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艳芳,刘永安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荆州434000)
尽管在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中采用了TME技术,但因为盆底和会阴部显露困难,操作难度大,所以仍有较高的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1]。近年来,Holm等发明了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柱状APR),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来改善会阴部术野的显露,使得手术难度大幅降低,扩大了切除范围,使CRM阳性率得到有效的保证[2]。我科在2011年9月对2014年9月开展柱状APR手术45例,经过积极的术后护理,效果满意。
本组直肠癌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9~70岁,平均58岁。术前经结肠镜及取活检确诊,肿瘤距肛缘1~5cm,T1~3期31例,T4期14例。22例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休息6周后手术。
先取平卧位,腹部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系膜,保护好输尿管和骶前神经丛,后方和两侧向下游离到肛提肌的起点处停止,前方切开腹膜返折,沿Denonvillier筋膜前向下稍做游离即可,切断肠管,近端乙状结肠于左下腹作永久性造口,缝合盆底腹膜关闭盆底,依层缝合腹部切口。翻转患者置于折刀位,缝闭肛门,行扩大的会阴部切除:前方自会阴中心,两侧距肛缘3~4cm,后方自骶尾关节处,切口呈梭状。依层切开,切除尾骨,打开骶前筋膜进入骶前盆腔,然后由后至前,将两侧肛提肌自起始处离断,在前列腺或阴道后侧直视下完整切除直肠、肛管。骶前放置引流管1~2根,自会阴伤口两侧引出,缝合皮下脂肪层和皮肤。如直肠前壁肿瘤累及前列腺或阴道壁,也一并切除,切除的标本呈柱状。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肝功能损害1例,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护肝治疗后好转。腹部伤口感染、脂肪液化3例,经保守治疗好转。骶尾部伤口延迟愈合3例,顽固性尿潴留1例,经反复导尿及口服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放疗后出现小肠不全梗阻,保守治疗好转。没有出现造口出血、坏死、回缩、狭窄,未出现盆底腹膜疝,平均住院时间16.5d。术后随访,1例肛管肉瘤患者术后5月复发,行扩大切除,现住院治疗中,1例T4期患者出现腹壁伤口转移癌,局部切除加放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复发。
患者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大便改道,所以要详细解释改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改道后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经过半年左右的适应后大部分病人都能正确的接受和护理,对劳动和社交活动影响很小[3]。
本组患者术后即使做了盆底生物材料修补或者缝合重建了盆底腹膜,但仍然较为薄弱,如过早下床活动易发生盆底腹膜疝[4],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要适当延长,一般5d左右,这与传统的APR手术有所不同。平时保持头高脚低位,以利骶前引流和减少膈下积液积脓的发生。
注意查看腹部和会阴部切口有无出血、发红、肿胀、溢液等情况,每1~2d换药1次。对于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我们应用自制多孔输液器管做皮下引流1周左右,能显著减轻感染机会。会阴部切口因为张力较大,拆线一般要14d以后,减少切口裂开的可能,如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如发热、骶尾部坠胀疼痛等,要及时查看是否有骶前间隙积液积脓等情况。
观察造口有无出血、血肿、变黑坏死、回缩、狭窄,观察排便排气的时间,及时倾倒排泄物,清洗造口袋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造口袋更换、造口冲洗等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对造口的护理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5]。
由于本术式切除组织增多,术后骶前腔隙较大,容易发生积血积液,形成感染化脓,影响愈合,所以骶前引流相当重要。我们的经验是伤口两侧各摆放引流管一根,摆放的时间要长,一般在术后10d拔除1根,12d拔除第2根,拔管的指征是每根引流量连续3d的引流量小于15mL。如果引流管分泌物较多,甚至可以延长到出院后拔除。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6],每天需用甲硝唑、盐水冲洗1~2次,观察冲洗液的颜色、性质。
出院后注意饮食,加强营养,保持造口通畅。注意训练造口排便的感觉,掌握排便的规律,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排便控制。术后3月内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减少盆底疝的发生。
[1]West N P,Finan P J,Anderin C,et al.Evidence of the oncologic superiority of cylindrical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for low rectal cancer [J].J Clin Oncol,2008,26(21):3517~3522.
[2]池畔,陈致奋,林惠铭,等 .腹腔镜经腹柱状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6):589~593.
[3]张竹华 .直肠癌造瘘口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60~1361.
[4]殷燕,冯毕龙,江从庆 .改良式柱状APR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J].护理学杂志,2012,27(24):25~26.
[5]田芳曦.结肠造口患者家属早期参与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 [J].护理学杂志,2010,25(2):81~82.
[6]陈小林,区咏仪.1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柱状腹会阴切除术后的护理 [J].护理学报,2013,20(11A):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