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军
(四川民族学院 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626001)
嘉绒藏戏“且索”传承于四川丹巴巴底乡儿基坪。“且索”在嘉绒藏语里面是祭祀的意思,来源于嘉绒藏族的传说“郭东战胜妖魔卡巴洛绒”,她是众多傩戏中的一种,有自己独特完整的仪式、表演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巨大的潜在价值,是藏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嘉绒藏戏“且索”是儿基坪村民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戏剧,体现儿基坪村民对神灵的虔诚信仰,对生活的安宁向往,对村寨的和谐追求、对祖宗艰难迁徙、艰苦创业的艺术追忆,对好吃懒做、偷盗赌博的规劝鞭笞,对救死扶伤、重义轻利的热情颂扬,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儿基坪人敬奉的神灵多种多样,按照请神、祭神、祈神、娱神、谢神、送神、收坛的仪程进行。神灵信仰是这些傩事程序的文化核心,这些活动都围绕神灵而展开,具有深刻的神灵信仰内涵。一是,无限遐思的十三战神信仰。据传古代部落纷争的时候,儿基坪出现十三位英武过人的战神。他们智勇善战,保卫村民农耕。还将战斗角逐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儿基坪人十分感恩,无限敬仰十三战神;二是,无比虔诚的郭东信仰。郭东为一位嘉绒女不婚而孕之子,由于此人食粮惊人,家贫无力抚养,被放生于山林。后来,嘉绒地区有一妖魔,称卡巴洛绒,以人为食,三年吃掉山寨大半人。郭东下山除魔,维护了一方稳定,使藏族地区避免了妖魔之苦。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把他当作保护神供奉起来。儿基坪人自此之后,对郭东更是无比虔诚;三是,铭刻五内的祖先信仰。儿基坪人把自己的祖先奉为保护神,祈求祖先永远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幸福,兴旺发达;四是,无比崇敬的英雄信仰。儿基坪人的心目中,十三战神是保家为民的英雄,郭东是守护一方的英雄,格萨尔王更是忠肝义胆、豪情万丈的英雄。儿基坪人把这些英雄供奉起来,祈求英雄的神灵,保佑全村人幸福安康。丹巴藏族英雄情结重,英雄人物多,演唱有本可依,英雄戏就成为嘉绒藏戏的压台戏;五是,多方祈求的泛神信仰。儿基坪人认为万物有灵,所以敬奉一切神灵。如土地神、山神、河神、火神、水神、雷神、风神、雨神、龙神等。泛神信仰,正是儿基坪人崇信巫傩的深刻原因。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人们以傩事活动、表演傩戏的形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些活动中渗透着丰富的农耕生活的种种向往。一是,山清水秀的生态追求。傩戏中展示了儿基坪人对环境的热爱与保护,强调保持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的生态环境。体现了浓郁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二是,风调雨顺的降水祈求。农耕稻作靠雨水调匀,儿基坪“且索”傩戏的关键词就是祈求“风调雨顺”。每逢干旱,他们就祈神灵,唱傩戏,表达这种焦虑的祈求;三是,丰衣足食的生活愿景。只有风调雨顺了,才可能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在祈求风调雨顺的同时,儿基坪人也祈求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傩戏中的《幸福种》,就是表达全寨人的这一生活愿景的;四是,无病无灾的安康意愿。傩戏《阿米格冬除瘟魔》展示出儿基坪人抗御瘟疫的二重心态,既祈求神灵掳瘟,又颂扬阿米格冬救民。将神灵信仰同科学救治融合起来表达全寨人无病无灾的安康意愿;五是,国泰民安的社会憧憬。在清代,儿基坪曾因战争而寨毁人亡,繁华的墟场只剩下残垣断壁,上千人的山寨只剩下几户人家。寨毁人亡之痛使儿基坪人心灵深处期盼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且索”傩戏充分表达了他们“国泰民安”的社会憧憬。
从史学的角度看,嘉绒藏戏就是一部多层面历史的舞台演绎。傩戏《郭东特青》演绎了郭东下山除魔,维护一方稳定的历程。剧目《大鹏鸟卵生》演绎了荒古之世嘉绒藏族土司来自于“琼部”的故事。就此可以说,嘉绒藏戏“且索”就是人类起源的舞台缩影。“且索”傩戏诉说,据史籍考证藏族是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居于青藏高原,几经辗转,历尽千辛万苦、各种艰难。因此,嘉绒藏戏就是儿基坪人对祖宗来源的无限忆念,对历代传说的神秘展示,对家族迁徙的辛酸诉说,对清代战乱的凄惨回首,儿基坪人,乃至整个藏族人民,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就是用傩戏等方式口传这些历史的。
一个村寨的团结和谐,靠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族姓协调、村寨团结来实现。嘉绒藏戏“且索”的内容展现了儿基坪人对家庭、邻里、族姓、村寨团结和谐的伦理追求。许多节目全家人上场,演绎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团结和谐。这些节目是儿基坪家庭和睦的亲情示范、邻里友爱的和谐展示。嘉绒藏戏是由寨中的本命年人轮流主持。有的人家人口较少,那么邻家人加入其间,使全寨人都参与该活动。大家在相互协助中比谁主办的好。可见,嘉绒藏戏“且索”是儿基坪族姓协调的历史彰显、全民参与的共同欢悦、村寨和谐的传统范例。
