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革新探索

2015-12-05 08:42张钘铭
关键词:医患心理学实训

张钘铭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1]。在心身疾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进程促使医学心理学得到关注和重视,卫生部于20世纪80年代即规定医学心理学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目前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该课程[2]。经过长期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形式上不断寻求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展显著。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革新。

一、当前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其一,在课程定位方面,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学校意在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广博积淀、融会贯通,据此建构起整体医学观、提升其思想及精神层面的灵活性与智慧性[2];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医学心理学课程进行机械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二元划分,在课程的定位上做不重要或与医学专业课程“关联不大”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态度上不予重视,缺少学习积极性。其二,在班级授课形式上,大班授课制对师生课内互动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多数教师限于进度要求等,舍弃课堂互动环节,采用教师主导授课模式,学生缺乏对课程的参与感。其三,就授课内容而言,多数教师将理论讲授作为授课重心,忽略了课程涵盖的应用性、操作性内容,给学生以抽象、难于理解、或枯燥无味的感受,而不能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四,就课程考评机制而言,较单一,欠缺多元特色,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等待考核期限的消极境遇中,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程的学习热情。

概言之,就教学活动的效果达成来看,上述问题的根源聚焦于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内在动机层面,即学生未能对医学心理学课程形成积极的态度认知和情感投入,将自己未来的医学生涯与医学心理学割裂,无法在自我和医学心理学之间建立起本质的关联,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内在动机匮乏,学习效果欠佳。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内在动机,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取向的人格动力有独到的见解,可为医学心理学的这一教学困境开辟新的路径。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是继心理学过度关注消极心理研究之后心理学研究价值取向的重新回归。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3],认为人的心理不仅有消极能量,也有积极能量,两者可以相互对抗、此消彼长,欲使个体呈现出正性向上的美好心理特质,就应该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能量,用积极能量战胜消极能量,并使得积极能量得到稳固、持久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围绕三个层面展开:首先,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主观体验,如希望、快乐、幸福感等;其次,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关注未来、创造性等;然后,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健康家庭、有效能的学校、关系良好的社区等[4]。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表明,积极的潜力、美德和品质是人所固有的,关键在于要用积极的方法去开发这种积极力量。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为其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其积极的价值,就能够促使个体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实在而有效的积极力量[5]。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流程

1.实施对象

中医学和临床医学4个班级373名本科生。

2.实施时间

每个班级开课1学期,分上、下学期实施,共用时1年。

3.实施目标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引导,通过调动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构建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积极的认知态度,促进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4.实施程序

(1)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的全过程依托小组为单位开展,开学之初完成小组划分,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结合构成,实施组长负责制,每组主攻一个章节的知识主题。学生承担学习的主体角色,在每章开课之前,对应小组需完成章节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出对该章节感兴趣的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课程围绕小组整理的问题展开,通过课堂讨论,各小组积极思考充分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度的引导,对有分歧的问题和观点进行答疑或点评,并组织蕴含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实训活动。

(2)教学核心程序一:调动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

教师的积极心理教学理念:教师要看到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积极力量,相信他们有能力也有办法体验到学习医学心理学的乐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开发积极力量的机会。

蕴含积极心理理念的实训活动:以心理评估章节为例,实训活动围绕心理测验展开,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临床评估量表之后,融入积极心理测评环节,选取主观幸福感、心理复原力、希望特质等问卷对学生实施体验式测试,比较并讨论完成两类量表测试后的感受,突破学生将心理评估等同于“问题评估”、“疾病评估”的消极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对心理评估功能的全面理解,使学生看到并感受到同时存在于自身心理内部的积极力量,对心理评估产生正性情绪;再结合“积极性格大作为”的心理训练活动,在轻松活跃、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加强学生对自身积极心理力量及其功能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其在课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

(3)教学核心程序二:构建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积极的认知态度

教师的积极心理教学理念: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医学心理学对其未来医学职业实实在在的帮助能量,甚至体会到医学心理学在其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价值展现,使学生发现并肯定医学心理学的美。

蕴含积极心理理念的实训活动:活动中突出医学心理学的应用性特征,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应用技能,扭转学生对医学心理学课程不重要或与医学专业、职业“关联小”的偏差认知,建构积极的态度认知体系。以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章节为例,实训活动围绕医患沟通技能展开,由负责该知识主题的小组在课前深入医院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并概括出自己身边的医患沟通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结合播放医患冲突升级与化解的视频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际演练发现不同的沟通方式引发消极力量或积极力量的原因所在,总结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不良医患关系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别,协助学生掌握良好医患关系的沟通技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价值认知。

5.考评形式

融知识型考核和技能型考核为一体,既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重视课程学习对学生认知观的塑造。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具体构成比例如下:小组团体协作成绩15%、个人课堂互动参与成绩25%、实训活动感悟10%、期末知识考评20%、期末技能考评20%、课程感悟10%。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反馈

在学期末向学生发放教学效果反馈问卷,从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情感体验、认知态度、知识掌握三个方面了解教学效果状况。结果见表1。

表1 积极心理取向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反馈n(%)

五、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第一,教师应重视自身积极心理教学理念的培养,以带动学生产生融入课程的积极情绪和行为。积极心理学的精华在于它肯定积极心理的存在,不把精力无谓的消耗在积极心理有无问题的争论之中,而是集中精力于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上。在教学情境下,该理念对教师的重大启示在于,学生都具有学好课程的积极能量,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秉持积极心理理念并在教学中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自我做起,培养起自身的积极心理教学观,拥有积极看待学生的胸怀和视野,并为其提供积极能量展现的平台,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行为感染和带动学生,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其融入其中、乐在其中。

第二,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开发积极心理力量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动力。作为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涉及到的医学和心理学信息量丰富、知识点众多,仅凭教师的单项讲授无法实现学生对课程的主动求知,因此,学生自己具备的积极心理力量能否被发掘出来则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欲使学生在课前就绪,在课中行为和思维都动起来,真正身体力行的参与到课程中来,扮演好学习的主体角色,需要教师做好课上课下的有序衔接、掌握好课堂内讲授、讨论、点评、实训活动等各环节的时间比例,积极创造符合章节教学需求的实训活动,将讨论、实训等展现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环节作为开发积极心理能量的核心平台,指引学生通过行为实践,充分体验到自身人格、行动能力等积极力量释放出的魅力,积淀出学生积极取向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第三,以积极的视角建构合理多元的考评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课程赋予的心智与能力的成长。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实践发展的产物,它传递出更多的医学整体观信息和临床应用信息。通过课程学习,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心理学临床应用技能、将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体系融入医学知识技能体系之中、建构起整体医学观、实现医学生维护自身健康并在临床诊治中为病患适时适当的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目标。若教师仅使用单一的期末知识型考评模式,容易影响学生将视线定格在期末成绩上、以及不挂科的简单诉求上,学习行为被动,积极性不足,无法充分体现课程的价值。因此考评应具备积极的建设性视角,须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突出考查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的综合素养并以合理的考评模式传达给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关注课程赋予的心智和能力的成长,更好的突破学生因考评体系单一而不重视医学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现实困境。

[1] 姚树桥,等.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姚树桥,等.“智性教育”视域中的通识课程建设初探——开设医学心理学为通识课程的设想[J].大学教育科学,2013(2):52-55.

[3] 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 -217.

[4]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医患心理学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