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5-02-21 05:11赵亚利郭爱民刘小平刘绍杰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赵亚利,郭爱民,刘小平,杜 娟,刘绍杰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赵亚利,郭爱民,刘小平,杜 娟,刘绍杰

目的 了解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ning,LBL)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本学科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 于2013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定向班的6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33人,采用LBL+TBL教学方法,为LBL+TBL组;二班28人,采用LBL教学方法,为LBL组。两组均教授3个学时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课程,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LBL+TBL组团队测试正确率优于个人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BL+TBL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发言;LBL+TBL组与LBL组出科测试成绩比较,单选题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题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育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具体操作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全科医学;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课堂教学

2002年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Michaelsen等[1]提出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理念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ning,LBL)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不足,可较好地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但是TBL也存在一些缺点,教师授课有课时限制,传授内容较少,可能导致学生对较难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不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联合应用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目前,全科医学的理论教学仍以LBL模式为主。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使学生真正理解全科医疗的诊疗模式,以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目的,本研究对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定向班学生开展了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探讨并评价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提高本学科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3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定向班的6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33人,为LBL+TBL组;二班28人,为LBL组。

1.2 教学方法 采用对照干预的研究方法,LBL+TBL组采用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LBL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均教授3个学时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内容。教学完成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1 LBL教学法 教学形式传统,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为主,教师通过PPT和板书显示课程内容,针对相关案例组织课堂讨论或课堂作业。

1.2.2 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 (1)将33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5~6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2)课前准备:将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前告知学生,由各小组组长布置具体分工,使各成员任务各有侧重,通过查阅教科书和浏览校园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并学习相关内容。(3)重点讲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30 min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性重点讲解。(4)个人测试:学生在15 min内以闭卷的形式回答10道客观选择题,题目紧扣课程内容,以基本理论结合案例为主,每题2分,满分20分。(5)小组测试:组内讨论20 min,以闭卷形式回答10道客观选择题,题目与个人测试题目相同,答案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使用一次性刮涂答题卡,若选择的答案正确,刮开涂层可见符号提示,若选择错误则无符号提示。按刮涂次数计算得分,刮涂1次即获正确答案得4分,刮涂2次获正确答案得3分,依此类推,刮涂次数越多,该小题得分越低,刮涂5次不得分。每题满分4分,总得分40分,将成绩总分填写在答题卡上。(6)应用性练习及总结:30 min之内,针对2道综合性问题展开组内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每一组观点进行点评,各组间有不同意见可展开辩论,各抒己见。各小组表现得分由各小组代表和教师一同进行评价,每题10分,满分20分。(7)总结讲解:利用25 min时间,由教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并总结归纳课程的重点内容。(8)组内成员间相互评价:利用15 min,依据个人表现、团队参与度及团队贡献值三个方面对组内其他成员表现进行评价,满分20分。(9)得分汇总:每位同学个人总得分=个人测试得分+小组测试得分+应用练习得分+互相评价得分,满分100分。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非参与观察法 在LBL+TBL组的课堂讨论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作为观察者,观察并记录每组同学的表现以及各组的讨论氛围,了解各组同学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1.3.2 出科测评 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同学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10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分析题。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分;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满分10分。分别计算两组学生的单选题平均得分和综合分析题平均得分。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学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定向生,且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高考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

注:LBL=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T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为χ2值

2.2 LBL+TBL组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得分情况 个人测试成绩平均分为(15.03±2.07)分;小组测试成绩平均分为(39.45±1.18)分;应用练习1得分均为10分,应用练习2平均得分为(7.48±1.70)分;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得分均为20分;平均个人总得分为(91.97±2.91)分。个人测试中10道单选题的正确率中位数为86.5%(51.75%,91.75%),团队测试中10道单选题的正确率中位数为100.00%(95.5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P<0.05)。

2.3 LBL+TBL组教学过程中课堂效果评价 组内讨论过程中,各组成员均积极参与,组内讨论气氛热烈,与同学间互相评价得分吻合;各小组代表发言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能够积极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讲课和总结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带着问题听讲,授课氛围良好。

2.4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中单选题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出科考试中综合分析题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s,分)

3 讨论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卫生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趋势[3]。TBL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欧美多家医学院校所使用,是目前最新的医学教育模式[4-5]。在我国,TBL教学模式也已经在一些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见习教学中得到应用[6-7]。