嘉绒藏戏“且索”传承数百年,就是一种自我伦理道德教育的娱乐活动,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伦理内涵。一是,对忠肝义胆的豪情讴歌。“且索”的主要剧目是英雄戏,颂扬十三战神的忠肝义胆,演示他在儿基坪大显威灵。这既是对十三战神忠肝义胆的颂扬,也体现了儿基坪人对忠肝义胆伦理境界的执着追求;二是,对重义轻利的激情颂扬。“且索”演出的剧目特别崇尚“义”,淡薄“利”。这与中国传统美德“重义轻利”完全一致。《德斯杯》《斯基巴吾扎若拉布》等剧目都有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伦理态度;三是,宽容宽厚的朴实传承。“且索”傩戏包容性强,从题材的来源,到内容的揭示,都体现了藏族人民宽容宽厚的宽广胸怀。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使儿基坪家庭和睦、邻里友爱、村寨和谐。嘉绒藏戏的丰富内涵表明,它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价值。
嘉绒藏戏“且索”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伦理、社会、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从史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的丰富内容就是一部少数民族村寨生产生活历史的缩影,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一方面,是藏族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且索”的流行范围虽小,艺术再现的只是一个村寨,但她在相对隔绝的文化环境中传承,遗存着藏族发展历史的鲜明印痕,可以窥见藏族历史之整体。如剧中表演的迁徙过程等,就是研究藏族迁徙史、少数民族迁徙史与民族迁徙史的难得资料。另一方面,嘉绒藏戏是研究戏剧史、舞蹈史、音乐史的珍稀资源,是研究少数民族戏剧、音乐、舞蹈历史的难得资源。再一方面,傩戏“且索”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民俗事象,对于民俗历史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民俗历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是非常典型的傩文化、信仰文化、农耕文化、村寨文化、民俗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多层面的文化价值。第一,是藏族信仰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民间宗教文化价值。傩戏中的傩神信仰是一种民间原始宗教信仰,“且索”傩戏中傩神信仰中的傩神的构成、神格、祭祀仪礼等,具有典型性,有其民间原始宗教文化价值;第二,是藏族农耕文化的浓缩,具有重要的农耕文化价值、麦作文化价值。儿基坪人以傩戏祈傩神,娱傩神,谢傩神,庆丰收。这是傩神信念支配下农业生产、小麦耕种的基本诉求,是藏族农耕文化的缩影,其麦作文化价值、农耕文化价值非常明显而重要。
从艺术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是戏剧的活化石,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现在还传承有许多小剧目,是一笔珍贵的戏剧遗产。它独特的舞步、舞姿、旋律等,具有重要的舞蹈学价值。而且,运用的“溜溜腔”“吟诵腔”伴奏音乐、曲调,以及锣、鼓、钵打击配合的器乐等,具有重要的音乐学价值。除此之外,它现存有多种造型四大蓝面具,形象各异,具有重要的雕塑艺术的价值。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隐含的伦理意蕴和道德取向,具有婚姻、家庭、职业等方面的道德价值。“且索”傩戏表演的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夫妻恩爱、敬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等等。与此对应,具有相应的婚姻伦理价值、家庭伦理价值、社会伦理价值、职业道德价值和生态伦理价值。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的内容及其导向,具有多层面的社会价值。一是,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且索”傩戏宣传、倡导一定的寨规村约和社会规范,以非强制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遵循这些规范;二是,通过戏剧内容和傩事活动过程,协调村民关系;三是,通过约束、规范、协调人际关系,通过傩戏活动的自娱自乐、宣泄满足和相互交流沟通等等具体途径,促进人们和谐相处,维护村寨和周边区域的稳定;四是,通过导、演、观的傩戏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加强人们的道德情操修养,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的内容及其表演,具有系列教育价值。一是,该戏以舞台形式,生动地告诉人们,如何认识人和事物,如何认识和把握各层面的人际关系,如何认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统信仰、习俗与文化等等,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二是,以生动形象的表演方式,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生阅历经验传授给人们,具有重要的知识及其教育价值;三是,通过舞台表演,形象地教育人们,哪些事情必须做、应该做和不应该做,应该怎么做;应该和必须学什么,孰善孰恶,孰是孰非等等,具有鲜明的示范价值、暗示价值、明辨价值和启智价值,通过这些呈现其熏陶、教育人的价值。
