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论”探析
杨洪远
(内蒙古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伊始就不断奋斗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个目标,并形成了在21世纪新时期的“人民幸福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习近平同志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造。基于此,本文主要是从“人民”与“幸福”的概念入手来解析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幸福论”,并总结、归纳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关于“人民幸福”的质量评判标准,以及实现“人民幸福”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幸福;习近平;利益
收稿日期:2015-03-05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杨洪远(1978-) 男,内蒙古乌海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O619文献标志码:A
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同样作过重要的论述。例如恩格斯就曾说过:“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无须加以证明的……例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所以自建党伊始,“为人民谋幸福”也就成为党追求和奋斗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明确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幸福论”,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所以使“人民幸福”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幸福论”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习近平同志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人民幸福论”的主体是“人民”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革命政治动员,新型国家建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各个时期运用极为广泛的词汇,但是在21世纪中国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人民”概念的所属范畴、地位和意识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
1.1“人民”所属范畴的扩展
中国共产党内首先给“人民”所属范畴做明确界定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42年《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毛泽东又对人民的所属范围重新界定:“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4]所以“人民”概念的范围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背景的条件下,有着不太一样的表述。而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国力的显著增强,现今人民的所属范畴又作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就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5]在这里“最广大人民”的概念包容性极强,即指“除了各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之外,当代中国人都在人民之中。”[6]
1.2人民地位的提高
改革开放30多年,一方面是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就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在如今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都能深切地感受得到,与之同时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的消费也更加丰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7]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民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3人民意识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地位的提升,这也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带动了人民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公共利益的维护。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人民群众不仅“越来越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会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事业与经济共同发展。”[8]而且,“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9]自然,随着人民意识的增强,人民对幸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人民幸福论”的目标是“幸福”
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幸福论”,他认为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10]并且为了实现这个重大的责任,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幸福论”在实施时还有两个具体的原则,即制定政策时,“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11]2,尤其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12];执行政策时,要以“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13]为主要原则。这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方面深刻地指出了“人民幸福”的本质就是人民利益的维护,只有确保了人民利益,才能让人民幸福;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党和政府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评判标准,即党和政府要让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2.1“人民幸福”的本质:人民利益
使人民得到幸福的根本就是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这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个方面:
其一,经济利益是人民群众最主要的利益,幸福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保障的,而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是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的基本来源。习近平认为,“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就是在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前提下,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福利和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相应提高,过上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生活。”[14]15
其二,政治利益主要是指人民的政治权利,它切实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习近平是这样界定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的:“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宪法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4]15。
其三,文化利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来源,并且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7]。
2.2人民幸福实现的关键:改革成果共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和能力不同等原因,必然会导致社会分层的现象,但是要是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特别是底层群众的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会有幸福感。政府的责任就是在再分配过程中更加注重视公平和正义,习近平指出一定要制定“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逐步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5]2的政策,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6]作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同志不仅在理论方针上作了大量的阐述,而且在为了实现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问题的具体举措上,也作了相当多的工作:
其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改革中解决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7]即今天中国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深化来解决,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才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其二,发展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18]
其三,要大力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会以更大力度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9]
3实现“人民幸福”应当注意的问题
3.1改革的力度与人民群众承受度的平衡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不可避免地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如社会公平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可以说严重影响了人民幸福的实现。但改革30多年的经验也告诉了我们,只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才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出路,“人民的利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发展的速度越快、质量越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就越高”[20]。改革则是发展的助推器,因为改革是一个打破旧的利益格局的过程,难免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把改革的力度与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21]。
在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要更大程度的实现“人民幸福”,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实际上改革、发展与稳定自始至终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人民”。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人民才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改革,而改革迅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更好更扎实地实现“人民幸福”。因此习近平同志就曾深刻地指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11]2。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对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又一与时俱进的认识。
3.2利益公平问题
“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又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事实上,作为“人民”整体的利益实现并不等于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以后,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是广大人民普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但是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打破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高度均质化的社会现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收入失衡,某些地区社会发展失序等种种让人民不满意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人民幸福的实现。
此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历史大潮中,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并不是公平、正义的落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部分强势的利益群体在分配中获得了更多,甚至是不应得的社会发展成果,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党和政府掌握一定权力的工作人员,甚至有些还窃据高位。这部分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不强,意志不坚定,为了一己之私,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此是极为不满意的,而这也极大影响了人民内心幸福感的实现。
为了能让“人民”幸福,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个人,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习近平同志的观点是“要正确反映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逐步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5]2。对于那些党和政府的害群之马,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坚决不搞特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深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22]“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整体的幸福。
4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幸福论”的立足点始终是“人民”,即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阶层的利益;追求目标是人民的“幸福”,是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更好、更公平、更正义地普享改革的巨大成果。为了实现“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认为党和政府的工作目的就是切实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提出检验人民是否幸福的具体标准。总之,习近平同志的“人民幸福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为人民谋幸福”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的又一次伟大创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3-374.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5.
[5]习近平.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提高领导思想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J].党建,2013(9):3.
[6]陆剑杰.漫议当前政治话语中的三个概念:“人”“民”“人民”[J].唯实,2004(2):24.
[7]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8]习近平.正确处理事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关系[J].政策瞭望,2005(12):1.
[9]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2).
[10]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11]习近平.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1月21日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J].福建政报,2000(3).
[12]习近平.不断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J].今日浙江,2006(22):1.
[13]习近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政策瞭望,2005(1):2.
[14]习近平.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J].求是,2001(10).
[15]习近平.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J].领导科学,2007(6).
[16]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1(2).
[17]习近平.致亚洲政党“发展与社会共享”专题会议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1-09-05(3).
[18]习近平.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人大,2006(23):1-2.
[19]习近平.在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3-24(3).
[20]习近平.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J].今日浙江,2003(18):2.
[21]习近平.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N].浙江日报,2003-09-10(1).
[2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05(1).
[23]李渊博.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价值取向[J].赤峰学院,2014(8):48-50.
责任编辑:沈宏梅
Analysison“TheoryofPeople’sHappiness”byXiJin-ping
YANGHongyuan
(SchoolofMarxism,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Hohhot010070,China)
Abstract:It is an objective for Chinese Communists to pursuit happiness for the peopl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Xi Jin-ping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target after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and formed “the theory of people’s happiness” in the period of the 21st century,which is once again a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of Chinese Communists,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s well as a great creation of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s situatio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y of people’s happiness” from the concepts of “people” and “happiness”,summariz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realizing the goal.
Keywords:people;happiness;Xi Jin-ping;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