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少敏,刘晓明,崔志强,谢大志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云南 昆明 650011)
我们对2012-2013年27例经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及患者家属意愿分别实行了原发性肝癌切除+I131粒子植入、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保守治疗等不同治疗措施,各种治疗措施对患者生存期影响各有不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同期收治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成像确诊证实。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段为(41~65) 岁。
2.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共2组,手术组患者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及术中I131粒子植入术,介入治疗组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化疗药物应用表阿霉素、丝裂霉素、碘化油等药物治疗,每月1次,连续治疗(4~6) 次。术后均采用常规保肝、抗病毒、中药扶正、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药物治疗。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结 果 1.并发症发生情况 手术治疗组10例中,均行以原发癌灶为中心的肝叶部分切除,术中肝脏血流采用常温下肝蒂门静脉及肝动脉血供间断阻断,每次阻断时间掌握在15min之内,其中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为2例,发生腹腔积液并胸腔积液2例,无肝衰竭患者,均不经过手术再次干涉保守治疗后纠正,并发症发生率为40%。介入治疗组17例中发生低蛋白血症2例,腹腔积液4例,无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2%。详见表1。
2.术后生存期观察 以半年、1年、2年为观察期限,手术治疗组10例中术后半年期随访存活8人,2人死于肿瘤复发肝功能衰竭,1年期随访存活5人,2年期随访存活1人,0.5、1、2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8/10)、50%(5/10)、10%(1/10),介入治疗组术后半年期存活16人,1人死于肝衰竭,1年期随访存活13人,2年期随访存活5人,0.5、1、2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94.11%(16/17)、76.47%(13/17)、29.41%(5/17),详见表2。
讨 论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PLC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率高,其术后复发与癌栓及肿瘤的多发中心发生等因素有关[1]。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预后差,经保守治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0%、0%[2]。我们目前主要采用肝癌根治性切除及保守介入治疗2两种治疗方法,经对照观察发现,2组0.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采用介入治疗组的1、2年生存率,与手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结果,笔者考虑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①肝癌手术患者多合并程度不同的肝硬化,为了患者术后残留肝脏能够维持患者正常肝功能需要,术中尽可能多的保留了较多的肝体积,不进行过多的肝实质切除,而部分病例在术中发现合并有门脉癌栓,即使距肿瘤边缘2cm完整切除肿瘤,开放门脉后,癌栓再次肝内播散种植。可见术后肝切缘复发及肝内再次播散种植是导致手术组生存率低的原因之一。②根据目前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经介入栓塞灌注化疗,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长时间停留在肿瘤内,且栓塞剂有效堵塞肿瘤血供,肿瘤细胞缺乏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来源,而侧枝供血血管的形成又需要时间,这也是介入治疗组1、2年术后生存率优于手术组的原因。从解剖学角度考虑,肝脏肿瘤是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而门静脉供血区又是肿瘤生长最活跃的周边区,如术后行门脉持续化疗,可有效控制此区的肿瘤生长。而据李世平[3]等报道,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根据目前我们的观察结果也倾向于支持此观点。由此可见,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基础上,积极的手术干预并行联合术后化疗不失为原发性肝癌减少术后复发的一个选择方案,而随着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进展,也为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治疗手段。
表1 27例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2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1]林芷英,汤钊猷,余业勤,等.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1,29(4):93.
[2]马曾辰,吴志全,主编.实用肝胆肿瘤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0-231.
[3]李世平,马善符,周殿伦,等.术后肝血管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复发[J].腹部外科,2000,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