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军
(四川民族学院 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1)
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光军
(四川民族学院 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1)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直面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之间的基本问题。必须注重积累九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和文化价值,找到在新时期开拓进取的持续性动力和指导思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各种文化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发展,是在保持中国特色基础上的多样文化的汇聚和繁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对世界影响的扩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命题已经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沿着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除了要有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体制的民主开放之外,先进文化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文化的引领。新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空穴来风,也存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先进文化、淘汰和涤除腐朽文化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有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文化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碰撞、冲突、融合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如果割裂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搞纯而又纯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会陷入理想主义狂热和贫穷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而且会失去文化自主和依托的纽带而最终葬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因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1]703-704。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仅仅依靠经济的改革开放以及文化的引进学习,很难想象会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根基和依托,“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703-70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取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和繁荣。这恰恰说明落后的国家凭借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可以继承的“思想材料”,也可以取得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内在地包含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传统文化尤其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毛泽东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赋予其新的哲学内涵,提出了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解读,也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传统文化做出的马克思主义化的改造和提升,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此意义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典范。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源头《易经》中的变革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257,革故鼎新,积极倡导改革,全面推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2]234,生生是宇宙最根本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只有承接这样的盛德,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取得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3],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崭新成果。不论是在革命与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与开放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终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和提升,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化特征,满足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呈现的大众化要求。
在新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的现代转换,只有服从于、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保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涤除其糟粕,保证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内部凝聚和外部扩散。“近来出版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但青年人以及许多中年人读起来都很困难,远不如西学熟悉”[4]12-14。这说明,当前在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忽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本质。“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同时融入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4]12-14。只有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热情;只有将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融会到现代的各民族优秀文化中,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进步。
对传统伦理行为文化概念进行改造,对传统文化精华进行加工,不仅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也是致力于“和谐世界”的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470-471。传统文化的传承,既包括时间上的渐变延续,也包括空间上的扩展延伸。传统文化的时间流变,使得中国主流文化传统绵延不绝;传统文化观念的空间扩展,使得“中华文化圈”影响深远。时间流变和空间扩展,都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敦厚缠绵之力经久不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上和文化上的隐喻和启迪。从抽象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精华所蕴含的思想境界和观念层次,既包括传统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合和提炼,又包括具有普世性的道德观念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精神财富。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和现实困境,很多方面的原因在于人文价值的失守和人文精神的衰落。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改造和弘扬,进而重建人文理想和现实关怀,有助于在价值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程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对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借鉴和扬弃。人类文明的新旧交替并非绝对否定或简单抛弃,而是包含着辩证否定或不断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或正在面对。强化和提升中国发展模式,必须对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做出原创性解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和消除目前的发展困境,无法从经济形态或政治模式上寻找出路,只能从文化入手,通过人文价值的重构和人文精神的弘扬来弥合当前的缺失和断裂。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文化在其引领和指导现实社会时,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和转向。毋庸讳言,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创造并积累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日渐成熟,经济增长的活力依然强劲,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仍在不断提升。就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而言,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过程中倡导的分权制、政党制、议会制等,至今仍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进步性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市场繁荣和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至今仍在激励着人类的创造热情;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神权文化的过程中提出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主张,至今仍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更新过程、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智力的提升过程。正因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赞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36
目前我国还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因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今天我们所能见证的现代西方文明,无不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外部动机,成为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对象。致力于全面对外开放,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指针的中国共产党有智慧、有能力取其所长,为己所用,从而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做好指引和服务。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理想制度,其本质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为少数富人服务的社会,资本主义民主也是针对少数富人的民主。说到底,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用资本的多少取代传统贵族对群众进行划分的社会,也就是说,其本质带有一定的反人民性。据此,其弊端也就显而易见了。此外,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清晰地看待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阶级属性。在经济上,由于实行的是自由经济,导致经济盲目和非理性发展,经济危机时常发生;在社会方面,贫富差距巨大,工人阶级地位低下,种族意识强烈;在政治方面,政府的权力无法限制,人民的权利被忽视等等。“‘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成为一种观念: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6]35-36。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排放了绝大部分的温室气体,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但在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影响下,西方发达国家不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还将不受控制的后果和营利传递给欠发达国家。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5]37。究其根源,就在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伴随始终的资本主义文化,让“靠赚钱以牟取私利方面使绝对不讲道德的做法普遍盛行”[6]40。资本的无限增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强化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这完全违背了人类的普遍遵循道德原则要求。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困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和建设过程中,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同时,必须由先进文化来引领生产。不仅要避免重复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而且要建设经济发展有不竭动力、政治文明有持续活力、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全方位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和精神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历史进程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仅是一个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愿望。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提炼、凝聚、弘扬的核心价值与西方强势文化所侵入、扩散、传播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发生碰撞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在全社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7],不仅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营养,而且也是我们应对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挑战的有力的意识工具和思想武器。它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现实性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直面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之间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创新的勇气拒绝墨守成规,就必须注重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改造和升华,找到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和文化根源;中国共产党以谦虚的精神拒绝偏见,就必须注重积累九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和文化价值,找到在新时期开拓进取的持续性动力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心态拒绝保守,就一定“要充分尊重文明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各国不同发展模式和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和谐共处”[8]。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下的各种文化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发展,是在保持中国特色基础上的多样文化的汇聚和繁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生机与活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3-704.
[2]周振甫.易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257,234.
[3]周秉钧注译.尚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1:51.
[4]郭建宁.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J].大连干部学刊,201l(11):12-14.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36,37.
[6](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35-36,40.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8]温家宝.推动亚欧合作进程深入向前发展[N].人民日报,2010-10-5(3).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藏区和谐文化生态构建研究”(15SA0139)的阶段性成果。
2015-02-23
陈光军,男(汉族),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