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的现状及对策*

2015-02-20 03:49赵方园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理论课信仰

赵方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的现状及对策*

赵方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意义重大。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清楚认识现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分析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可的因素,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认知;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公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专注对在校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感悟的启迪。但现今高校大学生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被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寻找问题原因,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必需的。

一、选题的背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考察

(一)选题背景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面对大学生以课堂形式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总体称谓。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未来国家兴旺发达的后备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中国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发展动向。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积极向上,对高校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是不热爱、不回避,不主动学习也不刻意放弃。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波动较大,缺乏正确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政治理论感情淡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于2014年5月至10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实地随机问卷调查。原计划发放800份问卷,实际只发出700份,回收7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641份,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制作相关饼状图。问卷内容以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展开,通过对作为课程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学习情况的考察,可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较复杂的心态。从我们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可知,在学习兴趣部分高出勤率保持在50%左右,但学习感兴趣度只有16.67%,这与武汉大学公共课讲师张老师的授课感受相似,入座率高,但听课率低。对相关马列著作的阅读情况,由于时代和专业契合度原因,有41.67%的同学表示读过但并不能完全理解,近75%的同学是通过老师授课才开始接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这说明非本专业的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是有限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学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把握其指导意义,有助于自己的学业和日后的工作,特别是对考研政治科目和考公务员申论写作有辅助作用。因而,这部分同学在课下也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查阅有关原著,但因缺乏及时指导,学习的深度、广度有限。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体现在:课程开设与专业课联系不大,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学习;马列理论的学习成果不够实用,选择忽视对其学习;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公共课,上课内容、形式枯燥,不愿认真听讲,课下应付考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呈现在90后大学生的面前,并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导致一些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是对学生一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引导。但是面对逐渐增强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同学们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还有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可以增加自身竞争力的科目上。中南民族大学类似调查报告中显示:11.66%的学生表示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束后会愿意继续学习,14.5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继续学习,24.01%的学生表示为了考研会强迫自己学习,49.76%的学生可能会偶尔看看,可见,仅有35.67%的学生明确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束后会继续学习①。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意义和对国家建设益处的认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认知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意义部分,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显示:为了修学分的同学占70%;50%的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信仰体现;有20%的同学认为课堂教授相关理论知识是精神性洗脑;但是仍有近67%的同学希望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绝大多数是在客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智的选择,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也是影响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因素。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之所以存在缺陷,大部分原因在于老师授课方式单一化、授课内容空洞化、缺乏相应的课堂沟通,以及对学生思想实际需要的关注和满足不够重视。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某些教育者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日常认知和理解上,缺少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上的剖析,无法帮助学生塑造明确的政治价值判断。这些情况使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功用是单纯的政治性洗脑,带有浓厚的伪科学色彩。加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促使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弥漫,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文化碰撞,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与当前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和基本要求不相适应,所以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成了亟不可待的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国家建设益处认知

在国家建设益处方面,调查数据显示:近34%的同学认为国人现今过度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以至于出现了信仰危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的实际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占45%;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占33.7%。综合来看,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程度不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建设意义立场不够坚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也在提高,由之前的弱国病国,到现在逐渐拥有决断权、话语权,在一些重要的领域甚至起到了风向标作用。这使一部分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的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对党和政府、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比较有信心的,对祖国更进一步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部分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社会阶层贫富不均、收入差距扩大,公平正义实现与社会现实的碰撞,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与人民期待不能得到满足等社会现实问题,动摇了一些同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服、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的编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知识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少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等。面对学生关心、困惑的社会热点,教育者可能没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回答,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容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用的、枯燥的感受。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途径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专业素养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

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教育者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要传播者。教育者专业素养的高低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是指“真正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信仰来教、按照信仰教育的要求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②,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意识层面上的最低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含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社会分析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教育者理论功底扎实、生活阅历丰富,还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增强授课内容的说服力。有部分教育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当作是知识,只关心学生的掌握程度,而不注意学生是否信服。所有的教学活动也围绕着考试得分展开,甚至出现平时随意教学,考前再划重点的现象。于是便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冷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抵触的现象。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③。所以,教育者应该端正自己信仰教育意识、授课态度,改变自己只负责传播知识的立场,积极做好对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工作,避免在校大学生出现政治冷漠、信仰缺失等现象。刘建军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是“四信”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④。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课堂教育。

(二)以学生为本创新授课方法,增强授课内容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对象是广大在校大学生,因而授课方法的创新和课程内容的丰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和尊重学生”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人,是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冷漠态度的首要责任人。在授课方法上,要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可尝试交互式的授课方法,比如小组讨论、限时辩论、机智问答、案例分析等,并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流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因而,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既要有基本理论,又要有贴合实际的事例为支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侧重教材理论体系的阐述,不能及时地围绕大学生所关心的成才、就业、社交等问题开展教学,忽视学生自我需求的满足。例如东华理工大学会依据教学大日历,组织同学分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由任课老师主持,围绕同学们最近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或存有疑惑的主题进行讨论。会中会对老师的指导过程进行记录,会后还会整理出团队讨论发言提纲,并及时做备案和经验总结,方便任课老师日后以此为依据调整授课重点。此外,教育者还需提高自己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将教材中生硬、枯燥的文字通过诙谐、风趣的形式表达出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这也是对教育者人格魅力的考验。

(三)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社会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心

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征,社会腐败和贫富悬殊等不良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必然的和短暂的,鼓励学生在特殊的社会时期要保持应有的信心和信念。引导当代大学生运用历史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深切地认识他们肩负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使命。还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资本主义的优势和弊端,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吸引多体现在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倡导的人权、自由、民主等文化,而把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象表述成一种政治说教。西方资本主义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创造,但也应该看到这些繁荣背后的代价和问题。比如美国为了控制最富有石油的地区而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根源于新垄断金融资本统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经济福利,而且通过环境污染转移,破坏了某些地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教育者可以由此为出发点,引导同学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中国暂时的落后或者部分方面的不尽完美要有耐心和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景。

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反映。基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状况的考察,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属于社会的特殊群体,对众多事物有新鲜的看法、独特的视角,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存在不足。因此,积极采取各类措施,引导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现状不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改善的,需要在校学生、教育者和高校共同努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注释:

①邓嘉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89.

②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90.

③(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7.

④刘建军.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16.

⑤(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9.

[1]林雪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与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陈俊.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课题(2014S1701)结项成果。

2015-03-04

赵方园,女(汉族),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教育者理论课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