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2015-02-20 19:07林国标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感恩教育初中语文

林国标

摘 要:感恩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平台,语文课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而充分发掘中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感恩行动;渗透教育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它是一个舶来词,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感恩教育的元素,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元代郭居敬辑《二十四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流传至今。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先人对感恩的推崇。可在现代,“感恩”正在缺失,在娇惯和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他们不知尊敬师长,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危险,多么悲哀呀!

语文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同时,课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而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会实现。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语文教材中德育教育的资源,有机的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感知“恩”。

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和风细雨,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礼物,她还以壮美的山川,浩瀚的大海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胸襟,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在《与朱元思书》中,仕途失意的吴均,看到自富阳至桐庐一带,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湍急奔腾的异水,看到卓尔不群,奋发向上的奇山,不禁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主改革而屡遇奸佞诬谤,数度被贬的范仲淹。在登上岳阳楼后,看到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巴陵胜状,不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劝勉友人和自勉。这就是自然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的表达了父母之恩。《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宽慰儿子,送别时吃力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对“我”严格要求,为了教育我做人,宁愿自己受委屈……都能让人感受到伟大的父母之爱,伟大的父母之恩。

祖国是具体可感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雄健的精神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就是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从《羚羊木雕》中感知友恩……这就是社会之恩。

在学生感知“恩”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组织一些感恩体验活动。

1.通过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口语交际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中的重要能力。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必然与课文的特定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强化口语交际的活动,学生反反复复地说,接触的全是课文中的语言,就能使学生从说话训练中达到涵咏于课文示范语言的目的。如:在上口语交际课《寻觅春天的足迹》时,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引导学生感恩大自然,感谢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环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2.通过书写感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把感恩仅仅停留在嘴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机会,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恩别人。在上完《背影》后,就布置学生带着课堂上的感动,回去好好回忆一下,父母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给过的关心和帮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学生们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情,为父母整理房间,捶背倒茶……而这封感恩信也是写得最好的最能体现同学们真情实感的一篇文章。

3.通过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语文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演讲、征文比赛、学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为主题的创意黑板报设计评价等。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这样,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太多了。于是自觉地表示要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老师的培养,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这样学生就能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感恩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孩子心灵的灯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拨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让他们知恩图报,并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行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道理,这不仅是语文教师也是其他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苟昌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荷萍;;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上);2011年12期.

[3] 李颖菁;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伟奇;;如何让学生乐于感恩,善于感恩[J];中学时代;2013年12期.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感恩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