本研究采用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进行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授课,通过综合教学过程中五个方面的评分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考核。除了笔试成绩外,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参与程度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避免了学生在LBL教学过程中因片面追求笔试得分而忽略多方面能力培养的弊端。LBL模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TBL模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积极交流意识。本研究中个人测试题目和团队测试题目一致,但团队测试题目正确率较个人测试题目正确率高,提示团队合作在极大提高题目正确率的同时,促进了各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在出科成绩选择题测试方面,LBL+TBL组和LBL组平均得分差别不大,说明LBL在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方面不可或缺,在目前的全科医学理论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出科成绩综合分析题方面,LBL+TBL组和LBL组平均得分有差异,说明TBL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逻辑推理及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巩固。TBL模式将原来由教师授课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讨论结合教师指导的双向互动模式,课堂气氛活跃。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指导教师观察到各组成员在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表达及交流等多个方面得到了锻炼;组内成员间的互相评价得分均为满分,也提示在TBL教学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在互相鼓励、积极参加讨论、为小组成绩做出贡献,这符合培养全面、优秀的全科医生的目的[8-9]。同时,在准备TBL模式教学前,指导教师需要整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与全科实际诊疗过程相符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间思考题,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所以,LBL+TBL双轨教学模式使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讨论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总之,在全科医学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中,适当使用TBL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并优化LBL与TBL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今后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受时间和课程安排所限,本研究仅进行了3个学时的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难以全面检验此方法在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进一步增加研究时间,以获得更为详实的数据,为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充分依据。

[1]Michaelsen LK,Knight AB,Fink LD,et al.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157-171.

[2]Yu SW,Wang YX.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LBL,PBL and TBL methods in medical education[J].Chines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1,25(5):100-102.(in Chinese) 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5):100-102.

[3]Ji T.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model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11):3642.(in Chinese) 冀涛.中美全科医师培养方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3642.

[4]Thompson BM,Schneider VF,Haidet P,et al.Team-based learning at ten medical schools:two years later [J].Med Educ,2007,41(3):250-257.

[5]Parmelee DX,DeStephen D,Borges NJ.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about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pre-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 Online,2009,14:1.

[6]Jing YH,Yin J,Liu XW,et al.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tea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topography teaching[J].Chines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0,24(9):96-98.(in Chinese) 景玉宏,尹洁,刘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9):96-98.

[7]Zou WY,Luo YF,Gao X,et al.The application of LBL+TBL method in clinical training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J].Chines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2,26(3):108-110.(in Chinese) 邹外一,罗益锋,高翔,等.LBL与TBL双轨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3):108-110.

[8]Jiang GC,Zhou QH,Chen H.The application of TBL metho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methods[J].Chinese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1,25(2):8-9.(in Chinese) 姜冠潮,周庆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8-9.

[9]Xian FH,Lu XQ,Lyu ZF.Chinese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cheme: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8):2498.(in Chinese)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498.

(本文编辑:王凤微)

The Effect of LBL+TBL Method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

ZHAOYa-li,GUOAi-min,LIUXiao-ping,etal.

SchoolofGeneralPracticeandContinuingEducation,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eam-based Learning(TBL) combined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supply some advices on how to enhance teaching level and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in learning.Methods 61 students were picked up in November 2013 from two oriented classes in grade 2010,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ity,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LBL+TBL method was applied in trial group including 33 students of class one and LBL method used in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28 students of class two.The course of "family-oriented primary care" which spent 3 class hours was implemented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teach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orrect rate of team-work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vidual,with significance(P<0.05).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was more inspired and students ar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LBL+TB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in mono-choice tests(P>0.05) but was significant in comprehensive test(P<0.05).Conclusion LBL+TBL method has better application effect in teaching of general practice but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usage.

General practice;Team-based learning;Lecture-based leaning;Classroom teaching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课题(13JYY22)——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0006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

郭爱民,10006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E-mail:guoaiminlaoshi@126.com

R-42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4.020

2014-10-06;

2014-12-17)

赵亚利,郭爱民,刘小平,等.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36-438.[www.chinagp.net]

Zhao YL,Guo AM,Liu XP,et al.The effect of LBL+TBL method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 practi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4):436-438.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