虽然对听力教学有一定帮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一些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课堂听力教学,对“零课时”教学无所适从,甚至抗拒。同时,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不好。零课时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各种听力素材,了解每位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批阅大量作业,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提出改进意见;由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学习档案不便于保存。教师抱怨这样一门每学期只有32个课时的课程,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工作量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的要求。这些问题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汪红.从听力零课时谈听力教学与训练的框架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107-112.
[2] 刘清玉.英语专业“零课时”听力教学改革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6(8):64-65.
[3] 郑兰.“零课时”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79-81.
[4] 刘猛,等.英语专业听力零课时可行性探讨——一项基于学生意见的混合方法研究及课程模式效力的调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