从资源学的角度看,“且索”傩戏具有多方面的资源价值。从资源类型分析,该傩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遗产资源,具有遗产资源价值;属于文化资源,具有文化资源价值。从资源归属分析,该傩戏是丹巴藏族人民的重要资源,是地域的民族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的垄断价值。从资源分布分析,该傩戏属丹巴独有,是惟一的稀缺资源,具有稀缺价值或珍稀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该傩戏具有系列经济价值。一是,该傩戏名牌遗产晕轮效应商业开发的经济功能。该遗产作为品牌,是一个遗产名牌,具有文化遗产的晕轮效应。该遗产及其晕轮效应潜存着商业开发的经济功能。该功能在开发后就转化为经济价值;二是,该遗产经济开发可以增加当地村民就业创业的机会,籍以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可以给当地带来叠加商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该遗产是丹巴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以该傩戏为核心依据的文学创作、影视业、动漫业、演艺业、雕塑绘画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由此进一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形成该遗产商业开发的经济乘数效应;四是,该傩戏的保护性产业化综合开发,可以成为丹巴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县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点。
从旅游学的角度看,该傩戏具有非常突出而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一是,由于该资源珍稀、古朴、奇特、神秘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壮士舞”“挥刀送鬼”“十三战神弓箭舞”等,具有突出的观赏性;二是,该资源在现有的可参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出许多休闲体验的旅游精品,以供旅游者休闲体验旅游;三是,依据该傩戏资源,可以打造各种旅游购物商品,直接形成经济效益。
嘉绒藏戏“且索”的保护开发,不仅必要、重要、而且现实可行。
嘉绒藏戏“且索”的上述文化内涵和系列重要价值表明了保护她的重要性。上述价值在没有实现之前,只是潜在的功能,只有保护好了,才可能开发,把它的功能转化为巨大的价值。保护该遗产,是开发该遗产的首要前提,是该地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
儿基坪历史悠久,但经济发展缓慢,村寨景观保护不够,许多历史遗迹等被毁坏而没有得到恢复或重建,使“且索”文化空间残缺,文化景观视觉受到影响。
独特的“且索”傩戏仅存于儿基坪。儿基坪古朴的风韵,优越的民风,原始的自然生态等是该傩戏形成、传承的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经济社会的发展,儿基坪的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无疑为“且索”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
儿基坪文化景观毁坏后恢复重建非常紧迫。否则,不仅意味着传统物质形态载体的消逝,而且也将导致该傩戏本身的濒危。其次,因种种原因,“且索”傩戏传承维艰,濒危度越来越高,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再次,保护该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还原古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传承好该文化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将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上日程。最后,对“且索”文化的保护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以及当地居民的重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1.加快文化建设的需要。“且索”傩戏的保护与开发,是保持文化多元性的需要。该傩戏是中华民族傩戏丛林的瑰宝,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奇葩,是多元文化中的珍品。因此,保护该傩戏,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多元化的需要,是保护我国少数民族傩文化瑰宝的需要。
“且索”傩戏的保护与开发,是康巴藏族文化建设的需要。康巴藏族文化积淀深厚,极具开发价值。“且索”傩戏是其中的代表作。保护好该傩戏,对于保护其它文化遗产,具有示范意义,是丹巴全县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2.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且索”傩戏是文化产业开发极为珍贵的重要资源,保护该傩戏,是发展藏傩文学创作、藏傩动漫、藏傩影视、藏傩绘画、藏傩雕塑、藏傩演艺等傩文化产业的需要,是打造旅游精品、发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3.提高藏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且索”傩戏是儿基坪村民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保护传承该傩戏,是提高儿基坪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需要。该傩戏是儿基坪人争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耕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保护该傩戏,是维系传统农耕文化的需要。该傩戏是儿基坪人追求环境宜居的行为方式,保护该傩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1.开发优势
(1)多重倾斜的国家政策。儿基坪属于丹巴县,属于藏彝走廊。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享受多重倾斜的国家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政策,藏区政策,富民安康政策,国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此多重倾斜政策都为儿基坪发展旅游与地方经济提供了政策优惠。
