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兼谈大学生社会实践

2015-02-21 14:30许金柜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显性隐性

许金柜

(福建江夏学院 思政教研部,福州 350108)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兼谈大学生社会实践

许金柜

(福建江夏学院 思政教研部,福州 35010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显性与隐性两种教育方法,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造成实效性不强,效果欠佳。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正确处理显性与隐性教育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现教育;隐性教育;社会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显性教育,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一厢情愿、满腔热情地向大学生进行灌输、说教,这种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和挑战,难以单独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的必然要求。

1 隐性教育与显现教育——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理念,在高校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隐蔽自己的教育意图,“这是因为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1]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较多采用的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多仍然停留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这种教育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这种传统的显性教育,其教育方法过于直接、直白,容易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抵触、逆反心理,这是显性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相反,隐性教育采取的是间接的、含蓄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隐性教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因此,它以其独有的特性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虽然不能夸大其词地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得更有实效性,但至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对隐性思想教育抵触更少,关注度也高于显性思想教育。

(2)隐性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征,隐性教育最早是由隐性课程概念演化而来的,所谓隐性课程,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认为,是指没有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但对学生个性思想品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非学术性因素,[2]后来,隐性课程的领域范围被进一步扩展,并逐步演化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而获取非预期的某种经验的过程,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育过程隐蔽性,通过隐蔽性的教育语言和措施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在愉快的情境中思想得到启发,认识和觉悟都得到提高,二是教育手段间接性,隐性教育采取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教育者不是采用直接手段而是通过暗设情景、案例、语言诱导等一些间接手段,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化和启发,三是教育内容隐含性,在隐性教育中,教育者不会直接地告诉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但教育者时时地把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周围,虽然表面上不被受教育者所注意和重视,但实际中却能有效地影响受教育者,四是教育途径开放性,隐性教育的教育途径是开放式,体现的是一种无课堂式教育或跨时空教育,受教育者凭借个人兴趣爱好、自身条件和能力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等来选择活动时间与空间,五是教育效果长效性,心理研究表明,采用明显的灌输性或诱导性的说教教育,会激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激起他们的抵触和反抗,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利受到了限制,结果是教育效果大大降低,相反,隐性教育通过含蓄的、间接、不易被发现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明显减少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得到了尊重,在意识不明的情况下愉悦地接受了教育者的教育信息而且接受的这种信息会持久地留在受教育者记忆中,达到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因此隐性教育是一种自觉的自然的习得过程。

正因为隐性教育具有上述与显性教育明显不同的特点,起到显性教育正常教育情况下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它可作为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形式更丰富、教育效果更有效持久,因此,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想——隐性课程建设

加强隐性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隐性课程的建设是实现隐性教育最直接的途径,隐性课程是与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相区别的,亦可喻为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因此它也是现代课程结构的一个基本类型。

(1)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一方面,在显性课程中增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为开拓大学生视野,增长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设相关选修课程,这些隐性课程也可称作“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为主,包括哲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由于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学科门类齐全,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对大学生进行间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交叉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靠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传授就可以完成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工科学生、医科学生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他们所学的学科有机结合和渗透在一起,自然科学的教学中也可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这种教育的隐蔽性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热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把显性理论课程与隐性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从今天全球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来看,书本知识的学习依然重要,但人类能力和智慧的真正生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实践支撑,更需要加强实践,通过实践体验和获取,众所周知,实践是理论学习的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问题,探索和改进事物和人,才能使事物和人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实践课程强调以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通过开展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激发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和主动思考,实践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拓展了教育时空和教育载体,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心灵受到感染、思维得到启发、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做事能力以及培养了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图逐渐不自觉地渗透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达到隐性育人的目的。

一句话,要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提高隐性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根据实际设计开发出一系列不同的隐性课程,通过隐性课程建设并有机地与显性课程相结合,最后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互协同、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

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指导自信,号召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4]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响应党的号召,坚定“三大自信”,仅仅靠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教育,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必须大力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如前所述,作为隐性教学的有效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显现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意见》指出,坚持向实践、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把理论学习、思维创新和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意见》还指出了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认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仍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它与当今社会所需要培养的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要改变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要把学生的学思结合起来,把知行统一起来,注重因材施教,要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实践育人途径,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5]《意见》提出要把实践育人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位置,具体提出了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对策措施,教育部提出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充分说明了社会实践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积极作用。

(2)构建开放型实践育人模式,发挥隐性教育——实践育人作用,必须创新实践育人途径,构建开放型的实践育人模式,包括完善传统实践模式和探索新的实践模式,①完善传统模式,可以以学校名义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社区、福利院、革命遗址、博物馆、档案馆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单位进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定期不定期地到上述等一些单位参观、走访、座谈等,使学生在实地考察参观中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②探索新的实践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第一,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有序地参与自愿者活动、公益性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等运用到扶贫支教、社区服务、资源环境保护、大型赛事等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善心与责任感;第二,组织学生参与挂职锻炼等,如担任村主任、村支书助理、乡镇长、街道主任助理、社区主任、书记助理、企业主管助理等,通过担任助理,让学生参与基层日常管理、业务学习宣传、经济社会建设等,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以小组形式参加社会调查,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在上述实践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

(3)加强实践育人的制度化建设,实现隐性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应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化”方面的工作:①实践教学规范化,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并加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有教师负责,有时间安排,有经费保障,从而变临时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实现隐性教育与显现教育的有机结合,②实践内容明确化,学生通过实践指导教师,紧密联系中央精神和社会实际以及社会改革热点,确立实践内容规范明确,避免实践内容随意性,③实践管理组织化,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和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为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策划者,思政课教师为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教师,以班级为单位有序地开展,④实践经费制度化,学校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明确实践经费的来源、数额、用途等,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实践经费的稳定来源,⑤实践成果共享化,实践班级在实践老师的指导下,把实践成果制作成PPT,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践交流,并推荐出优秀成果参加全校实践交流并评选出优秀实践成果汇编成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推进隐性教育和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

通过有制度保障有组织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把课堂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理念,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层面上展开,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为形象的感受,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积极性,形成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互促进。

总之,隐性教育作为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有效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显性教育难以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情况下,需要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把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互促进,最终提高教育实效性,达到教育目的。

[1]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43.

[2] 马戈利斯.高等教育中的潜在课程[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01号)[EB/OL].[2012-09-06].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xxgk_142870.html.

[6] 李学书.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评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8-92.

责任编辑:张晓辉

Recess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 Discussions on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XU Jingu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s exPlici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But for a long time,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colleges,exPlicit education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while recessive education has been ignored,resulting in the Poor effectiveness.The exPloration on imPlicit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education,strengthe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exPlicit education;imPlicit education;social Practice

G641

A

1009-3907(2015)06-0080-03

2014-09-21

2012年度福建江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2012A002)

许金柜(1971-),男,福建政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显性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