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飞
(开远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云南 开远 661699)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人若是患上此病,死亡率较高,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6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临床特征探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男32例,女28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实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年龄平均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30例,年龄39~60岁,平均(44.61±5.43) 岁;透析时间为19~31个月,平均(24±7.62) 个月,30例非老年组患者中有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例高血压肾损患者,6例红斑狼疮及多囊肾患者,6例尿路结石患者,3例慢性肾炎患者。老年组30例,60~85岁,平均(75.18±4.89) 岁;透析时间为20~32个月,平均(25±7.62) 个月,老年组患者中有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6例高血压肾损患者,8例红斑狼疮及多囊肾患者,5例尿路结石患者,4例慢性肾炎患者。2组患者在年龄、血液透析时间以及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 法 给予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所采用的设备为费森尤斯4008透析机,并使用聚砜膜作为透析器,膜的面积是1.6平方米,透析液的流量控制在500ml/min。血管通路使用的是动静脉内瘘,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将血流量控制在200~300 ml/min,另外,给予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是普通肝素抗凝[1]。选择标准的碳酸盐透析液,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进行(2~3)次透析治疗,进行透析时需要注意透析的时间,将透析时间控制在(4~4.5) h为宜,并且保证超滤量1h内≤1000ml。
观察指标: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分别在1年与3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探究,并对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情况以及营养情况。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所有患者的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磷、钙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每一项一一进行测定,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在60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1年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调查,发现30例非老年组患者,有2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高达93.33%,而30例老年组患者只有25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3.33%,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患者对比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05)。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3年之后,非老年组患者有26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6.67%,老年组患者有2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降低到了73.3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5)。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对比,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大部分出现贫血、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而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在并发症的对比中,发现非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所示。另外,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比较时发现,所有患者的磷与钙的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经过测定之后,发现其都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而老年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却高于非老年组。2组患者都出现死亡现象,老年组的死亡率较高,总共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等疾病所造成,在非老年组中,多数患者也是死于此病,由此可见心血管病是主要的死因,2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并发症对比情况例(%)
讨 论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往往会出现诸如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是大部分患者的主要死因。现就本研究中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⑴低血压 其原因有:老年患者的自身机体因素;透析超滤量过大或者透析前服用降压类的药物;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针对以上原因除补充营养、减缓透析速度及超滤量、扩充血容量、调整透析液温度等基本措施外,还可采取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每次(0.5~1.0) g,可有效防治低血压。⑵高血压 其原因是:高张液体输入过快过多;透析时情绪紧张,肾素分泌增加,或原有高血压病史;超滤不足,或者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措施为控制水盐的摄入量,保持两次HD干体重变化不超过4%。对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透析期间可含服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10mg含服,必要时静脉滴注硝普钠。将透析钠浓度由150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可明显减少透析相关性高血压。⑶心律失常 一般在透析后2~4h开始出现,胸闷、心悸、头疼,心前区疼痛等,老年HD并发症心律失常主要的类型、并发原因及治疗措施如下:①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原因是高血钾。治疗措施是,透析期间禁止食用含钾离子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先透析后超滤,可以避免超滤的过程中血钾进一步升高,并酌情选用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另一种措施是在透析早期静脉注5%碳酸氢钠液200ml,促使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减轻心脏的进一步损伤;②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为主,主要原因是低钾血症。治疗措施为透析过程中可以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严格控制透析期间的体重,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小于3kg。透析钾浓度控制在3.0~3.5mmol/L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同时将血流量降到150~180ml/min。针对不同类型透析性心律失常给予相应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心律失常,提高老年的透析质量、降低死亡率。⑷心力衰竭 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和贫血,其次是营养不良、胶体补充过多过快、超滤不足等。一般治疗措施为吸氧、端坐位,限制水盐摄入,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高血压、增加透析次数、限制超滤量等[3]。
在老年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则大大增加了死亡率。因此,要定期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每天摄入1~1.2g/kg的蛋白质,对于贫血的患者,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进行贫血处理,若条件允许,可进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1]何正宏,陈西北,白云凯,等.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贫血、营养不良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9(12):1072-1075.
[2]姚全梅,李海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J].成都:中华医学会全国老年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11(01):71-72.
[3]姿岩,常晓敏.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治疗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987-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