(2)独特的多位优势。文化特色优势,丹巴县历史悠久,是“古碉·藏寨·美人谷”的文化中心,文化积淀深厚。儿基坪拥有的嘉绒文化、傩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民族、地域等多方面的文化特色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丹巴县地处甘孜州东部,以嘉绒文化为大背景,自古就有“大渡河畔第一城”和“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称,位于我国四川川西旅游环线上,具有承东(四姑娘山风景区)拓西(大香格里拉环线)衔南(情歌的故乡——康定和泸定桥、海螺沟冰川公园)接北(阿坝州金川县)的区位优势。
周边整合优势。儿基坪位于藏彝走廊,为多民族聚居地,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可整合周边康东多元文化、康北格萨尔文化、康南香格里拉文化等地资源优势,形成各范围内的联合开发。可以整合设计旅游线路;包括多民族民俗风情整合等。
(3)旅游强县的藏族之梦。儿基坪正处于旅游开发初期,现有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规模较小,旅游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旅游项目较少,旅游产品单一。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因而儿基坪“且索”傩戏旅游开发潜力非常大。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出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保护和开发“且索”,打造“且索”旅游精品已经成为该战略的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开发“且索”傩戏,不仅仅是儿基坪人的旅游发展之梦,更是丹巴全县人民的振兴之梦。
(4)软硬兼备的优越环境。软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民风环境、人气环境、信息环境、关系环境等,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等。儿基坪淳朴的村寨民风及其背后的古碉文化、锅庄文化等是其文化的软环境、大背景。历史积淀的软环境,努力完善的硬环境正在成为“且索”傩戏旅游开发的明显优势。
2.劣势分析
(1)地方经济贫困。丹巴位于甘孜州,是典型的贫困山区,贫困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政府的积极扶持下,该乡人民奋发图强,社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总体上解决了温饱,并正向小康迈进。但该乡长期受历史、自然、经济、人文等综合因素影响,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慢,第二产业落后,财政收入少。与全省其它地区发展的差距很大,主要发展指标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丹巴兴建了许多乡村公路,不少路面得到了改善,但离发展旅游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公路路面窄,弯道多而急,坡度大而长,路况差,等级低,总体质量差。高速公路和铁路单一,交通网络密度小,乡村通达性不强。儿基坪离县城和市区较远,支线公路与干道连接不畅,更重要的是有些路段,路面破坏严重,维护滞后。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薄弱,接待能力非常有限。巴底乡日接待能力不到100人,县城接待能力不到3 000人。满足不了旅游发展的需要。
(3)开发资金奇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见效慢。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丹巴地区经济落后,发展相对缓慢,造就了丹巴旅游资源开发资金奇缺的局面。丹巴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相对较差,更加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奇缺将是阻碍丹巴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难题。
(4)创意人才稀少。旅游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中,谁拥有的优秀人才多,谁就在竞争中取胜。因此,旅游人才对于旅游业发展成败来说至关重要。丹巴优秀的资源得到不少来游客的高度评价,也有外来投资者做过开发的尝试,但终因缺乏创意人才而悄无声息地结束。至今,丹巴沉睡的旅游资源仍然期盼着相关旅游人才去开发。
1.已取得的经济效益。儿基坪旅游的经济目标表现在:其一,在儿基坪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儿基坪居民收入,带动儿基坪所在的古村经济的发展,其二,带动儿基坪吃、住、行、游、购、娱、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其三,实现旅游兴县,旅游旺县。
2.已产生的社会效益。“且索”傩戏越来越成为儿基坪藏民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风气随着“且索”文化旅游开发与推广更深入人心,提升了儿基坪藏民的精神风貌。而“且索”文化中的社会价值,更使得“且索”文化内涵对人的影响日益增强。
3.已显示的文化效益。“且索”的文化旅游开发,使得更多人了解“且索”,更促使史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性、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到丹巴,透过“且索”傩戏来深入研究藏族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村寨文化、民俗文化、族群文化、艺术文化传承等。
4.已呈现的生态效益。“且索”是原生态的文化现象,重口传、少文字。由于对“且索”保护开发的日益重视,对居住环境的保护也愈加明显,藏民已基本养成热爱、保护环境的心理。
1.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旅游者人次数少且停留时间短。衡量旅游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旅游停留时间,它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1]然而,调查显示,来儿基坪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为1-2天,具有周末度假游的特点。停留时间过短,导致旅游收入较少,经济效益不佳;二是,市场定位不明。市场定位是指农业旅游产品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及由此确定的产品目标市场。儿基坪产品不多,形式不活,参与性不强,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缺乏旅游体验性,不能形成顾客忠诚,对广阔的市场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旅游市场规模化程度低;三是,营销机制落后。目前,“且索”的旅游市场营销机制,尚未形成一个大市场、大营销的旅游营销格局。现行的营销机制是各级政府机构、各个旅游企业各自为政,各施各法,宣传手法雷同,促销策略相似,当见到某些地区举办节庆活动收效显著时,其他地区政府便跟风,纷纷举办节庆活动,没有自己的特色,可谓是“天天过节,日日庆祝”,缺乏文化旅游市场营销观念,销售网点较少,没有综合运用多种传递旅游信息的渠道,许多景点(区)的知名度和到访率都较低。[2]四是,规划有待到位。“且索”旅游开发中,旅游规划人才奇缺,市场视野狭窄,目标市场定位在怀化等地区,对该地区客源又抓的不紧,开发策略单一,开发理念仍停留于传统的营销理念层面,缺乏超前大气的旅游规划,而导致旅游开发仍停留在基础开发层次;五是,产品缺乏创意。目前,儿基坪的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保护性的原生态传承状态,产品单一,缺乏创意。既缺少创意型的旅游购物品,更没有创意型的演艺晚会。给游客看的就只有原生态的傩戏,古老木房民居,狭窄的石板小巷等,满足不了游客更多的求新求异的愉悦需求;六是,保护开发资金奇缺。目前在我国兴办旅游景点的热潮中,人们的投资热点是建设这“城”和那“园”,很少有人去投资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外来投资者少,少量的自由资金就更捉襟见肘。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且索”的保护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如对保护开发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保护很难,任其自然;有的觉得开发很难,何必自找麻烦;有的主张不着急,慢慢来。这些想法影响到保护开发的政策,影响到保护开发的步伐;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发就会破坏“且索”傩戏的原生状态,由此导致裹足不前,步伐不快,只重保护,不去开发。
二是,形象定位、远景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欠大气、欠超前,缺乏号召力、战斗力。
三是,“且索”旅游开发规划比较简单粗放,尤其是旅游详规和修建性规划不到位。
四是,政府对于“且索”保护开发的思路前瞻性不够,扶持力度受限,由此影响保护开发的规模与势头等。
五是,创意、创新不够,保护开发视野受限,思路过于求稳。
六是,营销方法单纯,营销措施有限,冲击力小,速度缓慢。
七是,保障措施单纯,配套措施不完善[3]。
八是,各部门各行其是,缺乏全域旅游意识。
一是,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且索”傩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抢救性保护措施必须抓紧实行,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嘉绒藏戏“且索”古朴奇特,它自身品牌化保护开发潜力巨大;以她为依托,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康乐健体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由此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农业,绿色体验加工旅游等。因此,该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藏彝走廊区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略,扶持力度较大。为儿基坪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机遇,乘势而上,抓紧对“且索”傩戏的保护与开发。[4]
四是,旅游开发可为主导。“且索”傩戏的旅游开发,可以走以傩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主导,多产业、多业态综合化开发之路。
五是,开发条件基本具备。“且索”作为嘉绒藏戏的特殊组成部分,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价值,为其开发奠定了基础。而丹巴儿基坪的公路等交通都已基本铺就,交通通达性良好,手机电话网络等信号已基本普及,地区接待能力也有一定基础,这些都为其旅游开发奠定了基本条件。
[1][3]周丽霞,朱创业,郑雨.我国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1):65-69.
[2][4]杨丽.重庆市农业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及营销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